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崇道:新生派畫家雒志儉

石崇道:新生派畫家雒志儉

美麗詩文精品連播美麗雜談藝術空間經典賞析

麗梅小語

土生土長的雒志儉,是家境貧寒的農村青年,經過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不僅改變了家庭境況,還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命運,成為成功地登上藝術殿堂的驕驕者,他的人生軌跡,告訴世人「有志者事竟成」,雖然出身草根,但是不忘初心,只要去追逐夢想,就一定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

文:馬權安

導語:張麗梅

出生於1954年的畫家雒志儉,原為戶縣農民畫展覽館館長,他雖不是戶縣農民畫元老,但卻是戶縣農民畫得以繼承發展的新生派骨幹力量之一。現為中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陝西省美協副主席,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省農民畫協會名譽副主席,戶縣農民畫協會主席。

雒志儉自幼酷愛民間繪畫,1975年至今,創作美術作品千餘件。《兩鄰家》、《母子情》、《洗布》、《捕魚》、《大路朝天》、《碾場》、《草人》、《浴女》、《得子》、《華夏兒女慶回歸》等80餘幅作品在全國和省級美展中獲大獎,80餘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文化部、釣魚台國賓館、澳華歷史博物館及美國斯坦夫大學、鮑林格林洲立大學等單位收藏;上千餘件作品被國際友人收藏;80件作品在日本、美國等報紙刊物上發表。《洗布》、《捕魚》分別上了日本師範美術教材和中國中等師範美術教材。6幅作品在台灣出版為帶郵資賀年卡、生日卡,《曬褲子》被中國郵政發行為特種郵票。18篇論文獲全國及世界優秀論文獎。1985年,曾赴澳大利亞講學,舉辦畫展,創作繪製大型壁畫。1993年,赴美國斯坦夫大學、鮑林格林洲大學、墨西根農業展覽館講學、舉辦畫展。2004年,應邀出訪日本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亞洲地區民間藝術研討會並進行演講。同年,隨陝西香港經貿合作周活動舉辦了戶縣農民畫展。2005年應日本佐和日中友協邀請舉辦個人畫展,並為日本培訓美術教師62人;2010年應邀出訪美國林肯大學講學,舉辦個人畫展。2012年,隨陝西美協出訪日本舉辦畫展。近年來,雒志儉在香港、台灣、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畫展14次,並出版了《雒志儉鄉土系列畫集》。名字被錄入《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和《世界華人美術家名人錄》等十幾家書刊。中國中央電視台曾為他做過5次個人專題報道。國內外報道他的專題報道文章20多篇。1996年被省文化廳授予「民間美術師」稱號;1999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為「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2004年被西安市政府授予「西安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畫家」並被授予「陝西省十大傑出人物」、「三秦名人」稱號;2006年被省文化廳授予「陝西省文化名人」稱號;2008年被推舉為北京奧運會西安地區火炬傳遞手;2009年8月中央電視台採訪並播出了他的專訪節目;2010年被評為西安市勞模、同年被農民畫時代全國農民畫展特邀為評委、中國美協提名10位畫家作品展特邀畫家;2014年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評為第六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新農村才藝風采大賽」十佳農民畫家獎。下面是他的幾則軼事,分享給大家。

一匹馬引起的故事

1960年農曆7七月十三日,炎陽高照,天空沒有一絲雲彩,戶縣渭豐鄉真南村的街道上人來車往,熙熙攘攘,穿著整潔的男人們和穿著花花綠綠的女人們,有的提著禮品疾步行走,有的站在商店門前閑聊,小孩們圍在小販們攤前嬉戲。時年六歲的雒志儉也一樣,跟隨來他家過會(陝西關中農村每年夏季一種走親戚的風俗)的表哥在街道轉著玩。說起他表哥,那可不是一般的青年,在小志儉的心目中表哥可神聖了,他是西安美院畢業的高才生,就職於西安某文化部門。在那個年代,能上大學的就是當地的狀元、探花,在方圓十里八村名氣可大著呢,打小表哥就是他心中的偶像。平常,表哥在城裡工作難得一見,因此,每年的這一天小志儉早早地站在村口,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著早日能見到表哥,和他好好地玩一天。

