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秘的御窯廠,到底都經歷過什麼?

神秘的御窯廠,到底都經歷過什麼?

GIF

說到瓷器,不能不提官窯。

官窯出品象徵著瓷器最高品質的權威。

官窯從初建就被打上了「皇帝專用」的高貴標籤,充滿了霸道的氣質。

景德鎮窯藍釉白龍紋盤 元代

官窯是專為皇宮內院製造皇上用的瓷皇帝賞賜大臣的御瓷的御窯廠,御窯廠是官窯的象徵,是陶藝瑰寶的搖籃。

景德鎮御窯廠薈萃著陶藝精英和能工巧匠。他們雖然專為皇帝家燒制瓷器,事實上也是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大量頂級的奇珍異寶。

歷來,人們對御窯廠充滿神秘感與好奇心

景德鎮官窯最早可追溯至元代,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官窯的初建期

蒙古族推崇"國俗尚白,以白為吉"。服飾建築都崇尚白色,理所當然白色的瓷器,同樣成為元代帝王的摯愛。

身著白色服飾的元世祖忽必烈

當時優質的白瓷引起了皇家高度的重視。樞府釉是元代景德鎮地區創燒的一種白釉品種的統稱。其胎體一般比較厚重,釉呈失透狀,色白微泛青,恰似鴨蛋色澤,故又稱「卵白釉」

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鎮設立第一所官窯-浮梁瓷局,專為元皇室燒造御用瓷器。應當說,這便是景德鎮御窯廠的萌芽。


明代景德鎮御窯廠的大事記

到了明代,御窯廠沿襲和繼承並發展了前代從各地名窯給宮廷製造和供奉瓷器的做法,在景德鎮設立御器廠,專門給皇宮製造和供奉瓷器。

明代御窯長的產品,按習慣都有帝王年號冠名,比如:洪武窯、永樂窯、宣德窯、成化窯等。

大事一

制瓷工藝精益求精

《天工開物》載:「共計一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大事二

青花裝飾水平up up

永樂、宣德官窯所產的青花瓷,瓷質精細,色澤濃艷,造型各異,紋飾優美,被稱為我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青花內纏枝蓮托梵文外龍穿花紋碗 明代

青花雲龍紋碗 明代

以上均為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藏

大事三

釉里紅裝飾繼續進步

尤以宣德窯生產的釉里紅瓷最為成功,其色婉如色澤鮮艷的紅寶石。



大事四

玲瓏瓷及青花玲瓏瓷的完美亮相

永樂時,景德鎮成功地燒出了玲瓏瓷。成化時,又在碧綠透亮的玲瓏周圍配以青翠幽雅的青花裝飾,造出了十分精細的青花玲瓏瓷。

玲瓏青花瓷碗 年代不詳

玲瓏碗 清乾隆 首都博物館

大事五

釉下彩繪取得突破性進展

成化時創出了「鬥彩」裝飾,其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色彩相結合的鬥彩工藝,開創了我國彩瓷的新時代。此外還創出了「填彩」裝飾技法,嘉靖時創出了青花五彩,正德時創出了紅地金彩裝飾。



大事六

顏色釉裝飾取得顯著成就

永樂時燒出了「祭紅」和「翠青釉」。宣德時燒出了「寶石紅釉」和「天青釉」。成化時燒出了仿哥瓷。正德時燒出了「孔雀綠」。嘉靖時又燒出了「瓜皮綠」。



大事七

燒出了大龍缸

這是明時景德鎮瓷業高度技術成就和制瓷技師驚人智慧的體現。

大龍缸,直徑高度均達70厘米以上,通身飾以五爪龍鬚,形制巨大,氣勢宏偉,莊重肅穆,為帝王專用之物,他人不可僭越使用而顯出它的神秘。


清代全盛時期的御窯廠

到了清代前期,整個景德鎮的制瓷業,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都達到了「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的極度繁榮境界,制瓷技術幾乎到了爐火純青、出神人化的地步。

《景德鎮陶錄》記錄說: 「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矣。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頗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凌人氣勢!

如今御窯廠原址出土瓷片鑲嵌的地面

素雅的四爺范兒

雍正皇帝為康熙第四子,有"四爺"之稱。

這位鐵面無私的帝王,在藝術鑒賞方面頗具文人氣息。他喜愛文雅素凈的瓷器追求自然、含蓄之美。雍正皇帝對瓷器製造直接干預,從宮中造辦處檔案得知,御窯廠生產的瓷器的樣式,都要秉承雍正皇帝旨意,做出各等式樣之後由皇帝選擇。


宋代瓷器以胎質細膩、色彩淡雅、大度秀美而聞名於世,深得雍正喜愛,因此雍正時期御窯廠生產了大量仿宋瓷作品。粉彩以玻璃粉打底,彩繪圖案具渲染效果,頗似中國水墨畫意境,雍正對此喜愛有加,故雍正年間粉彩盛燒一時


多彩的康熙風

康熙青花色彩鮮艷純凈,瑩澈明亮,層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譽,別具風格而「獨步本朝」;康熙五彩發明了釉上藍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一個轉折點,基本上改變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結合的青花五彩佔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隨著色彩的增多,金彩的運用,突破了明嘉靖在紅、霽藍等地上描金的單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鮮艷富麗,光澤透澈明亮。




郎窯,是康熙四十至五十一年御窯生產的瓷器。郎窯紅「華而不俗,色正朱」,深艷的色澤,猶如凝結的牛血一般鮮紅(故也稱其為牛血紅),釉面透亮重流,器物里外開片,既像玻璃光澤般鮮艷奪目,又像紅寶石一樣瑰麗,極為名貴,為歷代珍品。


康熙時還燒出與郎窯紅齊名的色調淡雅的豇豆紅,也稱美人醉,用詩「綠如膏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形容它極為貼切。

一心為督陶的唐英

唐英是雍正、乾隆兩朝的督陶官,是我國古代傑出的陶瓷藝術家。

1728年,他奉命兼任景德鎮督陶官。唐英不僅僅是一個管理者,更是一個陶瓷製作工藝的實踐者,他獻身瓷藝,以此為樂,鍥而不捨。為潛心研究瓷器製作工藝,他"杜門謝交遊",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息食者三年",成為陶瓷藝術大師。雍正、乾隆兩朝御窯取得的輝煌成就,與唐英的個人奉獻是分不開的。乾隆時期的御窯又稱為"唐窯",這就是對唐英的最大肯定。


御窯廠出品的瓷器

痛心的是有不少流失于海外

但尚有許多陶藝珍稀品為故宮博物院所珍藏

並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注:配圖來自故宮博物院、網路,非商用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御件 的精彩文章:

TAG: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