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就後悔生了你,沒有生你我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

我就後悔生了你,沒有生你我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為了給你報這個培訓班,我跟你爸爸已經基本掏空了錢包,你還不多考點分數回來,那你對得起我們嗎?」

「我們家就靠你了,你不努力。我們這麼辛苦地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我就後悔生了你,沒有生你我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

很多時候,也許父母以為只是說說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裡,可能就種下了種子,影響他一生。

《當幸福來敲門》里的黑人老爸克里斯,他在自己事業不順,生活潦倒之際,沒有跟兒子說過一個苦字,而是教育兒子: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不管家裡是多麼艱辛,都不能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這層灰塵,而是要讓他們的天空明亮晴朗。

1

前幾天,兒子小聲地問我「爸爸,我們家有錢嗎?」小小的孩子竟然也這般敏感。

也許是我跟妻子平時討論家裡開支,孩子也在一旁聽著。

幸虧我從沒有跟孩子哭窮過。

因為這就像灑了的牛奶,哭也沒用一樣。

聰明的父母明白,自己窮,是自己需要努力改變的,不能把孩子拉進來被窮吞噬。

很多父母會跟孩子哭窮訴苦,希望孩子能夠變得節儉懂事,能夠知道家裡的難處。

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時候真的很可憐。

他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開不了口。

因為懂事,怕為難了父母。

更重要的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被貧窮包裹的感覺幾乎是絕望的。

因為小小小的他們無法賺錢,無法擺脫這貧困的束縛。

前幾日看了伊朗的電影《小鞋子》感觸頗多。

我是揪著心看完的,為其中的善良和純真感動。也被裡面的貧窮壓得幾乎窒息。

影片的故事十分簡單,是關於兩個孩子,還有一雙鞋的故事。

小哥哥因為不小心,把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弄丟了。

父親工作很辛苦,掙的很少,母親重病,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孩。

房租也是一拖又拖,幾乎要流落街頭。

家裡實在沒有餘錢買一雙鞋。

兄妹倆不敢將遺失鞋子的事告訴父母,兩人決定每天輪換著穿哥哥的一雙舊跑鞋上學。

為了能及時換鞋,兄妹倆飛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裡。

影片在豆瓣有12萬人打分,9.1分。

而點贊最多的評論是「沒錢不要生孩子。」這是很多父母看完後非常觸動的地方。

就算影片中兩個懂事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尊嚴。可是那過早承擔家務活的妹妹,像個小大人一樣的哥哥。無處不讓人心疼。

這種貧窮感會帶給孩子什麼?最直接的是自卑感。

影片中的妹妹因為穿著哥哥破舊的球鞋上體育課。

她低著頭不敢跳遠,因為那時候就會把自己的鞋子露出來。同學們都穿著五顏六色的新鞋子,可她呢?是一雙又臟又破的男球鞋。

(上體育課的時候,妹妹因為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怕老師發現所以躲在後面)

當時她那小小的緊張,我想很多人會有同感。

她開始留意同學們的鞋子。盯著地面上的那些腳,一雙一雙的看。內心的自卑和渴望往往會讓人無可奈何。

她怎麼會不在意呢?只是她無法逃避。

而且也不敢跟父母說。讓人看的心疼。

懂事的孩子,真的可憐。

2

面對貧窮,有人「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有人卻自甘墮落,淪為盜匪之徒,或成了拜金的奴隸。

二者相差甚遠。

這種種都離不開父母早期給孩子餵養的精神養料及影響。

面對貧窮,有的人就像石頭縫裡冒出來的野草一樣。讓人感受到錚錚鐵骨和不屈的精神。

莫言在回憶自己的母親一文里提到:

「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 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

不管家裡是多麼艱辛,都不能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這層灰塵,而是要讓他們的天空明亮晴朗。

我非常喜歡《當幸福來敲門》里的黑人老爸克里斯,他在自己事業不順,生活潦倒之際,沒有跟兒子說過一個苦字,而是教育兒子: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