在農村,過年過會是小孩們最高興的時候,表哥的到來,小志儉那更是興奮的不得了。他得意地跟著穿著時興的表哥徜祥在熙攘的街道上,贏得了許多俊男靚女們的目光。他們走著說著笑著,忽然,小志儉發現拴在樹上的一匹高大健壯的棗紅馬引起了表哥興趣,只見表哥從衣兜里掏出一個本子,拿出上衣口袋插著的一支鉛筆,對著棗紅馬左看看右瞧瞧,好像是選好了角度,蹲在地上用鉛筆在紙上畫起馬來。小志儉站在表哥身旁,好奇的看著表哥手中的鉛筆龍飛鳳舞,不停地在白紙上勾畫著,只見那筆畫一會兒粗一會兒細一會兒平著抹,那神情專註極了。不大功夫,表哥手中的那張白紙上,一匹精神抖擻的馬兒躍然紙上。這是小志儉長這麼大第一次見到這麼神奇的事,畫面上的馬和拴在樹上的馬簡直一個神態,鬃是鬃,毛是毛,蹄是蹄,尾是尾,深邃的眼睛還透著亮光。他幼小的心靈為之一振,隨口說:「表哥你太厲害了!你太偉大了!你太神奇了!」在一旁戲耍的其他小朋友也都聞聲圍了上來,爭相傳看,都覺得不可思議,痴痴地向志儉表哥投去敬佩的目光。小志儉喜歡錶哥是因為他不僅人帥又還是當地文明的大學生,可他並不知道表哥還有這樣的本事,更讓他佩服敬仰的五體投地了。他為有這樣的表哥感到榮耀和自豪,在小朋友中有一種炫耀感、一種神氣十足感,就好像表哥這本事是他自己的一樣。因為表哥的非凡才能,小朋友們也把小志儉眾星捧月似的追隨著,使小志儉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繼而,在他那幼小的心靈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能耐就是人緣,本事就是財富」。自那以後,因了表哥畫的那匹馬,竟然使他愛上了畫畫。後來,表哥給他送了鉛筆和速寫本,給他講了一些畫畫的基礎知識,鼓勵他好好畫,下次來要檢查他的作業。小志儉牢牢記下了,堅持學畫不止。

一年後的這一天,小志儉又一如既往地早早就站在村口,伸長脖子望著遠方等著表哥的到來,好讓他給自己修改一年來的作業。那作業一摞一摞的,都是小志儉起早貪黑畫出來的,不是馬就是牛,不是花就是草,時不時還有小人書上的人物,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雖然,他的作業幼嫩、稚拙,但為了這些作業,在他上學後沒少挨老師的批評,沒少挨父母的罵,可小志儉就是那麼執著,就是那麼痴心不改。以後的多年,他都是這樣堅持下來的。因此,小志儉的畫畫水平一年一年在提高,一年一年在進步,表哥看了後高興地表揚他說:「志儉,哥沒想到你的悟性這麼高,你只要堅持畫下去,長大後也一定能成為畫家的。」時過30年後的一天,表哥見到了已經在國內外知名、並已成為農民畫家、戶縣農民畫展覽館館長的雒志儉時,無比感慨和羨慕地說:「志儉啊!你真行,你比哥強,好好乾,哥祝賀你!

才華贏得伊人歸

1970年,雒志儉長大了,到了該談婚論娶的時候了(關中農村小孩都是十五六歲開始訂婚)。可他家窮的啥啥沒有,一家六口人(他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住了一間半土坯房,遇到下雨,經常是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地里打的糧食一年接不上一年,他家男孩多,又沒有像樣的房子,加之,少年時的雒志儉,長得又黑又廋,貌不驚人,誰家願意把姑娘嫁給他?但是作為父母,很是著急,他們張羅來張羅去,熱心人也領來了不老少,可不是腿腳有殘疾就是口歪眼斜,不但志儉不中意連父母也看不過眼。母親難過地說:「兒呀,爸媽對不住你呀!你看咱因為窮,想給你找個象樣的媳婦就著么難啊!」「媽,咱不急、不急。您放心,兒一定能給您找回一個好媳婦來!」雒志儉為了不讓媽媽難過安慰母親說。其實,他心裡根本也沒有底。婚事就這麼擱下了。

