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佛系道系,懂行的人早就悄悄拜了財神

什麼佛系道系,懂行的人早就悄悄拜了財神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不斷地在提醒著:你落伍了。

2017年年初的時候,文藝青年還熱衷養多肉、朋友圈曬牛油果,年末就已經開始鑽研琴葉榕的種殖方法。更別說中年男子的熱度還沒散去,第一批90後們已經開始禿頂/彎了/出家/涼了,到年底18歲就刷屏了……試問,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是不落伍的嗎?

答案顯而易見,就是祈福。年輕時候雄心勃勃想要赤手空拳打下一片海,活到後來,才發現一切靠的竟然是運氣,不由得你不開始迷信點什麼。逢年過節,內心總是有點兒蠢蠢欲動,覺得是不是要找個神仙去拜拜碼頭?

作為生活在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人在心中早已知曉這個道理,隨手翻一下新聞,就會發現除了逢年過節吃餃子的習俗之外,一幕幕祈福大劇不斷在這個城市上演:西安樓觀百人擺「福」運 福地鳴鐘迎新年/大年初一西安5萬人八仙宮「搶頭香」祈福/上萬民眾西安廣仁寺點亮酥油燈新春祈福/西安中外學子著漢服舉行中華祈福大典/臘八節西安廣仁寺施粥現場 喝粥背後是祈福/市民祈福更便捷 法門寺「祈福之旅」首發通車/西安都城隍廟古廟會為學子升學祈福。

但只有一個真·祈福黨才會知道:不去財神廟祈福,一切都是白搭。

恐怕就連趙公明自己都預料不到:世人對趙公元帥禮拜最勤,並心甘情願的為此掏出自己的錢包里的錢上供。畢竟,諸天神佛裡面不是誰都可以擔得起一句「祀之能令人致富。」當然了,也不是隨便哪家景區都能如周至財神廟一樣,既是景區又是香火鼎盛的祈福勝地。

從西安坐車耗時不過兩小時,即可到達財神廟景區。一下車,廣場上矗立的趙公明巨像與你遙遙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年輕點兒祈福者心神激蕩,熱烈地交談,給財神鞠躬,並順便拿出手機背靠財神來一張剪刀手合影。而有經驗的祈福者往往面容肅穆,一下車就朝著正殿的方向走去,期待著能搶到頭柱香。

在通往景區大門的路上,意味著這趟祈福之旅已經開始。大門兩邊的轉經筒,甚至不用去引導,祈福者們早已經心有靈犀的自動走上前去轉動經筒,心中念念念有詞,多半是有關錢財。

這大概也是景區最後一個免費的祈福項目了。一張六十塊錢的門票就是試金石,用以區分祈福者是否誠心來祈福的。

畢竟,連門票錢都給不起的窮人,想要致富的最好辦法就是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拚搏,而非依託神明。能掏得起門票錢的,才能在接下來的祈福之旅中掏出更多的錢。不信去翻翻大殿外放著的功德簿,只掏個千把元錢,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去。

當然也有便宜的,祈福油燈108次/燈,隨市場價格調節。更便宜的就是許願池了,一尊口銜孔方兄的金蟾蹲在水池中央,旁邊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招呼遊人兌換硬幣,據說能把硬幣投入金蟾口中所銜銅錢的方孔之中,寓意著掉進了錢眼裡,來年會順利發大財。

這就比其他景區隨隨便便弄個大水池子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作為一個見到水池、玻璃箱子就忍不住想往裡扔錢的祈福黨,財神廟的這方水池無疑更加有趣味和成就感。一旦扔進錢眼裡,往往會引得周圍眾人羨慕的讚歎聲。

誰也沒有看見過財神,不用說我和你了,但硬幣落水的時候,我們知道財神在算錢。除此之外的還有祈福木牌、財神公仔、香燭元寶……可都是要花錢的。財神水倒是免費的,但一次性紙杯是要錢的。

別誤會,說這些並不是想要吐槽景區掉進錢眼裡了。恰恰相反,能進來祈福的還缺這點兒錢嗎?就像景區兌換硬幣的工作人員說的那樣:有舍才有得。一分錢不花,一炷香都不燒,就想著財神給你幫忙,是不是也太難為神仙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祈福者身體素質要好,廟裡供奉著諸多神仙,單說財神廟,除了趙公明之外,還有媽祖、黃大仙、關羽,文財神、武財神等其他一眾神仙,可以說的上是各路財神一鍋燴,哪個不得誠心給磕個頭?落下誰,2018年發不了財可怎麼辦?

