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了在世界大戰中生存下來 瑞典空軍可謂是絞盡腦汁

為了在世界大戰中生存下來 瑞典空軍可謂是絞盡腦汁

冷戰中,面對隨時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北歐小國瑞典沒有跟風研製短腿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或者不切實際的無跑道火箭助推起飛技術,而是一直堅持分散作戰戰略。

所謂分散作戰,就是除常設主要空軍基地外,還設置有秘密分散基地,以國內高速公路網作起降跑道,在戰時實現迅速出動,縮短反應時間,讓入侵者措手不及,同時提高戰鬥機的作戰效能與存活率。近年來多場戰爭和衝突已經證明了瑞典空軍的正確性,因為現代戰鬥機投擲的精確炸彈能夠輕鬆摧毀硬化機堡。

瑞典空軍的前後三代主力戰鬥機——薩博-35、薩博-37、薩博-39都安裝分散基地作戰原則進行設計,非常注重短距起降性能和加油裝彈維護的方便性。以薩博-39戰鬥機為例,該機能在800米長的積雪跑道起降,在分散基地中由一名技術員和五名義務兵組成的地勤小隊就能完成加油補彈和兩次飛行間的檢查,而且僅僅只需10分鐘。

瑞典空軍在冷戰中發展出成熟的分散作戰理論。戰時,瑞典空軍會放棄所有空軍基地,每個聯隊都把自己的飛機分成小隊分散出去,依託遍布瑞典鄉村的高速公路獨立作戰。瑞典空軍自上世紀30年代起就開始發展這套系統。

公路起降要求對瑞典空軍的裝備、訓練和組織都產生了極大影響,包括戰鬥機和運輸機在內的所有型號飛機都必須能在800米長16米寬的一段公路上起降。此外,兩次任務間的維護和補給必須簡單快捷,以保證飛機在相對簡陋的條件下進行作戰。所有的支援設施都必須是移動式的,能夠跟隨飛機一起分散。

除了和平時期的主要基地外,瑞典空軍還維持著數量更多的後備作戰基地,這些基地也可用於分散作戰。瑞典空軍在上世紀80-90年代把這種作戰基地概念稱為Bas90,隨時保持著24個後備基地處於待命狀態。

Bas90作戰基地的面積約是20×30公里,有一條2000米主跑道(通常是一個飛機場)和3-4條800米二級跑道(一般是經過強化和拓寬的高速公路),所以跑道都被普通道路連接起來,並且沿道路布置了多達100個小停機位(一般是機經過精心偽裝的樹林空地,在瑞典北部則是在岩石中開鑿的隧道掩體)。飛機可以在這裡加油裝彈。大多數作戰基地都預先配置了油庫和隱蔽的指揮掩體。

Bas90概念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飛機會頻繁改變基地,在理想狀態下,戰機起飛後絕不降落原處,這能讓敵人的目標識別變得非常困難。但這需要一套非常有效的物流體系,為了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瑞典空軍組建了一些基地營,專門負責在分散作戰中對戰鬥機進行外場維護和加油裝彈。

一個基地營下轄8個機動組,每個組有6名技術員,配備了三輛卡車,裝載了維護和補給戰鬥機所需的一切工具、燃料和彈藥。當一架戰鬥機完成任務降落時,機動組就從掩蔽所開出就位,引導戰鬥機滑向指定停機位實施加油補彈。等戰鬥機再次升空後,機動組也會隨之移動到下一個補給點。如果有必要,基地營能被裝進一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快速機動到另一個作戰基地。

瑞典空軍的戰鬥機會定期部署在Bas90系統的分散公路基地進行訓練,一般在分散基地待上一兩周,在模擬戰時的環境下進行晝夜訓練。薩博系列戰鬥機的加油補彈時間短、可靠性好、易於維護、短距起降性能高,這些都是能完美貼合瑞典空軍分散作戰理論的關鍵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視角很獨特 日本攝影師拍攝空自假想敵部隊戰機升空訓練

TAG:空軍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