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有一半漢人血統,在兄弟中優勢也不明顯,為何能繼承皇位?

康熙有一半漢人血統,在兄弟中優勢也不明顯,為何能繼承皇位?

愛新覺羅·福臨是歷史上最罕見的專註於愛情的一位皇帝。自從愛妃董鄂氏去世後,他的生命之樹也隨之枯萎。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三日,順治帝不幸染上了天花。他本人以及孝庄太后和諸朝臣們心知肚明,順治帝肯定是挺不過這一關了。

這個時候,不管順治帝是否還留戀人間,但眼前擺著一個問題他不得不面對,那就是要儘早選定大清國皇位的繼承人。可是放眼整個皇室,誰能做大清國的繼位皇帝呢?我們可以看看當時順治帝的皇子情況。

自從年僅十四歲生下皇長子以來,順治帝與妃嬪們公生育了八位皇子,他們是:皇長子牛鈕,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四子未取名、皇五子常穎、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

而就在順治帝即將離世的時候,八位皇子中尚有四位活著,皇長子、四子、六子、八子都以夭折。當時,活著的四位皇子都是孩童。皇二子福全最大,也才七周歲;皇三子玄燁六周歲;皇五子常穎三周歲;皇七子才出生八個月。

看著自己病榻前的四位幼小皇子,順治帝的內心是奔潰的。因為他自己登基時才8歲,這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苦難,只有他和自己的母后孝庄最為清楚。如今自己即將撒手而去,為大清江山社稷,哪一位皇子都難當大任。天子責任重如山,幼子稚嫩的肩膀怎能承擔得起。

更何況,下五旗的宗室王公勢力很大,小皇帝一旦坐上龍廷能鎮服他們嗎?一旦鎮不住,就會引起政局震蕩,後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此時的順治帝猶豫不決,他曾一度想在年長的堂兄中選擇一位做自己的繼承人。但是這個主意孝庄是絕不會答應的,她主張立一位皇子做繼承人。並且,孝庄的主張得到了宗室親王們的大力支持,由於反對者是是自己的母后和一幫子親王,順治帝就不得不重視他們的意見,所以只能在皇子中選擇繼承人。

那麼問題也來了,四位皇子中到底該立誰作為繼位人呢?

論年紀,皇冠當落到皇二子福全的頭上。但這只是漢人王朝的規矩,要是放在明代,這自然是順理成章。但是大清國自努爾哈赤開創基業以來,從沒有按年紀長幼來確定繼位人的規矩。甚至連皇太極死後也沒有明確指出由皇子繼承帝位。

論嫡庶,四位皇子都是順治帝所生,他們的生母都是庶妃,沒有哪一個有明顯優勢。當熱,真要是把各位皇子的生母刨根問底細究起來,根據她們家族的地位還是能區分一點高下貴賤的。

相對而言,皇三子玄燁的生母佟佳氏的出身,要比其他三位妃子的地位尊貴。那三位妃子的父親叫什麼名字,清代的史料中並沒有提及,想來應該不是出自名門望族。而佟佳氏卻是載入史冊的。佟佳氏的父親叫佟圖賴,原本是漢人,幼年隨父佟養真歸附努爾哈赤。

佟養賴跟隨清軍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被授予定南將軍,兩度擔任漢軍正藍旗固山額真(旗主),曾任禮部侍郎,順治十三年又加封太子太保,順治十五年去世時,被追封少保兼太子太保。這麼看來,佟佳氏家族算是十分顯赫的。

不過,玄燁的生母佟佳氏也有不及人的地方。儘管她的父親是名載史冊響噹噹的人物,但她畢竟不是滿洲旗人。在順治年代,滿族旗人的地位要大大高於漢軍旗人。這樣比較起來,皇三子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就沒有什麼明顯的優勢。

為此,順治帝請教了他最信任的「瑪法」湯若望,湯若望給了順治帝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玄燁已出過天花,而其他皇子沒有出過天花。這個理由如此到位,如此有力,一下說服了順治皇帝。而且,孝庄皇太后對玄燁最有好感,最終皇位的繼承人落到了玄燁的頭上。

需要注意的是,立玄燁為繼位人,是順治帝獨自指定,而非八旗王公大臣共同議定的。這明顯變更了祖制。努爾哈赤創立了八和碩貝勒共同治國政制度,規定汗位繼承者由八位貝勒共同商議選定。皇太極暴亡後,仍由八旗王大臣共商推舉繼承人。但順治帝卻將祖宗家法拋在一邊,選定了繼位人。

可以說,正是順治帝的乾綱獨斷,衝破家法,才讓玄燁登上了皇位,退一步說,如果不是順治帝的這個做法,玄燁即使能坐上皇位,也必須要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奪才能實現,又或者是無緣帝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多數大臣主張放棄此地,此人堅決反對,並最終保住了中國第一大省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