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諞「黨閣老」 ——讀王英輝《黨閣老其人其聯》有感

閑諞「黨閣老」 ——讀王英輝《黨閣老其人其聯》有感

閑諞「黨閣老」

——讀王英輝《黨閣老其人其聯》有感

付健

在西府寶雞地區,小時候聽見有人被說成「黨閣老的後人」,那肯定不是在表揚。因為家鄉方言的緣故,既拼寫不出「黨閣老」這三個字怎麼寫,也不知道黨閣老身在何處。只是覺得黨閣老應該是置了很多家產,但都被他無能的後人給敗光了。故事的重點講述黨家的後人如何敗家,但很少提及黨閣老本人。

寶雞地區民間流傳黨閣老後人敗家的故事很離奇,小時候聽老人講,覺得很新鮮。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有了一些辨別力,認為那些故事可能來自戲曲或者小說,是用來教育人的。現在讀了王英輝《黨閣老其人其聯》一文後,看來黨閣老確實真有其人,而且是個大能人,著作頗豐,也是一個很識時務的人。黨閣老起先在明朝作大官,李自成農民起義搞得如火如荼時,加入了李自成的大順朝,清軍入關後,又在滿清官拜大學士,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官場不倒翁。套用現在的話說,情商智商堪稱一流。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黨閣老的後人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寶雞地區民間流傳黨閣老的後人敗家的故事可能有些誇張,但是後人敗家應該是真的。信息不發達,沒有文化,民間很容易以訛傳訛,但民間的很多傳言大多應該還是事出有因,只是應該沒有那麼離奇而已。現在想來,黨閣老後人敗家,應該是賭博或者抽鴉片,我覺得抽鴉片的可能性更大。像黨閣老這樣的宰相之家,應該是富甲一方,不會因為多討幾個老婆或多養幾個孩子就能把家給敗了。

從歷史記載的史實來看,黨閣老能在明朝,李自成的大順,清朝都官居要職,應該是思慮周全,未雨綢繆之人。民間流傳的誇張故事也似乎在佐證這一點。老人們講,黨閣老為了蔭蔽後人,讓自己的後人永遠不受窮困之苦,為子孫蓋了一間大宅子。擔心子孫不如自己,就在蓋房子的時候,每一根椽下面壓了一個金元寶。如果子孫哪一天真的沒錢花了,可能會拆房子賣,在拆房子的時候,就會發現椽下壓的金元寶,子孫就會有錢花,不會再賣房子。到這時你別為黨閣老的考慮周全而豎大拇指。這個老謀深算,官場不倒翁還有更深一招。他覺得壓在椽下面的金元寶也有花完的那一天,不肖子孫還可能賣房子。他就在大門內修了一個大照壁,在照壁裡面埋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如果子孫拆房,拆下來的椽很長,要想把椽拿出門,就必須把照壁給拆了,拆照壁時就能發現裡面的金銀珠寶,這樣子孫依舊有錢花,祖上的宅子也就保住了。

黨閣老的這些考慮可謂不無周全,但是他的不肖子孫比他想像的更差,像《白鹿原》小說里的吸鴉片的白孝文一樣,自己才懶得動手去拆,把整個宅子都賣給了別人。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應該還是有些緣故。但我覺得唯有這樣的故事,才配得上這個老謀深算,三朝元老的官場不倒翁。

黨閣老置辦了豐厚的家產應該是真的,黨閣老後人不成器,敗家也應該是真的,要不然故事不可能流傳時日這麼久,影響範圍這麼廣。在封建社會,即便是大賢,由於受知識的限制,宗族意識比較強,希望子孫綿綿無絕期是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蔭蔽子孫應該也是黨閣老這類大賢的己任。黨閣老也是英明一世,糊塗一時,想不到即便置再多的家產,也經不起不肖子孫去敗。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西府寶雞地區又一句民諺:「攢錢不及育個好後人。」

責任編輯 王英輝

付健,岐山人,現供職於西安某私企,文學愛好者。

您的每一次肯定 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山作家 的精彩文章:

我的夜空曾有流星划過

TAG:岐山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