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台上唯一向士兵敬禮的將軍,是寵妻狂魔,戰無不勝卻只能自殺

看台上唯一向士兵敬禮的將軍,是寵妻狂魔,戰無不勝卻只能自殺

原標題:看台上唯一向士兵敬禮的將軍,是寵妻狂魔,戰無不勝卻只能自殺


閃擊波蘭後,希特勒論功行賞,給了隆美爾一個裝甲師,即後來被稱為「鬼師」的納粹最為精銳的部隊之一,被認為是希特勒的愛將。隆美爾也自此開啟了一路開掛的人生,在北非取得「沙漠之狐」的稱號,被譽為帝國之鷹,軍事人生達到了巔峰。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終隆美爾因捲入暗殺希特勒的案件,為避免家人受到牽連,以及向希特勒表明忠心,這位帝國元帥最終服毒自殺。在隆美爾自述的編著《第二次世界大招中的隆美爾》中有如下兩段敘述:


7月17日,隆美爾坐著黨衛軍第 1裝甲師作戰處處長迪特里希的專車 趕回司令部的途中遭遇空襲,身負重傷,儘管如此,8月初,他還在制訂作戰計劃。由於施陶芬伯格事件, 隆美爾和克盧格都受到懷疑,8月中旬,克盧格在返回柏林途中自殺,留下絕筆更證實他對納粹所作所為感到內疚。9月份的時候隆美爾意識到他 被人監視了。10月初,他接到凱特爾的電話,通知他馬上趕到柏林,隆美爾以身體不適遠行為由拒絕了,他私 下對他的朋友魯格說:「我知道他們會在路上殺掉我。」


10月14日中午,布格道夫將軍 和他的副手恩斯特將軍前來探望隆美爾。他們告訴他,他被指控為刺殺元首的同案犯。密謀分子們在供詞中提及了他,說一旦刺殺成功,他們會積極支持隆美爾。他們給了隆美爾兩個 選擇:一是服毒自盡,家人還正常生活,能領到元帥的撫恤金;二是拒不認罪,作為嫌疑犯被捕,進行公審, 家人也會受到牽連。


隆美爾選擇第一條路,希望元首能看在他連年征戰立下汗馬功勞、成為國民英雄的份上,遵守諾言放過他的妻子和兒子。隆美爾告訴家人他的決定,然後和兩位將軍一起坐上了車。車開出一段路後停了下來,這位威風赫赫的陸軍元帥平靜地吞下毒 葯。隨後,他的遺體被運到了烏爾姆 醫院,在那裡發布訃告,隆美爾因大腦栓塞死亡。

功過毀譽莫深究


1944年隆美爾的死使得德軍失去了一位最富冒險精神、最具進攻頭腦的元帥。如果他還活著,繼續指揮西線的戰鬥,是否能力挽狂瀾,至今眾說紛紜——但能夠確定的一點是他卓著的指揮技巧使得他能夠抵擋一下如潮般的盟軍,或許能夠延緩一些帝國崩潰的腳步。不管如何,隆美爾的離去對德國仍是一個難以估量的損失。



「沙漠之狐」是位天生的英雄,不僅僅因為他的勇敢無畏和機智百出,更在於他超然的個人魅力使得對手都為之折服。唯一遺憾的是,隆美爾始終未有在東線戰場上證明自己的機會,這也是許多人詬病的一點。但這並無礙於他是和西線盟軍作戰中最傑出的德軍將領之一,拋開立場不談,他在西線戰場上取得的豐功偉績足以名垂戰史。還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當時德國存在和西方單獨媾和的一線可能,隆美爾也會是寥寥幾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的德軍將領中的一員。


1944年6月施陶芬伯格刺殺希特勒的炸彈事件成了隆美爾的催命符。隆美爾不幸捲入其中,成為涉案的最高德軍將領。儘管1944年,他在希特勒面前已經失寵,對於元首的某些做法也頗有微詞,但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隆美爾直接參与了這項行動。但是,從要犯口中牽連出隆美爾的名字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已經註定。那時已經多疑暴躁、草木皆兵的希特勒根本無法容忍隆美爾繼續活在世上。

儘管如此,這些事件中多多少少出現了隆美爾的蛛絲馬跡,儘管很細微,但不得不讓人懷疑此時隆美爾的政治立場和忠誠度。和大多數的同僚一樣,隆美爾曾希望穿上納粹軍服,為國家社會主義而奮鬥。他或許沒有看清納粹的本質(也有可能是選擇性無視)——主要表現在反猶太主義和集中營等方面,但他始終無法脫開和納粹政治的千絲萬縷的聯繫。任何把他當作一名純粹的戰士,他的行為都是受上級指示的看法並不能令人信服。所有的戰士都有自己的權利和責任拒不執行不道德的命令——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非毫無主見的機器。


那麼,隆美爾的政治立場到底是什麼呢?從他的手稿中,我們無法探得太多端倪,我們只能試著從他的行為上來解開這個謎團。儘管在一戰戰後德國動蕩不安的政治鬥爭中,他一直置身事外,但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政治衝突的影響。


從他參軍伊始,在1914—1918年的軍旅生涯中,他一直在前線作戰,耳濡目染的都是戰術指揮,鮮有機會接觸戰略思想。一路凱歌的過程和全盤皆輸的結局之間的對比,贏得了戰術卻輸掉了戰略的挫敗感,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事實上,他並不覺得德國人是在戰場上被打敗的,而是將這歸咎於政客的無能。這使得他下決心遠離政治漩渦並始終保持超然事外的態度——舉一個例子,在德國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間那段動蕩歲月中,他一直平靜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同樣,沒有政治主張的他自然很容易就被1933年得勢後的納粹的強勢理念所主宰。