1974年,雒志儉高中畢業了,他多麼想像表哥一樣也能上西安美術學院,走進那神聖的美術殿堂深造自己,可貧困的家庭條件限制了他美好理想的實現。他們姊妹四個都是上學花錢的年齡,家裡沒有錢,懂事的他心裡很明白,就算家裡有錢供得起上學的,也輪不到他的頭上,他為此痛苦了好一段日子。家裡的窮困,父母的無奈,使雒志儉徹底打消了上美院的念頭,決心先幫助父母走出貧困,同時抽空自學畫畫。

一天,他獨自一人在集市上轉悠,尋找商機。經過反覆的觀察調研,他發現木器傢具賣得很火,就萌生了學做木工活的打算。回家後與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父母同意了,於是,他從母親那裡要了10元錢,這是母親剛賣雞蛋的錢,他到商店買了一條「大雁塔」香煙,買了一瓶「太白酒」,拜師學藝去了。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說了。半年後,雒志儉學成歸來,父親借錢給他買了木工工具和木料,他開始學著做起了小活。為了不失掉畫畫的技藝,雒志儉所做的活專揀梳妝台和化妝用的小木匣子一類的傢具做,因為那上面需要畫些鳥呀花呀魚呀這類裝飾,可以使兩者能夠兼顧起來。

經過3年的努力,憑著雒志儉的聰明和才智,做出來的活兒真是沒的說,師傅和師兄弟們讚不絕口,他也有了成就感。可傢具油漆又成了問題,刷不好油漆就上不了市上不了市就賺不來錢,請油漆店代勞那是杯水車薪不划算。於是他決心自己學油漆手藝。一天,雒志儉來到了集市上的油漆店,站在一旁偷看人家怎麼打膩子、怎麼調油漆、怎麼樣刷漆.....他來的次數多了待的時間長了就引起了店家的懷疑,被趕了出來。想偷學的幻想破滅了,做出來的傢具把狹小的屋子擺滿了,就是賣不出去。沒有辦法,雒志儉又學了3年油漆工技術。後來他發現,這一門技術對畫畫也是不可缺少的手藝。人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雒志儉為了生計所付出的艱辛是有回報的,他所做的傢具以色彩、式樣、美觀和大方贏得了顧客的青睞,壓在家裡的傢具一售而空,而且訂貨的人絡繹不絕,家裡的困境也擺脫了。接著,雒志儉又從做木工活發展到畫柜子、畫箱子。因為他有良好的畫畫基礎,加之,這更能有利於提高他的繪畫愛好,後來,這竟成了他的主業,一到年節,農村結婚的人多,整車整車的箱子柜子送到他家,生意紅火的不得了。從那以後,雒志儉家窘迫的生活現狀改善了,畫畫的技藝也進一步提高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雒志儉的繪畫水平已今非昔比,在農村小有名氣了。1985年,他不僅被選進了農民畫隊伍,還被縣文化館選拔當上了農民畫輔導員。從此,他渴望已久的的繪畫事業由「游擊隊」轉為「正規軍」了。

30多年來,雒志儉發表了大量作品,在國內外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有一段詩是這樣描述他的:他從田間走出,帶著新鮮的泥土芳香。睿智的眼睛,深情地注視遠方。樸素的衣裝,難以掩飾他藝術迸發的魅力;他長久地望著思索著,如此深邃,如此透徹。人世間的每一處亮點,都在他五彩的顏料中閃耀。懷著對家鄉父老神聖的愛,對藝術執著追求的毅力,無比激動地拿起筆來,帶著繪就的農民畫,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陝西,走出了國門。

離戶縣縣城北約20華里有個坳河村,是個戶縣聞名的「文藝」村,此村因有鑼鼓隊、社火隊、秧歌隊而得此雅名。村裡李家有個老三姑娘叫李蕊賢,受村上環境的熏陶,打小就能歌善舞,能寫會畫,人見人愛。時年剛好17歲,豆寇年華、風華正茂。姑娘那如花似玉的容貌,勻稱修條的身段,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外加一對齊腰長的大辮子,那真是方圓百里挑一的美人坯子。正值談婚論嫁的年齡,多少媒人幾乎踢斷了她家的門檻,介紹的男孩有城裡的,也有農村的,有工人,也有職員,可李姑娘個個見了就是不中意。急得老媽整天嘮叨個沒完,總怕女兒錯過了年齡,嫁不上好人家。可姑娘卻總是不著急,她看過不少中外書籍,思想觀念比老一輩人進步的多,在她的心底理,「郎才女貌」才是她選擇如意朗君的標準。她勸媽媽不用擔心,說緣分還沒有到,緣分到了自然會有中意人的。

