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空腹血糖正常,為什麼糖化血紅蛋白值還是高?

空腹血糖正常,為什麼糖化血紅蛋白值還是高?

我們大家都知道,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標,每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的指標能夠反應兩個月左右的血糖水平,比測血糖更具有參考性。糖化血紅蛋白必須到醫院才能測量,很不方便,但是,每次測量的結果都會讓糖友捏一把冷汗。

很多糖友都反應過這樣的問題:明明空腹血糖控制的非常穩定,但是去醫院測量糖化血紅蛋白的時候,數值非常高。其實,糖化血紅蛋白反應的是總體血糖情況,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通常是餐後血糖控制不好。所以,在日常控制血糖的時候,不能只關注空腹血糖,餐後血糖比空腹血糖更加重要。那麼造成餐後血糖不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 身體的血糖自然反應。人體在早上8點左右,升糖急速過旺,在升糖激素的作用下,即便早上不吃東西,血糖也會升高。

2、 糖尿病患者的分泌障礙造成胰島素反應遲鈍,也使得胰島素分泌高峰經常滯後,進食3~4個小時血糖仍然很高。

3、 糖尿病患者的壓力太大,情緒波動等心理因素也會引起升糖激素分泌提升。

4、 餐後不運動,吃完就躺著坐著,食物不消化,全部堆積在體內,轉化成脂肪和血糖。

5、 藥物使用不當,導致口服藥失效;胰島素注射劑量不當,給葯時間不對導致吸收效果沒達到。

6、 很多人喜歡稀飯、湯泡飯、土豆湯等,這些食物容易迅速吸收導致血糖急速升高,由此看來,糖尿病患者的食物決定血糖高低。

7、 使用了加速胃腸蠕動和促進消化的藥物。

8、 糖尿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也會影響餐後血糖。

如何穩定餐後血糖呢?

穩定餐後血糖離不開飲食、運動、藥物、心態、物理控糖等多方面的綜合調理。但是,作為「病從口入」的糖尿病人,飲食仍然是第一原因,專家提醒:糖尿病人應該增加膳食纖維,穩定餐後血糖。膳食纖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食物在胃腸道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使糖分的吸收維持緩慢而穩定的狀態,胰島素功能因而得到提升,使血糖維持較正常的濃度。建議每天攝入25~35克。

多吃粗糧雜豆,可以延緩餐後血糖升高。

多食蔬菜,可防止肥胖、穩定血糖,還能抗氧化。

經常吃菌菇,穩定血糖和血脂,還能增強免疫力。

帶皮吃水果,但不要過量。

粗細結合,餐後血糖更平穩。

控制好餐後血糖是整體血糖達標的重要環節,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加註意。除了日常控制血糖,也要定期到醫院測量糖化血紅蛋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健科技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15年,他成功平穩住血糖,毫無併發症

TAG:流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