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茶館三國|曹操最大王牌竟是它?袁紹被完爆,劉備卻有絕招對付!

茶館三國|曹操最大王牌竟是它?袁紹被完爆,劉備卻有絕招對付!

原標題:茶館三國|曹操最大王牌竟是它?袁紹被完爆,劉備卻有絕招對付!


作者簡介:陳思,文史愛好者,法學研究生(在讀)。希望能夠一直堅持自己興趣愛好,用點滴文字記錄自己的思考,和廣大的同好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


《「挾天子而令諸侯」戰略思想的發展與實踐》

「挾天子而令諸侯」是曹操的一張政治王牌,憑藉著這一戰略,曹操的勢力逐步擴張,最終統一了北方。在筆者看來,「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戰略並非是漢末首創,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就已經有了藉助最高統治者名義號令天下的政治意味。到了東漢末,不僅僅是曹操集團,其他的諸侯勢力亦曾有過迎奉天子的戰略布局,所謂「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戰略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和實踐的。


袁紹集團關於迎奉天子的爭論


袁紹集團不乏智謀之士,袁紹集團的田豐、沮授等都曾經先後向袁紹提出過迎奉天子的主張。《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載:袁紹起義,卑辭厚幣以招致(田)豐,豐以王室多難,志存匡救,乃應紹命,以為別駕。勸紹迎天子,紹不納。紹後用豐謀,以平公孫瓚。」從此處記載可知,田豐早在袁紹攻破公孫瓚之前就曾勸說袁紹迎奉天子,而田豐之所以投奔袁紹,不僅僅是因為袁紹早期能夠折節下士,更是希望憑藉袁紹之力能夠匡正天下、復興漢室,但是袁紹最終沒有採納田豐的這一戰略主張而是更加青睞田豐的戰術謀略。袁紹的另一重要智囊沮授,也曾在袁紹平定北方四州後向袁紹提出過迎奉天子的主張,《三國志 袁紹傳》裴松之注引《獻帝傳》載:「沮授說紹云:『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托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與此同時,《三國志 袁紹傳》還記載了:「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點明了袁紹謀士郭圖亦曾向袁紹提出迎奉天子(此處記載和裴松之注有矛盾,下文將提及)。


雖然有謀臣提出迎奉天子,但是袁紹集團內部對此戰略的意見分歧還是很大的,前述所言《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獻帝傳》中,郭圖、淳于瓊就對沮授的意見給予了反駁,他們認為: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在郭圖、淳于瓊看來,漢末天下大爭、弱肉強食,漢室已經式微,袁氏憑藉強大的政治勢力完全可以另立門戶,迎奉天子反而會束縛手腳。奇怪的是,陳壽的《三國志 袁紹傳》載謀士郭圖曾經勸袁紹迎奉天子,在裴松之注引《獻帝傳》中郭圖在同一時期又反對迎奉天子,此處是記載有誤還是郭圖此人反覆亦不可得知。但是能夠確定的是,袁紹集團內部對迎奉天子的意見分歧很大,以致袁紹拿不準主意。

袁紹對於迎奉天子態度十分模糊,就《三國志》和裴松之注也有袁紹不同態度的記載,裴松之注引《先賢行傳》中所載早期袁紹在田豐提出迎奉天子的主張時,其態度是紹不納」。《三國志 袁紹傳》中郭圖勸說袁紹迎奉天子,其態度是「紹不從」,而同一時期,根據裴松之注引《獻帝傳》中所載袁紹在沮授提出迎奉天子的主張時,其態度是「紹悅,將從之」,雖然不能說明袁紹對迎奉天子真實的意思到底如何,但是可以肯定,袁紹對此態度搖擺不定、模稜兩可,最終失去了這一珍貴的政治機會。