一年後,真南村的窮小子雒志儉進入了姑娘的視線,姑娘說他們高中時曾在一個學校上過學,算是校友,她影影忽忽見過面,人雖長的一般,但卻很實誠,有些才氣。於是,姑娘就向母親袒露了胸懷。媽媽心領神會,也沒有托媒人,自己以定做箱子的名義徑直來到了雒志儉的家,看到雒志儉正在畫箱子。那誠實、那沉穩、那精細、哪有禮有節的神態,就使姑娘的母親有了七分中意。她問雒志儉:「娃呀!你都會什麼?」「我會木工,會畫畫,會油漆。」「憑這些你能養家么?」「能!一準能!」雒志儉木納地回答著。姑娘的母親再沒有多問,但臉上已經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心裡想,我碎女子還是有眼光的。

不久,真南村裡就很快就傳開了「雒志儉找著對象了,而且還是坳河的那個大美女!」、「人家志儉就是有福。你看看,娃們有沒有才華就是不一樣!」一年後,一對郎才女貌的青年喜結連理,小日子過的恩恩愛愛,甜甜蜜蜜,和和美美自不必說。新婚當天,雒志儉幸福地拉著新媳婦蕊賢的手靦腆地說:「蕊賢!過去你瞧都不瞧我一眼,現在竟然成了我的媳婦,你看上我什麼呢?」「我......我現在還沒看上你呢!」新媳婦面色緋紅似桃花,說完,嬌羞地丟開了雒志儉的手,低下頭捂著臉沉寢在無比的幸福之中。

繪畫招來異國情

人常說,好運來會接二連三的。1985年春天,因為雒志儉繪畫悟性高,靈感強,應邀在西安給上海電影製片廠《秦川情》劇繪製插頭。一天,他正忙著工作,突然接到省上派他去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畫大型壁畫的通知,而且飛機票已經買好了,第二天就要動身從北京登機飛往澳大利亞。雒志儉當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裡想,自己長這麼大最遠只到過西安,更談不上出國。到國外畫的壁畫,不是臨摹而是創作,加之,自己對異國風情、人文環境都非常陌生,創作這樣的大型壁畫,這簡直好比是天方夜譚,趕著鴨子上架。他雖然不想失去這難得的出國機會,可「好吃難消化」,這塊硬骨頭實難啃得動。他向領導提出另換別人的想法,但領導說,對方要求請農民畫家繪畫,要的就是那充滿鄉土氣息的意韻,希望他不要推辭,不要辜負希望,努力為國爭光。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的農民畫家,當祖國需要的時候,能迴避困難嗎?雒志儉二話沒說,第二天,他如期登上了飛往澳大利亞的飛機。

澳大利亞真不愧是一個發達國家,墨爾本市是澳國最大的城市,大街上綠樹成茵,道路寬敞,車水馬龍,人流涌動,好不熱鬧。鱗次櫛比的高樓,燈紅酒綠的廣場,霓紅閃爍的超市,那繁華的景象,讓從小生長在農村的雒志儉簡直頭暈目眩,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啥啥都新鮮,啥啥又都不明白。好在有翻譯跟著,才使他從雲里霧裡慢慢地有了方向感。他們住進的豪華賓館和農家的土坯房相比好像進了天堂一樣,可雒志儉覺得住這裡講究而不實惠,因為花費太大了。這些是隨意的感悟都沒放在心上,最讓他揪心的是祖國的使命壓在肩上,他根本無暇顧及這些花花綠綠的世界,隨鄉入俗吧。

第二天,他要求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為構思壁畫創作做準備。三天來,他走訪了墨爾本市的很多地方,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和當地畫家商討壁畫草圖的繪製。按要求,繪製壁畫的草圖必須得到該國官方批准後才能動筆畫。他心裡非常明白,這不是代表自己的繪畫水平,而是代表中國人中國農民畫家的繪畫水平,能不能為國爭光在此一舉。因此,幾天來,雒志儉茶不思飯不香,一人躲在房間里苦思冥想,畫了好幾十張草圖,修來改去,總是覺得不十分理想,最後,他終於選定了一個自己滿意的草圖,遞給了澳國官方有關機構。兩天來,他的那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可令雒志儉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送去的草圖方案竟然無任何改動地批了下來。他興奮的幾乎要跳了起來,那顆一直以來懸在嗓子眼的心終於穩穩地落了下來。晚上,從不喝酒的他高興的請來了隨行的翻譯和澳國的朋友,慶賀這第一仗的勝利,那晚他喝得名酊大醉。

