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準備了200年!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準備了200年!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

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

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




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那是朱溫、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柴榮等人,不間斷努力的結果。



在權力面前,是沒有溫情可言的。


所以,晁錯對漢景帝說: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晚削晚反。總而言之,你想削奪他們的權力,他們肯定會反抗的。


當然了,康熙想削奪三藩的權力,人們的觀點也是: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晚削晚反。總而言之,你想削奪他們的權力,他們肯定會反抗的。


當然了,建文帝在削奪自己叔叔父的權力時,邏輯也是: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晚削晚反。總而言之,你想削奪他們的權力,他們肯定會反抗的。



從這裡我們大約可以看出來,想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削奪擁兵大佬的兵權,那就是如同與虎謀皮一樣,對方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所以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皇帝,不要說想收歸擁兵大佬的兵權了,就是想讓擁兵大佬放棄世襲的權力,通常都會讓擁兵大佬們沒完沒了的打臉。








02




趙匡胤處於劉邦的位置上,如果敢對擁兵大佬玩杯酒釋兵權。


我估計翻船隻是分分鐘鐘的事。

因為劉邦敢這樣赤裸裸的削藩,不要說擁兵大佬一塊搞他了,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三個人一塊搞他,他當時就狗屁不是了。




趙匡胤處於李存勖的位置上,如果敢對手下擁兵大佬玩杯酒釋兵權,我估計也會分分鐘翻船的。


事實上,李存勖還沒有這樣赤裸裸的削奪大將兵權,只是派自己的親信到各大藩鎮當監軍,結果呢?


魏博兩個賭錢賭輸的軍人振臂一呼,於是各大藩鎮一塊動手,直接把李存勖派到自己軍區的監軍,全乾掉了。


李存勖英雄一世,突然就輸得毛也不剩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李存勖也比趙匡胤更像英雄。


因為李存勖以一隅之地、力挫群雄統一北方,那是標準的百戰創業;趙匡胤受柴世宗重託,一場政變奪取天下,那是標準的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取天下。


只是因為削奪軍人權力不慎,於是唐庄宗遂成為一代丑角。


因為大家陪你一塊打天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你剛當皇帝,就開始試圖剝奪大家的權力,你也不是東西了吧?


像你這種親小人遠賢臣的昏君,大家有什麼理由繼續效忠你呢?




後來,唐末帝想削奪石敬瑭的兵權,石敬瑭直接就求助國際友人,一通猛揍,打得唐末帝亡國了。




劉知遠當皇帝後,只是想把杜重威調離老巢,杜重威當時就造反了。


劉知遠的兒子當皇帝後,都沒有公然削藩,關中、河中的擁兵大佬就都選擇了造反。


郭威可以擁有篡位的實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圍剿這些人的過程中實現。








03




趙匡胤之所以能那樣容易的削奪了軍人的權力,那是因為五代的皇帝,都在不間斷的削藩,到了趙匡胤時代就剩下最後一推了,所以趙匡胤一招杯酒釋兵權,擾天下兩百年的藩鎮的問題,就這樣輕鬆的解決了。


杯酒釋兵權,也許說得比較戲劇化,但是趙匡匡胤削奪兵權,就是非常簡單的。




因為歷史常常簡化成了幾個英雄傳奇的故事,甚至簡化成了幾個故事段子。


所以我們總覺得歷史的重大轉折,就是因為某個英雄人物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點子、玩了一小花招,於是困擾前人幾百年的問題,當時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其實呢,趙匡胤可以輕鬆削奪軍人的權力,讓困擾天下幾百年的武人專權結束,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生產力、交通、媒介的發展,由量變到了質變。所以前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到了趙匡胤時代,一時變得簡單異常了。


第二、前人不間斷的在思考如何控制軍人勢力,並且不間斷在總結與此相關的經驗教訓,更不斷的改進控制軍人的手段,到了趙匡胤時代,一切已非常成熟了。




總的來說,削奪軍人權力的方法,從理論上很簡單。


因為軍人勢力強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大軍區主管在自己地盤內,擁有軍事、人事、行政、經濟、司法各項權力。


想削弱他們的勢力,讓中央文職官員不斷接管軍區所在地的人事、行政、經濟、司法權力,就可以了;


再派政委、參謀長之類的官員,分管軍區的軍事權力,就可以了。




這說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是太難了。


從安史之亂後,皇帝敢這樣做,通常總會讓軍人打臉。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所以武人專權的時代,才保留了二百年。


但是皇帝雖然不斷因此被打臉,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相關的努力。


朱溫、李克用打了二三十年仗,都不過佔據非常有限的一塊地盤;


四面全是割據的擁兵大佬。


到了李存勖的時代,一場重大戰爭的勝利,直接就統了北方地區。


再後來,李嗣源一場政變勝利,就統一北方。


後來的李從珂、石敬瑭、郭威都是類似於此的。


當然了,趙匡胤出去遊行一圈繞回來,就成功登上皇位。










04




總的來說,從相關歷史去看,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對軍人控制,那是一代比一代強。


在朱溫時代,明確表示,在地方之上,行政長官一律排在軍方大佬前面;


因為行政長官管理一方民政,職責重大,豈能排在軍人之後?


在李存勖時代,經濟主管大有權傾天下的意思,於是被人罵得要死要活,但是李存勖就是信任重用這個經濟主管。


後來過程,與此大同小異。總的來說,不斷加強中央禁軍的實力,不斷提升行政、經濟主管的權力。


這樣發展到一定程度,軍人勢力自然越來越弱了。


禁軍主管可以輕鬆上位時,本身就意味著削藩工作進行的差不多了,因為這意味著中央政府的力量擁有壓倒性優勢了。


在此之前,關中、河東、河北軍方大佬都也是蠢蠢欲動的想當皇帝,中央政府常常就是打不過人家。




在唐玄宗之前,帝國的權力是由皇族、豪門貴族共同享有的。


在這種背景下,單純的軍人力量是不足以與皇權分庭抗禮的。


當然了,這並不意味著皇權比較穩定,因為皇族、豪門貴族對皇權的威脅,實際上比軍人勢力大多了。


所以,安史之亂到唐滅亡足足150年,皇權一直頑強的屹立著。


而在唐玄之前的兩晉南北朝,在豪門貴族的威脅下,一個帝國能立國150年,通常都可以用奇蹟來形容了。








趙匡胤一個杯酒釋兵權,直接結束了軍人專權的歷史。



人們覺得趙匡胤太聰明、太能幹了。


其實呢,這就好像一個寓言故事:老爺爺拔一個大蘿蔔,拔不起來;於是老奶奶跟著拔,也拔不起來;後來小孫子也過來跟著拔,也拔不起來.....。最後小老鼠過來跟著拔,一下把蘿蔔拔起來了,人們就覺得,小老鼠這叫神力非凡。


這樣說趙匡胤,也未免把趙匡胤說得太不堪了。


但是,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具體怎麼搜刮!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