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師鏡頭詮釋國民黨為何必敗 孩子被強征的父母在寒風中的無助

大師鏡頭詮釋國民黨為何必敗 孩子被強征的父母在寒風中的無助

提起亨利.卡帝埃.布列松,相信每一個稍微痴迷於相機的攝影愛好者都會知道這位享譽世界,對現代攝影具有深遠影響的法國攝影師。他通過「決定性瞬間」理論,被譽為現代紀實攝影之父。布列松的作品往往通過極小的事物成就偉大的主體,在他的鏡頭下都是我們熟悉的人和物,他的鏡頭語言也成為每一個「掃街」愛好者的聖經。

1908年出生於法國馬恩省的布列松,在他23歲的時候擁有了自己第一台萊卡相機,從此萊卡也成為了他相伴終生的夥伴。他曾遭到德國納粹當局的逮捕,並越獄成功,拍攝了德國佔領下的法國。1947年布列松與羅伯特.卡帕、戴維.西蒙一起創辦了世界上最有影響力,也最受尊重的馬格南圖片社。他們拍攝的照片開始大量出現在美國《生活》、《時代》以及《新聞周刊》上。(1948年紫禁城訓練的國民黨士兵)

布列松1948年從緬甸仰光一路進入中國,他此行的目的是為完成美國《生活》雜誌的拍攝任務。他於1948年12月抵達北京,那時候北京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即將迎來解放。布列松在北京用了十天時間來進行拍攝,將他的鏡頭對準了北京普通民眾,記錄下了中國這個東方古國舊政權崩潰前夕的景象。在他12月搭乘飛機離開的時候,他也帶走了新舊交替之際北京城裡的生活片段。(國民黨政權為打內戰強征的1萬士兵)

在北京短短十天拍攝照片中,有一組照片布列松將鏡頭對準了遭到國民黨強征參軍的士兵親人。他們前往紫禁城集結地去苦苦尋找自己的孩子,最終卻失望而歸。當時北京城裡的居民在期盼和平的同時,也期盼著新政權的解放。(站在寒風中希望能找到自己孩子的老人)

布列松寫道:「面對戰爭,北平也許並不能稱為一個『英雄』的城市,人們都在期盼著共產黨能夠佔領這座城市,甚至對即將發生的戰爭還充滿渴望。儘管所有的人都希望和平,但他們更期盼的是不惜一切代價去破壞蔣介石領導下的中國,不管為此付出何種代價。」(最終老人也沒能在這群士兵中找到自己的孩子)

從布列松踏入中國開始,他在中國生活了整整一年,見證了國民黨政權的垮台與新中國的誕生。他用手中萊卡相機拍下的珍貴影像,也成為了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歷史見證。(與老人抱著同樣目的的還有另外的婦人)

一名婦人向帶隊的國民黨軍官苦苦哀求希望能幫忙找到自己的孩子

4名尋找自己孩子的未果的婦人站在寒風中,無助的注視著隨著隊伍走過的每一名士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法拒美遣送德俘要求 表示戰後缺乏人力 蘇聯放日俘他就放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