希特勒著重強調的自己的戰士出身和宣揚的大德意志政治主張在大批軍官中引起強烈共鳴,吸引他們為了「偉大的德意志帝國」而獻身。1934年,隆美爾從思想上接受了希特勒的理念,彼時已有不少軍人向希特勒宣誓效忠,接受元首的領導。


1944年,納粹軍事方面的失敗已成定局,加之捲入炸彈事件的大批人員被投入死亡集中營,使得一些軍官不再效忠希特勒。隆美爾很可能會是其中一員。但軍事意見上的不合、思想上的失望就會使得隆美爾與希特勒——這對昔日的恩主和愛將——決裂乃至反目么?我們不得而知。

回顧這段過去,我們知道的是,希特勒曾經對隆美爾青睞有加,十分欣賞他的勇敢果決和領導能力,堪稱有知遇之恩。隆美爾對此一直受寵若驚,對恩主自然是推崇備至,對納粹的事業竭智盡忠,至少在戰爭初期那段歲月是這樣的。


如果僅僅這樣講的話,對隆美爾而言有失公允,因為我們罔顧了他作為德國的一員始終是在為祖國效勞的事實,儘管這個國家已經在獨夫的領導下走上一條侵略的不歸路。從他最後的文字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複雜情感,我們不難感受到在那段日子中,他也會因為自己壯大了納粹事業這一助紂為虐的結果而倍受煎熬。從軍事上來看,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將才,一名不世出的名將,在那段將星如星河般璀璨的年代,他依舊是最閃耀的那一顆。但是,他所奮鬥的終究是一項不道德的事業,他所致力的終究是一個與正義背道而馳的目標。他的軍事造詣讓人嘆為觀止,他給歷史留下的印記難以磨滅,他就是國士無雙!我們不能僅僅把他當作是一隻在北非攪得天翻地覆的「沙漠之狐」,誠如他的手稿中所言,他是一名軍人,卻無法跳出社會和政治的桎梏。


寵妻狂魔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隆美爾的愛情觀,可以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青年時代的隆美爾性格堅毅,靦腆內向,不吸煙,不飲烈酒,不近女色,始終過著嚴謹的斯巴達式的禁慾生活。1911年3月,隆美爾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進修,為期8個月,而他卻很少去體驗這座海濱城市燈紅酒綠的夜風景。那時的但澤常常舉行軍官舞會,這些青年學生以及一些當地名門的女兒都會被邀請參加。在一場夏日的舞會中,隆美爾認識了一位名叫露西·莫林的17歲少女,並對之展開瘋狂的追求。露西是來但澤學習語言的,她身材小巧,有著拉丁血統、略顯堅毅的臉龐和黑色的頭髮,舞跳得十分出色。她一開始並不喜歡隆美爾,認為他過於嚴肅,和自己活潑的性格並不相稱,但當隆美爾戴起單片眼鏡惟妙惟肖地模仿其普魯士的軍官們時,她還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兩人迅速陷入熱戀當中。根據露西女伴的回憶,「隆美爾把露西寵得幾近嬌縱,他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最親愛的露,有什麼要求你就說吧』,到後來,簡直把她寵得像一個潑婦。如果她不喜歡她的哪個女伴,其他人就必須一起排斥。」這樣看來,也不難理解當1944年隆美爾夫人和高斯的夫人發生口角後,隆美爾為何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趕了出去。

在軍校的學習生活中,隆美爾除去日常的學習、操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給露西寫情書上。這個習慣即使是在日後逐日吃緊的北非戰場也沒有改變。在北非,隆美爾每天都要給露西寫一封信,有時甚至是幾封。有的信工工整整,傾吐著閑暇時光的思緒,有的則寫在文件、日曆等部隊用品的背面,往往由他口述,副官執筆。在戰爭結束後,露西保留著北非期間隆美爾給她寫的1000餘封信。這些信後來被美軍搜查走了。有趣的是,由於落款統統是「你的埃爾文」,所以這些信件並沒有被歸入隆美爾的材料中,而是另開了一個「埃爾文」的戶名。直到戰後很多年,這些信件才輾轉回到露西手中。



上圖:隆美爾全家福


隆美爾被希特勒秘密處死後,露西沒有時間沉浸在失去摯愛的悲痛中,她不僅要帶著家人避免盟軍的轟炸和進攻,還要不斷提防著來自德國蓋世太保的調查,他們生怕她走漏了隆美爾真實的死因。 她把丈夫的重要文件都埋在了地下,其餘分散著藏起來,但仍有一部分文件沒有躲過盟軍的搜索和小偷的光顧。直到戰後,這些文件才重見天日,被美軍奪走的也歸還了大部分。李德哈特根據這些文件寫成了著名的《隆美爾戰時文件》,而這些回憶錄,本應是由元帥自己書寫的。1951年9月,在非洲軍老兵的聚會上,露西·隆美爾再也難以掩飾她的淚水......(來自網上)



看台上唯一一位向士兵敬禮的將軍,從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將軍的自信和驕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隆美爾》(又名《隆美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自述》),作者:約翰·平洛特


沙漠之狐隆美爾和他的戰爭藝術!


隆美爾將軍自述,從「心」講述他的二戰經歷。


將軍柔情,書中完整披露隆美爾在戰事緊急的前線堅持寫給妻子的信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戰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作戰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