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0後腦洞大開自改考斯特中巴房車 顛覆你對房車的認識

80後腦洞大開自改考斯特中巴房車 顛覆你對房車的認識

在房車內吃飯、睡覺,甚至洗澡,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去年7月份我們訂了一台中巴車,10月份開始動手自己改裝成房車,把租的房子退了,住的房子租了,從11月份開始至今一直住在車上,保持了兩個月沒有住過一天酒店的記錄。

剛開始還有點小忐忑,總覺得必須要有點不適應才對呀,我們曾經4個人租了一輛B型成品房車周末出遊,做飯用微波爐解決的,睡覺十分憋屈(兩個人睡後橫置床,一個人睡吊床,一個人出去睡了帳篷),0人洗澡,四個人光洗臉刷牙一箱水就用完了。而現在兩個人住在自己改裝的車裡卻完全顛覆了自己之前對房車的認識,完全可以和家裡一樣,日復一日,不厭其煩。

想要住在房車裡面很爽的前提是,要相當符合自己的生活習慣。用什麼姿勢坐著看書自在,做飯是一頓海鮮大餐還是泡麵,洗澡是急急沖刷還是哼著小歌,洗完澡出來能不能被暖氣圍繞,臟衣服能不能天天換……這些才是決定體驗如何的關鍵。

我想一生不短,

卻未必夠用來下定決心做一件事;

我想一生雖不長,

卻也夠嘗試之後山窮水盡再說放棄。

我們曾聊起兩個人的理想分別是什麼?他說,他想要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我說,我喜歡家帶給我的穩定感,但我如果一個人,就去流浪。築建一間輪子上的「家」去流浪,對我們而言,是將我們身上的矛盾化解揉和成了一體。

買一輛商務風格的房車周末出遊沒問題,對於人生的一段旅途的陪伴,它太過草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是一件折騰的事情。

這篇,我想寫寫我們的設計思路 — 如何在12平米空間內築造一個家。

這貨就是我們的改裝對象,考斯特中巴,5.99m*2.05m,算上駕駛艙內部空間不足12平米。

為生活設計:空間如何設計取決於人的生活形態。父母一輩喜歡很大的客廳,細分的空間。而青年公寓則喜歡通透,混合式的空間。這跟我們的日常社交,吃飯的習慣,在家工作,娛樂的需求都有緊密的關聯。房車僅僅12平米的空間,就更考量我們對自己生活的理解,對自己需求的把握。有時候,取悅自己難於取悅任何人。

動手設計之前,先參看一下考斯特成品車的內部空間:

後橫置床上方空間狹小,無法舒服的倚靠在床邊看書,看電影。

衛生間設計在車中部,有一面(衛生間)大牆豎在中間,影響了空間通透性。

由於考斯特的頂部兩側是大圓弧,吊櫃空間被壓縮的幾乎只能放些零散物品。

視野的通透性和姿態的舒適性是設計中我們要解決的關鍵詞。

一休時間~ 在開動腦袋之前,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我們在車裡做什麼?】

從了解我們怎麼吃,怎麼睡,怎麼坐開始 ——

吃:長期旅居一定要自己做飯,健康又經濟。廚房用品和做飯空間要足夠。

睡:兩個人睡一張大床,要睡得跟家裡一樣寬敞,沒有1.5m也要1.4m寬吧?

坐:1)為了符合公告要求必須設置6個朝前帶安全帶的座位。2)除了行駛中使用的卡座,還必須要和家裡一樣舒服的沙發——男友是個酒鬼,平日喜歡在沙發上喝酒睡覺(美其名曰詩和遠方~)這個好習慣不能隨便改,為此,還認真的去宜家試了各種沙發,差點將家用大沙發搬進車裡來。

你說,我要個大沙發合理不?

【我們準備帶哪些東西?】這個問題決定了我們要設計多少儲物空間,不同類型的物品放在哪些空間合適。長期旅居在外,必不可少的換季衣物、換洗床品、薄厚被子…偶爾出去浪用的帳篷、皮划艇、睡袋…各種戶外室內適用的烹飪工具、餐具…排解無聊用的書、各種設備…以及留給每日儲存食物的空間。

那麼問題來了,在已經十分局促的空間里塞下6個座椅和座深90cm的雙人沙發,還要1.4m的大床。再加上長期旅居在外需要大量儲物空間,點解?