壁畫草案的構圖筆者不妨描述一下,看看中國農民畫家的構思是多麽的精巧,是多麽的符合政治含義和民風特色的。這幅大型壁畫坐落在墨爾本市的一處鬧市區的繁華廣場,壁畫長9米,寬5米,畫面底部的主題是一行大號英文字「世界人民共同建設澳大利亞」,畫面中間像一輪紅日,上面畫著五大洲不同膚色的、不同民族身著節日盛裝的人民群眾歡歌跳舞的各種神態,周圍陪襯有大熊貓、袋鼠、豬、羊等中國和澳大利亞珍惜、名貴的動物形象圖案。畫面色彩艷麗,構圖新穎,鄉土氣息濃郁。原定3個月的畫期,雒志儉僅用了35天就畫成了。揭幕的哪天,吸引了上萬人前來觀看,當地官員、學者、專家、群眾無不伸出大母指稱讚,「畫得真好!真是太精彩了!中國農民真了不起!」一時間,這一新聞在當地媒體引起了轟動,全澳大利亞人都知道了這幅壁畫是一位中國農民畫的,雒志儉一下子擁有了千萬個澳國粉絲。如今,這幅壁畫,仍然作為澳大利亞ABC電視台的背景畫面,傳播於世界各地。

自那以後,雒志儉不僅是中國的名人,而且成了異國他鄉的名人。追他的「粉絲」不僅來自國內還有國外的。因此,他經常應邀往返於去澳大利亞講學、辦展覽,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事情這樣的。有一天,同行們在雒志儉的辦公室桌上,看到一塊刻著一個半裸體女人和袋鼠圖案的精美石頭,感到很稀奇,再三追問這塊石頭的來歷,他才講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那是90年代初,在澳大利亞的一個秋天的晚上,雒志儉講完課,剛走出墨爾本市菲律浦藝術學院的教室,就被盛情的市民和新聞記者包圍了,有的要簽名,有的要合影。他一一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以後,準備回宿舍休息,此刻,一位身材勻稱、衣著華麗,一頭橘紅色秀髮、年輕漂亮的女郎拉了一下雒志儉的衣角,暗示他不要聲張,非常神秘把他推進了一輛小轎車裡。沒等雒志儉反應過來,只見那金髮碧眼的女郎解開外衣的紐扣,從懷裡掏出一塊鵝蛋大的東西,硬往他懷裡塞,他當時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弄蒙了,心裡直發毛,心臟「砰砰」的直跳,不知如何處置是好。因為在出國前,外交部的人講過,有人出國後被金錢、美色收買,還說有的人把裝有竊聽器的物品帶回國等等。這女郎想幹啥?他懷疑她有啥企圖,甚至懷疑這塊石頭是定時炸彈,不管它是什麽,老實本分的雒志儉說啥也不敢要。由於語言不通,打手勢也不明白,一時間他急出了一身冷汗。正當雒志儉與那女郎推推嚷嚷之時,幾位同行趕到了。那位女郎見雒志儉沒有理解她的意思,感到很羞澀,慌忙跳下了車,與同來的翻譯耳語了一番。翻譯點了點頭走過來,一手拉著雒志儉一手拉著那位女郎走到了僻靜處,給雒志儉介紹說:「這位小姐是澳大利亞著名畫家,她對你非常崇拜,想與你交個朋友,你不要多心,她沒有別的意思。她想送你的這塊石頭是從神靈身上取下的,非常珍貴,為了給你留個念想,她又親自在石頭上刻了字留了名,怕當眾人面給你時被壞人發現,給你帶來麻煩,所以不想聲張。她希望你留下她的一片心意。」聽完翻譯的話,雒志儉心裡的一塊石頭才算落地,他知道誤會了這位小姐的好意,趕緊向她道歉,高興地接受了那珍貴的禮物,並連聲向那位小姐道謝。自那以後,那位小姐每年都來戶縣看畫展、交流繪畫藝術,傳頌著膾炙人口的異國風情。至今,那塊很有珍藏價值的石頭,還存放在雒志儉的書畫齋里。

