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據大爆炸時代,個人信息面臨「被透明」

數據大爆炸時代,個人信息面臨「被透明」

大數據作為近兩年興起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成為推動經濟變革的新引擎,但頻頻出現的網路安全事件卻讓人有點不知所措。在這個數據大爆炸時代,真的沒有隱私可言了嗎?

前兩天,小編申請自媒體平台賬號時發現,不僅需要填寫公司資料,還需要申請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要求證件信息清晰可見。有同事擔心隱私泄露,但另一同事卻笑稱,這時代還有什麼所謂的隱私?

在這個數據大爆炸時代,真的沒有隱私可言了嗎?

隨著2017年收尾,各平台相繼公布了全年數據,企業年報另當別論,像支付寶就給每個用戶開了一張全年賬單。在這張賬單上,你不僅可以看到整年的收支明細,還將得到「旺旺旺」、「溫暖」、「才華」等不同評價。

當朋友圈被各種賬單刷屏的同時,你是否察覺到有何不妥?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財富情況、收支明細、出入場所,真的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而支付寶並不是唯一一個對你「了如指掌」的軟體。比如目前較為火熱的今日頭條、網易號等自媒體平台,也都紛紛上線了類似於年終總結的小程序,收集你在該平台的每項操作記錄,給出了一份2017年統計數據。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個人隱私似乎連這一堵透風的牆都已經蕩然無存。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戶口所在地、身份證號、音容笑貌……在你申請賬號、設置密碼鎖的時候被上傳至雲端,若是有人刻意搜索,沒有查不到,只有想不到,這或許就是惡性「人肉搜索」得以出現並長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不得不承認,在互聯網時代,數據的採集、存儲、分析、計算的確提升了許多工作的效率。尤其對於傳統行業而言,大數據分析可大幅提升其運行效率、降低運維成本。也正是基於種種優勢,大數據正在成為推動經濟變革的新引擎。

但這也給了一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機。有知情人士表示,個人數據明碼標價已經成了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多一條個人數據,對於許多行業而言就等同於多一個潛在客戶,海量的資料庫便等同於一整座待挖掘的金礦。

因為通過對個人信息的越來越多的收集及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個人的習慣愛好、生活條件,足夠龐大的資料庫還可以反映出整個市場/行業的整體趨勢,數據獲得者便能更有效地迎合用戶需求,這對於各行各業來說大大提升了效率,極具含金量。這也是造成數據買賣風氣盛行的重要原因。

如果你說只是數據泄露沒什麼關係,那大概是因為你還沒嘗到苦果。試想當你躺在床上睡大覺的時候,陌生人頂著你的名,刷著你的工資卡,你怕是會從噩夢中驚醒吧?專家表示,黑客可通過這些個人數據隨意進出你的淘寶賬號,查看你的信息、交易記錄,更有可能獲取你的銀行卡信息。

那麼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每個人都該將數據牢牢抓在自己手裡嗎?這顯然不是上佳之選。

首先,打破信息孤島是必須的。各部門各行業之間數據的互通有無,開放資料庫的建立,有助於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推進數據資源有效利用。

而面對信息安全問題最為關鍵的是保護數據不被隨意濫用。這不僅需要自我保護,也需要數據採集者自身品質、安全意識的培養,更需要執法與監管部門的監察及懲戒制度。

至於立法這一塊,個人認為,要麼不立,要立就要嚴,讓不法分子沒有法律空子可以鑽。事實上,目前已存在的涉及到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法律法規,對於網路安全這一塊並不成熟,也尚未形成體系。因此,加強立法將成為接下來幾年內,構建網路安全的重頭戲,也是互聯網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智能家居真正落地可期,人工智慧「導演」破局大戲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