在筆者看來,袁紹之所以對迎奉天子的態度模糊,不僅僅是由於袁紹個人性格問題和決策失誤,更重要的是出身四世三公名門的袁紹錯誤地高估了袁氏的政治影響,並在逐步的勢力擴張中滋長了自滿的情緒,更加肯定了先前自己錯誤的判斷,從而使得袁紹在政治上一步錯步步錯,喪失了政治優勢。


曹操集團對迎奉天子戰略的實踐


與袁紹不同,曹操的身上沒有名門的包袱,故而其行事決策會更加果決。曹操集團亦不乏智謀之士,他們對迎奉天子也有自己的見解。在曹操兗州納賢之際,毛玠就曾經提出: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三國志 毛玠傳》)。在漢獻帝東歸洛陽之際,荀彧力勸曹操迎奉天子,他說到:「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三國志 荀彧傳》)。雖然在曹操集團內部,也有對迎奉天子的質疑,如,《三國志 武帝紀》載:「諸將或疑」,《三國志 荀彧傳》載:「或以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但是,這些質疑並沒有左右曹操的意志,在曹操集團中,主張迎奉天子的力量呈明顯優勢和理義,在這一問題上,爭論沒有袁紹集團那樣激烈。因此,曹操很果斷地對這一戰略思維進行了實踐,最終迎奉天子於許。


與本身就擁有強大政治實力的袁紹不同,曹操在政治上缺乏相應的號召力,故而曹操比袁紹更加迫切地需要政治資源,因此在迎奉天子這一問題上,曹操始終很清醒,他不僅深知自身的劣勢,更能認識到漢室天子的重要政治價值。

曹操迎奉天子於許之後的政治影響


曹操迎奉天子後,其一系列政治行動政出有名,軍事行動亦師出有名,開始擁有強大的政治資本和人才號召力。在這一戰略的影響下,曹操的實力不斷增強,使得其他政治敏感性高的諸侯、士人也意識到漢室天子的重要價值。


首先是袁紹開始後悔,《三國志袁紹傳》載:會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曹操實力的壯大使得袁紹開始認識到袁家的政治聲望雖大,但是仍然遠遠不如漢帝的政治影響,故而袁紹欲通過政治、軍事威壓曹操迫使其將漢帝遷到距離自己較近之地,以便更好地搶奪漢帝。但是,這一威壓最終沒有如願以償。


其次,孫策也意識到漢室天子的重要性,在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時,曾經想要襲擊許都迎奉漢帝。《三國志武帝紀》載:孫策聞公與紹相持,乃謀襲許,未發,為刺客所殺。」。《三國志 孫討逆傳》亦載:「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在這裡,我們姑且不論孫策襲許成功的可能性,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孫策在曹操勢力壯大後也看到迎奉天子的重要意義,因此才萌生了襲許的想法,可見迎奉天子的政治力量之大。


最後,我們來看看劉備和諸葛亮,《三國志先主傳》所載劉備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以說明劉備是「帝室之胄」,但是這一血緣關係實在是時隔太遠,難以細細考證。且在劉備早期的活動中,其也沒有公然地打出「漢室宗親」的旗號,更多是靠白手起家。直到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提及劉備可以運用「帝室之胄」進行政治號召和人才招攬。在筆者看來,這大抵也是受到曹操迎奉天子後「挾天子而令諸侯」戰略效果的影響,只不過以「帝室之胄」身份進行號召的影響力更為間接,但亦不失為擴大劉備政治影響力的途徑。

漢末亂世,要想在紛爭中立足,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軍事實力,更重要的還需要有政治優勢。在長期崇尚儒家思想的中國古代,尊奉天子是標榜理義的的重要方式,同時更能帶來大量有利的政治資源。實際上,在動蕩之世,所謂標榜理義亦僅僅是表面文章,「挾天子而令諸侯」名為迎奉天子,實則是利用天子政治號召力實現諸侯自身政治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壹 的精彩文章:

臉譜三國|此人力挺漢獻帝卻喪命?身後暗藏太監生存秘密!

TAG:白馬晉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