賣力解題中……

方案逐漸形成——在有了基本的想法之後,我開始在紙上畫平面圖,以及用sketch up簡單建模:

經歷反覆討論修改,紙都已經花了,直到人搬進去住,還在改動局部結構。

初次上手SU,當時都還在上班,建的比較粗略,主要為了更直觀的體會空間感。

水電插座位置圖,車上電器很多,要把插座和插線板設計在隨手可用的位置,最好是腰部以上。

在家用美紋紙模擬設計方案在1:1空間里的體驗。

解藥1 :巧妙利用中排座椅的變化來滿足公告要求。

在2-6座的公告前提下,上牌時登記為6座小客車,即4個常用座椅+2個可變化座椅的組合。除了主副駕駛和前排卡座,遇交警檢查時,可迅速將右邊的「床腳」變幻成2張座椅。

GIF

右側座椅設計的變化思路

為了滿足我們各種對空間貪婪的需求和保留日常習慣的任性,我們取消了固定床,取而代之的是一張沙發床,晚上入睡前從沙發底下將木架拉出,和對面平放的座椅拼接形成一張1.85m*1.45m的大床。這一方案解決了同時需要6個座椅,沙發和大床的矛盾。

GIF

左側床和右側座椅拼接思路

左右兩邊拼成床後的效果

解藥2 不同狀態下變化出不同的所需空間:

12個平米,但是家裡有的活動空間一個都不能少!卧室,會客廳,陽台,廚房,衛生間,儲物間,書房……聽起來很魔幻,但是空間的奧妙就在於可以在不同時間和狀態下疊加共用!嗯……就是挺魔幻的。

黑色小人代表兩個主要乘客,灰色小人是臨時額外乘客。

這樣一來,車頭即是駕駛艙,又是陽台,還是影音室;車中部是會客廳,茶室,書房,卧室和儲物間;車尾部是衛生間和廚房。

為安全設計:房車的配重設計是枯燥且最容易被忽略的,如果沒有在一開始就考慮到,可能嚴重的影響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整輛車最重的部件是水箱,電池,冰箱和備胎。我們在整個改裝過程中對電池進行了兩次移位,從最早全部壓在左邊,到移至前輪和其它重物(水箱、洗衣機等)呈均勻分布,最終調整到沒有明顯的車身傾斜和行駛跑偏。

為樂趣設計— 那些純手工、有溫度的小細節:

忙碌工作給了我們各種理由去購買現成品,突然從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愛上自己動手做每一件事情,原來自己編織一張網,釘一顆螺絲都是那麼有樂趣,解決問題可以有那麼多奇妙的思路。每天抱著工具箱簡直停不下來。

漁民的網:駕駛室的頂棚和衛生間的門上分別手工編織了漁網,駕駛室晾的衣服由陽光自然晒乾,而衛生間的門正對暖風機的出風口,冬天正好利用熱風來烘乾。

防摔神器:為防止開車時東西滿天飛,我用皮具的下腳料做了大量用於穩固杯子酒瓶的容器。皮這種材質的優勢在於它在行車過程中可以消化掉搖晃的幅度和那些碰撞時發出的聲音。

性感小皮帶:將自己做的小皮帶用在「空氣吊櫃」和marshall的「座駕」上,後者有點裝逼的嫌疑,前者則是為了拓展吊櫃空間,解救那些無處安放的換季物品。

小空間大變化:日常作為「櫃門」的大紅帘子,洗完澡出來起到了「遮羞」的作用,而在睡覺時,也可以和廚房衛生間隔離開來,形成一個溫馨獨立的卧室小空間。

TIPS:其實想要房車不那麼像「商務車」或「列車」,有點小伎倆。

多用天然材質。我們沒有像傳統車內裝飾那樣大量採用pu皮和仿木紋層板,大多數的櫃體採用的是紐西蘭松木和實木多層板表面刷木漆,細節部分採用真皮做容器和綁帶。這樣在高溫的天氣下也不會散出難聞的臭味,甚至剛裝修完都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紡織品和編織物做點綴。想要營造溫馨、流浪、波西米亞的感覺,紡織品一定是大功臣。換掉無聊的窗帘布,用麻繩做一些裝飾,給沙發鋪上沙灘巾,再配合幾個抱枕和小綠植,立馬提氣好幾個度。如果不想大費周章的整體改裝,用點小技巧也能達到好效果~

自己改裝房車可以買帶公告的裸車,改裝完以後廠家給你提供合格證。公告上會有車輛外觀照片和座位數信息,只要你改裝的時候不改變這兩項,就可以通過審查。

如果說整個設計過程是重新了解自己生活形態(gei zi ji wa keng)的過程,那麼動手改造就是重新學習生活技能(tang zai keng li)的長征——後期繼續分享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白白!

GIF

作者介紹:流浪的荷包蛋

微信公眾號:松木巴士

21世紀房車經授權轉載

我們是兩個80後互聯網產品狗和設計絲,和很多人一樣,每天的工作是給自己打雞血,和隔壁部門撕逼,以及等公司上市。當然也會在開完8個小時的撕逼大會後去小酒館喝個小酒互相安慰,周末去看個陽澄湖吃個大閘蟹,跑到龍井山裡喝個茶劈個文藝青年的情操。

總之,有一天我們同時感到厭倦了。

我們在路上,以車為家,探索這個時代的游牧生活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房車 的精彩文章:

TAG:21世紀房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