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為什麼不相信華為?

美國為什麼不相信華為?



圖片來源:ALY SONG/REUTERS




作者 STU WOO / DAN STRUMPF / BETSY MORRIS




在華盛頓的一些圈子裡,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可能被認為是全球電信設備行業的惡靈,但在懷俄明州的芒廷維尤,它是個英雄。



在芒廷維尤,Union Wireless正在為華為唱讚歌。這家有著103年歷史的運營商在美國西部的五個州向5萬客戶提供電話和無線服務。Union Wireless客戶關係負責人Brian Woody稱,四年前,該公司之前的設備供應商在一項重要網路升級項目中進度落後,該公司因此轉向華為。




Woody稱,華為首先想的是如何解決問題,後來才是收款問題,這一點對一個維護山區電訊系統的家族式企業很重要。他說,過去該公司有很多家供應商,華為對待該公司的態度要好於其他任何一家供應商。




六年前,美國國會調查人員認定,華為的設備可能被用於監聽或破壞美國電信網路,之後華為似乎被關在了美國的大門外。2012年調查人員以報告的形式提交了結論和建議,當時適逢華為在美國越來越受歡迎,國會的調查結論實際上扼殺了華為從主要美國運營商贏得業務的機會。美國的法律並未規定公司不得與華為合作,但如果與華為合作,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



但像Union Wireless這樣的小運營商關注度較低,沒有這些壓力。在供應商選擇範圍迅速收窄的情況下,這家中國電信巨頭為這些運營商提供了它們迫切需要的可選設備。Woody表示,四年前除華為外他還有大約五家供應商可以選擇,但現在只有兩家了。




眼下美國整個電信行業都陷入困境。美國幾位電信業高管稱,華為對自身的定位是未來全球電信網路的主導者,與老牌電信巨頭芬蘭的諾基亞(Nokia Corp.)和瑞典的愛立信(Ericsson AB)展開激烈競爭。與此同時,埃森哲(Accenture)的數據顯示,美國大型運營商七年內料投資約2,750億美元用於部署第五代、即所謂的5G網路,為高質量的移動視頻和無人駕駛汽車傳送大量數據。5G技術的早期商業部署將從今年晚些時候開始。



2012年以來華為的業務已經從140個國家擴張到170個國家,並且宣稱全球最大的50家無線運營商現有45個為其客戶。2016年華為整體營收達到750億美元,除電信設備業務外,華為智能手機也頗受市場歡迎。研究機構IHS Markit Ltd.稱,2016年整體收入中大約260億美元來自其電信設備和軟體業務,在年度規模1,26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居於領先地位。




華為的市場優勢再度引發了華盛頓安全和情報專家的擔憂,他們害怕美國各大運營商可能會經受不住誘惑轉向華為。




上個月,美國眾參兩院情報委員會委員致函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 簡稱FCC),要求後者評估與華為的所有關係,並要求FCC對2012年以來提出的安全問題進行了解。這封信還對華為日益壯大的智能手機業務表示擔憂,華為現在是排在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和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品牌。



這種壓力可能已經發揮作用。華為原計劃周二在拉斯維加斯一場貿易展會上宣布達成一項協議,將通過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Inc., T, 簡稱AT&T)銷售華為智能手機。但據知情人士透露,AT&T已經退出這項協議。至於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為何改變主意,目前無法確定。




AT&T發言人不予置評。華為發言人也拒絕對該公司與AT&T的談判發表評論,只表示華為通過自身的誠信和優質的產品已經在全球和美國市場證明了自己。雖然華為無法在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VZ)和AT&T門店銷售合約智能手機,但美國消費者仍可以在亞馬遜網站(Amazon.com)或百思買(Best Buy Co. Inc., BBY)門店買到華為手機。



這些都讓華為感到沮喪。華為三位CEO之一的胡厚崑(Ken Hu)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沒有構成安全威脅,華為的全球業務證明了華為不是任何政府或任何機構監視另一個國家的工具。





華為三位輪值CEO之一的胡厚崑。圖片來源:TOMOHIRO OHSUMI/BLOOMBERG NEWS




針對華為的質疑有一部分源自於華為的出身。這是一家由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師任正非於1987年創立的公司。華為目前有三名輪值CEO。現年73歲的任正非仍擔任副董事長,也是實際上的大老闆。




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時啟動資金只有3,200美元,最早的業務是轉售電話交換機。據華為消費者業務主管余承東(Richard Yu)回憶,任正非很早就告訴員工,有朝一日華為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這讓員工們大吃一驚,當時所有人還都不知道公司能不能生存下去。




華為做到了。在中國農村取得成功後,華為進入了被西方企業忽略或迴避的市場——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欠發達市場。




最終,為幫助華為拓展全球版圖,任正非開始借鑒西方的企業管理經驗,一部分經驗來自謀求在華擴張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IBM, 簡稱IBM)。IBM讓華為學會了產品開發和財務管理等公司規程。加上技術不斷改進,華為在歐洲市場站穩了腳跟。如今,華為在歐洲的主要客戶包括英國沃達豐空中通訊公司(Vodafone Group PLC, VOD)、法國Orange SA以及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




