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性取向只是一件小事

原來性取向只是一件小事

前幾日從微博刷到《日常對話》這部「私電影」,原微博用了極吸引眼球的標題——

「我的媽媽是同性戀,她有十幾個女朋友」,抱著對這個話題的興趣,大半夜找來資源一口氣把這部紀錄片看完了。

上面所講的「興趣」並非是指對「同性戀」或「LGBTQ」的興趣,而是關於這些話題通常在年輕一代間被討論,比如要不要向父母出櫃,父母如何「接受」同性戀子女等等,而作為同性戀父母如何與子女相處,卻極少被討論。

但看完這部片子之後,我發現「母親的性取向」只是這個片子或家庭相對輕的一個點,而片子更多的討論,或許更傾向於家暴、以及兩代人甚是三代人之間的相處方式。

家暴比性取向更令人「羞恥」

導演黃惠偵的母親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而對於那個時代與那樣的家庭來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不容置疑的命題。所以不論婚後會是一種怎麼樣的狀態,「嫁出去」才是女性唯一的歸宿。

導演與大舅的對話

導演的父親是一個脾氣暴躁、嗜賭、不顧家的男人,會對母親不知輕重的拳打腳踢,甚至性侵自己的親生女兒。在母親帶著兩姐妹逃離這個家後,父親帶著菜刀到處找她們仨,並揚言找到要砍死她們。

在後來,導演在與母親的前女友們對話的時候她才知道,原來母親並沒有把自己的遭遇告訴她們,只是說結過婚,但在一個星期後就離了,兩個女兒都是領養的。

導演問母親「為什麼你害怕別人知道你結婚後被家暴,卻不害怕別人知道你喜歡女生」,母親的回答是「因為那樣很丟臉啊,長那麼大還要被人打」。

是什麼樣的倔強,讓我們不說一句真心的話?

其實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導演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她好奇為什麼母親永遠對她跟妹妹冷冷的,卻可以對女朋友輕聲細語,把瓜子一個個剝好裝在盤子里給女朋友,幫女朋友洗內衣褲。

這裡最讓人難受的地方,是你知道母親並不是不會或者做不到,而是對其他人可以對你卻不行。導演讓我覺得最勇敢的地方,是她能夠足夠坦誠的坐在飯桌上與母親進行交流和對話。

關於「父親性侵」的問題,導演其實並不是那麼在意母親是否知道,而是覺得「我們之間坦誠地談一次這件事情,對雙方都是一種解脫。不然我們倆都要一輩子背負這件事造成的精神負擔。」

其實這又讓我想到「原生家庭」這個命題,應該如何處理我們與上一代的隔閡或心事,如何淡化家庭對自己性格的影響,如何脫離家庭自我獨立?可實際上這又是那麼難被攤開來的問題。

影片的最後,導演的女兒反覆問自己的阿嫲「你愛不愛我」,當阿嫲回答「我愛你啊」的時候,女兒回過頭開心的說「阿嫲說愛我欸」,這個片段真的讓人由心寬慰。

但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並不是單方面可以決定的,如影片中母親大多數時候的沉默。讓人覺得欣慰的是,導演帶著母親去觀看這部獲獎影片後,母親開心了一個月,「對我說話也是輕輕的」。

導演把心事呈現在大銀幕上,解脫了自己與母親,但對於更多的人,又應該如何去釋然與上一代的心事呢?

或許每個人都在找著自己的答案吧。

關於戀愛自由,我們還要走多久?

這部紀錄片因為母親是女同,所以也涉及到性少數群體的話題。導演想知道為什麼母親知道自己喜歡女生,還要結婚生小孩?可是這個問題背後,又映射出來更多的,關於那個時代與社會、女性的地位、家庭倫理的問題。

去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地方,這個消息總能讓我想到蔡康永在《奇葩說》里談到這個問題時大哭的畫面,也能讓我想到謝耳朵的扮演者Jim Parsons牽著未婚夫步入禮堂的畫面。

而我只想,生而平等,愛而自由的那天,能早一點到來。

其實寫這篇文章我刻意省略了很多自己的觀點,這是一部很值得所有人去看的記錄片,或帶著問題,或帶著好奇,或帶著一顆尋找答案的心。

-

半滿-

一邊保持著距離

一邊不捨得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滿 的精彩文章:

TAG:半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