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眾驢友寒冬天戶外吃飯,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眾驢友寒冬天戶外吃飯,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古代漢語中的吃東西往往是不寫作「吃」的,「吃」的意思,通常寫作「即」、「既」、「卿」、「鄉」或「進」,這些字與現代漢語的詞義相對差別較大。(王建安 攝)

但從實際上講,這幾個字都來自於「食」。「即」的本意是「就食」,在甲骨文中已有出現。

「吃」的大規模出現主要是一千年前的唐五代時期。這一時期「吃」幾乎取代了「食」。

《白居易集》曾有語:「有詩不敢吟,有酒不敢吃。」(《詠懷》,《白居易集》卷八)

在古代,「食」的含義一般比較穩定。例如:廢寢忘食,食古不化,食不二味,食不甘味等。

在古代,表達「吃」最常用的漢字即為「食」,「食」字依然是現代人很熟悉的表達「吃」的字眼。

甲骨文中的「食」由上下兩部分組成,是上下結構的會意詞,上面為「口」,下面為器皿的形象,「口」的下方,是一個人垂涎欲滴的樣子。

「食」一開始為主食,後來就用來泛指一切食物。

民間的很多俗語也對「吃」字有很形象的應用,比如:「吃飯防噎,走路防跌」(形容處事小心謹慎)。

「吃喝嫖賭」指男人不務正業。「吃喝玩樂」指過恣意享樂的生活。

「吃」還能夠表達群體狀態,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兔子不吃窩邊草。(《建安視覺》企鵝號發布的全部是原創作品,盜用必究,歡迎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王建安繼續為您奉獻獨特視角、有溫度的紀實影像大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安視覺 的精彩文章:

山西平定:娘子關有窄軌鐵路,都說山西王閻錫山的秘密藏在娘子關

TAG:建安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