據在職和離職的歐洲無線服務商高管表示,歐洲移動運營商喜歡華為的地方還在於,該公司提供比競爭對手更為豐富的產品種類以及一流客戶服務。




一些規模較小的美國運營商也有類似體驗。2010年﹐無線網路服務新貴Clearwire選擇華為作為主要供應商,一位知情人士回憶,華為向該項目調派了近800名工程師。這位知情人士表示,當天發現的問題第二天就會解決,不像某些其他供應商,在解決問題前先要爭論是誰的過錯。




在美國國會發布上述報告的2012年,斯普林特公司(Sprint Corp., S)收購Clearwire時,美國政府要求將華為設備從Clearwire的網路中移除。該公司最終找到了替代產品,但心懷遺憾。




這位知情人士稱,他認為華為的設計周期和創新周期一直是他見過公司中最快的,因為華為把研發資源投入於此。




早先,華為因通過逆向工程仿製競爭對手產品而聲名不佳,最明顯的是2003年,當時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 Inc., CSCO, 簡稱﹕思科)起訴華為,稱其抄襲路由器代碼,連型號數字都一模一樣,好讓思科的客戶能更輕鬆地轉換到價格較便宜的華為版本。華為就該訴訟達成和解,未承認存在不法行為,並同意停止銷售這些路由器。




不過最終華為增加了自己的研發,在2016年支出118億美元。愛立信和諾基亞分別支出38億美元和59億美元,這兩家公司不像華為那樣擁有龐大的消費者業務。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華為倫敦辦公室。 圖片來源: MATTHEW  LLOYD/BLOOMBERG NEWS




華為開始與美國科技公司爭奪人才,並在深圳設立了一個園區,風格就像是矽谷公司。員工穿著T恤和運動鞋上班。




Union Wireless稱,該公司從另一家小型運營商的口中知道了華為。華為去年9月份在舊金山一個大型移動行業展會上舉辦了Rural Wireless Association的網路論壇。




一位美國前電信高管表示,華為工程師和高管還經常拜訪美國運營商,展示新技術,潛在的成本節省相當大,有時甚至較競爭對手的價格低一半。




2016年8月AT&T公布了一份潛在的5G供應商名單,該名單不僅包括愛立信和諾基亞,還包括華為,這令華為看起來可能會獲得一席之地。




據知情人士稱,接下來的幾周,美國國會工作人員在華盛頓與AT&T高管會面表達擔憂時得知,華為的設備報價比競爭對手低了70%。AT&T高管對國會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在安全擔憂和對股東的責任之間左右為難。




上述知情人士稱,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NSA)局長羅傑斯(Michael Rogers)和時任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簡稱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親自與AT&T高管談話。




AT&T對其與華為的討論處於何種程度不予置評。一位AT&T發言人表示,在繼續建設下一代網路的過程中,預計會向大量設備供應商尋求信息和邀請投標。




華為反駁上述其與AT&T相關對話的描述,稱2016年還不可能知道其5G設備和服務的價格,因當時國際5G標準尚未確立。




FBI發言人和科米的律師不予置評。NSA未回覆置評要求。






華為巴黎辦公室。圖片來源:LUDOVIC MARIN/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最近,華為的胡厚崑稱,該公司願意考慮在美國採用實驗室模式,他表示這種模式在英國降低了安全擔憂。華為在英格蘭牛津附近設立了一家實驗室,在這裡,經過英國安全調查的員工人工拆卸華為設備並檢查硬體和軟體中是否存在漏洞和「後門」。華為是該實驗室的出資方和運營方,該實驗室受一個由英國情報和政府高層官員組成的委員會監督,還有一名華為高管擔任委員會副主席。




英國有關部門稱,這一安排發揮了作用。在最近於2017年4月發布的年度報告中,該委員會認為,在確保充分緩解華為參與英國關鍵網路而對英國國家安全造成的任何風險這方面,這個實驗室履行了責任。




英國對外情報部門M16前行動與情報主管Nigel Inkster並不這麼肯定。他說,這個實驗室是為了平息英國政府的擔憂而設立的,可能有些為時已晚。




對美國電信行業來說這是一種左右為難的局面,最終也影響到消費者。IHS Markit Ltd.執行研究主管Stephane Teral稱,華為在美國市場業務規模很小,這是美國無線服務成本高企的原因之一。




據這家數據和分析公司的數據,美國無線服務費用每個用戶每月平均為41美元,僅次於加拿大。加拿大也基本上不鼓勵使用華為的設備。英國允許使用華為設備,但對其進行嚴格監管,無線服務費用每月平均為23美元。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數量減少。法國的阿爾卡特(Alcatel)和美國的朗訊(Lucent)於2006年合併,諾基亞後來於2016年收購了合併後的阿爾卡特-朗訊公司。北電網路有限公司(Nortel Networks Corp.)於2009年破產,成為加拿大最大的破產案。




諾基亞和愛立信都警告稱,2018年形勢將嚴峻。愛立信替換了首席執行長,裁員數千人,發出銷售訂單取消的警告,並面臨一位激進投資者的施壓。愛立信和諾基亞加起來的收入不及華為。




美國安全官員和電信行業高管都擔心行業格局日益失衡。前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Mike Rogers稱,鑒於當前的市場趨勢,可以想像10年後華為變成唯一的選擇。Rogers於2012年與人合寫了有關華為的報告。







你可能還關注:



馬云為何折戟美國?


中美晶元戰爭:一場千億美元的生死搏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日報·派 的精彩文章:

TAG:華爾街日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