赴美點滴軼事

在農村土生土長生活了幾十年的人,他們的主要責任,除了把握好節氣,不誤農時就行了,平時隨隨便便,拖拖拉拉,散散漫漫那是很正常的。然而,如果到了需要正規起來的場合,還是那樣散漫習慣不改那就成了笑話、趣事。

1993年,一位德高望重的美國老太太阿戴利亞.彼得斯(某學院基金會會長),邀請雒志儉等三位農民畫家赴美辦畫展。這位老人幾年前從媒體了解到戶縣農民畫,先後多次到過戶縣參觀訪問,對戶縣農民畫情有獨鍾,非常喜愛。同時,她還是一位地道的書畫作品收藏愛好者,他收藏戶縣農民畫金額已超過20多萬美元。下面講農民畫家赴美的幾個有趣故事。

1、穿著涼鞋出國

辦完了出國手續,收拾好了必備的一切行裝,在翌年秋天的一個早晨,雒志儉、王景龍、魏朋朋三位農民畫家如期整裝出發了。這三個人,除了雒志儉,其他兩人都是第一次出國,沒有經驗。臨出發前,作為帶隊者的雒志儉既要給他倆講乘坐飛機的常識、規定,又要給他倆講到異國他鄉後需要注意的禮節禮儀。特彆強調了,這出國可不比平時,尤其要注意著裝和行為,因為你代表的不光是你個人,而是代表中國人的素質,代表中國農民畫家的形象。

但是,講了也白講,他們仍然置若妄聞我行我素。到了集合地,雒志儉發現他倆有一人腳上還穿著涼鞋,有一人身上還穿著平時的對襟夾襖衣服。真讓他苦笑不得,已經到了這個時候,說啥也來不及了,雒志儉只好和他們走進商場買了西服、領帶和皮鞋叮嚀他倆一定要換上。大家與送行的家人告別後,一起乘車來到了機場。此時飛機離起飛還有一個小時,他們三人帶著行李經過安檢時,王景龍被擋住了,說他穿著涼鞋不符合著裝要求,說啥也不讓登機。雒志儉問他:「剛買的皮鞋你咋不穿?」王景龍說:「我嫌穿皮鞋焐腳,就叫家人帶回去了。」真是又可氣又可笑,不得已,他們只好又跑到機場購物處,重新買了雙黑皮鞋,才算過關。

2、要在襯衣上蓋印章

飛機按時起飛了,幾分鐘的光景,城市看不見了,村莊看不見了。穿過雲層,機窗外象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平平展展,就是沒種莊稼。遠處的一朵朵凸起而連綿豎立的雲朵,更象是在遠處眺望連綿起伏終南山一樣真實而美麗。他倆都是第一次乘坐飛機,對於眼前的景象,充分發揮著作為畫家的想像力,感到既希奇又不安。希奇的是,漂亮的空乘小姐又端茶又倒水還送飲料,標準的普通話既清脆又悅耳動聽。對於這樣的服務他們從沒有見過,說是好像在夢中一樣,尤其那茶水、飲料放在面前的小桌上,紋絲不動,象放在家裡的茶几上一樣,簡直是不可思議;不安的是,聽喇叭里說,「我們現在是在6000米高空飛行」。他們心裡琢磨,這麽高啊!這6000米就是3公里!這萬一......不敢往下想了。忽然,又是王景龍不安地說:「哎!志儉,咱們剛才忘記帶一樣東西。」「什麽東西?」「畫畫蓋印的章子!」「不是在飛機的包裹里嘛!」「我是說忘帶在身上了。」「現在又不畫畫,帶它幹啥?」「你不懂啊,咱們在襯衣上蓋滿章子,萬一出啥事,人家也好知道咱誰是誰呀!」