當我看到他帶兒子在地鐵公共廁所過夜時,告訴兒子這是為了躲避恐龍進了山洞-----地鐵站的衛生間。在鋪著幾張紙的冰冷地板上,兒子在父親的懷裡沉沉睡去。

有人敲門時,在裡面的迦納把腳悄悄地抵住門,直到外面的人走開,這時,鏡頭顯示了迦納的臉部特寫----一滴淚水流過他黝黑的臉頰。

看到這個的場景,我知道很多的父母都會落淚。

因為,我們的孩子也曾經用那樣的姿勢在我們的懷裡入眠。而我們也曾被生活折磨過。

可是再苦,也要微笑著告訴兒子:一切會好起來的,通過努力生活會變好的。

在《小鞋子里》也是如此。

爸爸利用周末的時間帶著兒子進城做園丁,掙到了第一筆錢。他開始跟孩子描繪美好的生活。

而沒有絲毫跟孩子抱怨貧窮,再難也說要努力,爸爸會有辦法。

而這就是希望,是射進孩子世界裡的明媚陽光。

3

很多父母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綁在一起,好像自己活著就是為了孩子。

這樣的孩子更苦。一邊被父母的期待捧著,一邊被父母的訴苦壓著。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為了給你報這個培訓班,我跟你爸爸已經基本掏空了錢包,有幾個月沒有去逛街了,你還不多考點分數回來,那你對得起我們嗎?」

「我們家就靠你了,你不努力。我們這麼辛苦地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我就後悔生了你,沒有生你我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是說說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裡,可能就種下了種子,影響他一輩子。

跟孩子哭窮,還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完全是不一樣的。

前者可能讓孩子從根上自卑,因為生養的父母如此,自己的生活慘淡無光。而自己去感受的,往往會有那股子「沒有傘的孩子努力奔跑」的勁兒,最後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4

有很多的家庭並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打算用窮養來鍛煉孩子。

但是一個孩子整天為錢發愁,聽父母抱怨沒錢的日子沒法過,他能一心一意地學習嗎?

當孩子問「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呀!」

有一位媽媽是這樣寫的:

「兒子學校組織小記者旅遊採風活動。

兒子回來跟我說: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呀!好多同學帶iPhone7和ipad。

我淡淡地說:寶貝,你也會有的。

他疑惑地看著我,我堅定地點點頭:一定會的,只要你努力。

他似懂非懂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就去看課外書去了。「

多好的回答。

當孩子關心家裡的經濟問題時,我們應該更多地給予孩子肯定及鼓勵。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需要教的東西太多了。比如孩子的財商,對於經濟常識的一些學習,都是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

當孩子提及貧富,我們要告訴他們:「不管世事如何,爸爸媽媽都會保護好你,讓你上學,讓你好好生活,你完全不要擔心,因為爸爸媽媽能賺到錢,相信你長大了也能自己去掙錢。只要你努力,一定會的。」

我們給予孩子愛的承諾和鼓勵,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的更好。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跟孩子哭窮。而是努力拚搏著。

哪個父母不對孩子懷著美好的期待呢?

只是,與這期待對等的是父母教養孩子的責任。

那麼,如何跟孩子談錢?其實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或貧瘠,並不完全是由於物質是否缺乏而導致,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即使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過分地跟孩子強調金錢的來之不易或者大人處處對金錢執著,甚至將金錢的維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麼孩子的內心也是不能富足起來的。

教育專家認為,家長跟孩子談錢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金錢觀,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個孩子問家長:「爸爸,我們有錢嗎?」

美國爸爸回答說:「我有,你沒有,你想有錢要自己想辦法掙。」

中國爸爸說:「我有的是錢,等你長大了,錢都是你的。」

兩種不同的教育方法,於是,兩個孩子收穫了不同的人生,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奧秘。

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

告訴孩子:我們每個月都有預算,現在已經超預算了,所以我們只能下次再買。

告訴孩子:這個商品有比較複雜的性能,適合更大一點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買這個商品。

不要告訴孩子:家裡沒有錢,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學,才能賺錢養家。

詢問孩子:你喜歡什麼,為什麼。

詢問孩子: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為你做什麼。

不要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他什麼都不用你管。

告訴孩子:要勞逸結合,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支持長久的學習。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規定好零花錢的應用範圍,比如告知孩子,以後想要買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買單了。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

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該教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幫助他人上。

教育本來就是和窮富沒有關係的事情。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僅是為了讓他自食其力,撐起他自己的天空。

只要不給孩子灌輸「窮」觀念,只要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即使生活不富足,孩子們也同樣能愉快地成長,成年後也可以足夠自信和勇氣。

切不可給孩子窮的壓力,不要讓窮酸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魔咒。

作者:魚爸,圖片來自網路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醜小鴨聽故事 的精彩文章:

【兒童成語】口是心非

TAG:醜小鴨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