如果運氣足夠好,還能遇到祈福典禮,多半是些公司組織的,趁著年末約齊員工,為新的一年祈福。這也是景區工作人員最為忙活的時候。

場面具體怎麼來講呢,套用《大腕》里李誠儒的台詞就是:一定得氣勢宏大,工作人員甭管文化程度高低,一水兒的必須得穿漢服,儀式感要強。上場就跳舞。配樂一定得是古風,且都是肅穆的那種,像「步步高」以及「彩雲逐月」這類大路貨曲子一定不會選。主持人必須得文化程度高一些,一篇祭典文章起碼要能通順的讀下來。

祭典文章一定得文言文,顯得特有文化氣息。咱們搞祈福祭典的要主打文化牌,別讓人覺得是搞封建迷信。周圍拉起警戒線,客戶一人一條黃圍巾,遠遠看上去得像海外華僑,黃圍巾也得收費,記住嘍!能來這兒祈福的,還差黃圍巾的錢嗎?客戶一上場,先整隊,三行四列排的齊齊整整的,一人三炷香,別廢話,直接讓丫鞠躬,拜天拜地拜四方,然後給財神爺敬香,禮成,退下。

旁邊的吃瓜群眾也別落下,再安排些工作人員,賣賣財運福袋,別看是小錢就不願意掙,選最好的小麥,就說是大師開過光的,誰要就給現裝一袋兒。嘴裡吉祥話別停,什麼吉祥如意、年年發財,挑好聽的說。

公司客戶祭拜完了,檯子倒是先不用撤掉。司儀也先別走,咱們做生意的撿了西瓜,也別漏了芝麻。旁邊不是還站著一堆散客嘛?要物盡其用,把警戒線撤了,喊散客也來燒燒香。

在煙霧繚繞中,散客們手執財運香,分批上台,在司儀的指揮下,一絲不苟的朝著四面八方鞠躬敬拜,然後一窩蜂的走到香爐前上香,不知道是香不行,還是自己太過於激動,插香的時候經常會被落下來的香灰燙到手。

這樣的大場面在平時並不多見。但無可否認的是,祈福是永不消逝的電波。人們是需要祈福的,眾生太苦了。

不談流行趨勢了,就拿上班這事兒來說,前幾年還在以工作穩定,工資過得去為榮,這幾年就紛紛講究創業了,到處都是一夜暴富的都市傳說,大家掛在嘴邊的都是:點子有了,程序員有了,就等著融資了。結果沒等到過年,創業項目一茬接一茬的死去。

旁人講,這時代真好,幹什麼都掙錢。一個朋友深夜喝大酒,醉眼迷離口齒不清的向我述說:這個社會不公平,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越來越窮。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錢,不好掙啊!

是不是很焦慮:我怎麼還沒成功!是你沒找對方向啊,老話說得好「心若沒有棲息地,到哪裡都是在流浪」,去祈福吧,給自己的心找個安歇之地。

你能說,凌晨五點就站在大興善寺門口等待領臘八粥的人是因為家裡窮的做一碗臘八粥的料都沒有嗎?那味道甚至也不比自己在家做的好吃。圖什麼?圖的不就是個安慰么,施粥和喝粥的各有功德:解饑渴,增智慧。來年也能平平順順的。

前陣子,網上還在聊什麼佛系青年,好似什麼新發現一樣。青年人們喜滋滋地對號入座,宣稱自己出家了。都沒去祈福過,哪裡好意思自稱是佛系呢?祈福者們早就佛了:一年平平順順,那是神明保佑,要是有點三災六禍的,那肯定是拜的還不夠勤,又或者是沒有還願。

但只有財神廟似乎是個例外,回到家裡,夜深人靜的時候盤算一下一整天的經歷,忽然發現:除了不斷鞠躬、磕頭之外,自己還幹了一整天撒幣的活兒。

作者:陳鏘

貞觀作者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今日『美觀LIVE』文章

徵稿啟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貞觀 的精彩文章:

TAG:貞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