3、一袋干饃蛋救了「畫家的命」

翌日下午,飛機安全到達了。美國人被恐怖分子嚇壞了,因而機場的安檢查更是嚴格,硬說王景龍的包裹里有非法物品。於是,他們被帶進了安檢辦公室,安檢人員從包里查來查去,把王景龍從家裡帶來的一大包干饃蛋(一種自製乾糧)拎了出來,比比劃劃,意思是說這是一包危險品,不但不許帶走,而且還要帶他去安全部門調查問話。由於語言不通,他們有口難辯,個個急的滿頭大汗。好不容易來了一位女華僑能聽懂漢語,他們真是如小說中描寫的「他鄉與故人」,趕緊請她給翻譯,說這是一種陝西關中地區的食品,把饅頭掰成塊涼干再用油和調料炒後以備外出食用的乾糧。誰成想,這位華僑是中國南方人,在美居住已經十幾年了,她也從未見到過這種食品,「干饃蛋」翻譯不出來也說不明白。這唯一的希望破滅了,他們個個都很沮喪,沒有辦法了,乾脆扔了吧,有些捨不得,從那麼老遠帶來不容易,再著說了,即使把它扔了人家也不會放他們走。這時,機場安檢催著他們去接受調查,弄的他們心急火燎的,不知如何是好。忽然,雒志儉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只見他不慌不忙走過去打開那包干饃蛋,立時,驚的美方安檢人員睜大了眼睛,不知道他要干什麽,竟然作出了防禦不測的準備。只見他從包里拿出一塊干饃蛋放進口裡爵了起來。看到這這一幕,周圍的美國人都瞪大了眼睛,眼瞅著他咽下了肚沒有出任何事後,才相信這食品是真的,於是,轉嚴肅的面孔為歉意的笑容。警報解除了,他們終於離開了機場,到達了目的地。

說起這包「干饃蛋」,在關鍵時候還真的派上了用場。並不是他們的盤纏不夠,而是中國北方人生就吃面的肚子,每天面對什麼麵包呀、沙拉呀、牛奶呀等等甜食和西餐,他們實在難以下咽,幾天來,看似他們一日三餐一餐不落,可他們總是在餓著肚子,尤其到了晚上肚子空空的難以入眠。忽然,有一天晚上他們想起了曾遭遇「磨難」的干饃蛋,大家一下子都來了精神,王景龍趕緊從包里取出來,分給每人一些大爵起來。那天晚上,他們睡了一個舒坦的安穩覺。以後的多個晚上就是這樣煎熬過來的,否則第二天,他們連上班工作都難以堅持下來。要不,在回國後許多人聽了他們的「遭遇」,都不無感慨地說「一包干莫蛋救了畫家的命」。

4、野菜上餐桌

看著所剩不多的干饃蛋,他們擔心以後的日子怎麼過?主辦方發現了他們的難言之隱,為了照顧他們的飲食習慣,同意並安排他們住進了近郊的一位老太太的家裡,讓老人為他們開起了小灶。這是一位很負責人的老人,她每天關照他們的飲食起居,既熱情又耐心,使他們很慶幸總算有了一個能夠吃飽飯的「家」了。有一天,他們在回家的路上發現地里長滿了和故鄉一樣的灰灰菜(一種能食用的野菜),就順便摘了很多帶回來,準備自己做冷盤吃。誰曾想,當他們將菜煮好調好了準備吃時,被老太太發現了,說啥也不讓他們吃,她指著筐里未煮的野菜,用半生不熟的漢語說的意思是:這菜是有毒的,美國人叢不吃這種野菜,實在要吃也必須經過化驗後證明對人體無害才能食用。他們告訴老太太:「這菜能吃,我們在中國時經常吃。老人家,不會有事的,您放心吧!」他們咋說都不行,老人就是一個勁地搖手。魏朋朋見狀,拿起筷子夾起一點想吃給老太太看,老太太一把從他手裡奪過筷子,說:「我要對你們的生命負責,你們實在要吃這種野菜,等我先吃了沒有事以後,你們再吃也不遲!」說完,老人家不熟練地用筷子夾了一些放進嘴裡,慢慢地品嘗了起來。從此以後,在這個臨時小家庭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中國菜——「涼拌灰灰菜」。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石崇道:1969.1 入伍,任瀋陽軍區守備七師政治部正營職幹事後轉業。曾榮立政治部嘉獎二次及師三等功一次。轉業後調入中航慶安,曾任慶安集團有限公司宣傳部副部長。愛好文學,在《西安晚報》、省「思想政治工作」雜誌、《陝西工人報》、《中國航空航天報》、《軍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小說,報告文學,小品;獲得省工辦「惠安杯」小品大賽三等獎。現已退休。

美 麗 八 點 半

作中國最好的文藝廣播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麗八點半 的精彩文章:

侃侃:偶遇孫存碟/軒誠清讀

TAG:美麗八點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