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皮影戲:光影斑駁里的古老藝術

皮影戲:光影斑駁里的古老藝術

皮影戲是一種古老而傳統的民間藝術。將獸皮或者紙板製作成人物的形象,靠手藝人在幕後操縱並用當地曲調念白,再加上打擊樂和弦樂,就能演出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者「燈影戲」。皮影戲在中國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有個關於皮影戲的故事是:漢武帝喜歡的妃子李夫人因病去世,因而漢武帝十分悲傷。有一次,大臣李少翁從孩童玩耍布娃娃中得到靈感,用棉布做成李夫人的形象,並在棉帛上裝上可活動的木杆,為漢武帝表演。漢武帝龍顏大悅,棉製「李夫人」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起源。

從元代起,中國皮影戲經由軍事遠征和對外交往,逐漸地傳入了南亞、東亞和歐洲各國。

到了清代,皮影藝術發展到頂峰時期,人人都愛看皮影戲。在民間,大大小小的皮影班數不勝數。官紳富豪,更是以私養皮影班、刻制精良皮影等活動為上乘的消遣。

皮影形象的生動與精美,為皮影戲添加了許多的藝術性。而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唱腔,更是為民間音樂的豐富增添了許多素材。常見的皮影流派有四川皮影、浙江皮影、陝西皮影、北京皮影等等。

2011年11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中國皮影戲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下的天空 的精彩文章:

嘉慶年間,一樁讓皇帝哭笑不得的刺殺案

TAG:歷史下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