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018年,中國軍事工業四大看點

2018年,中國軍事工業四大看點

055型導彈驅逐艦概念圖

2017年4月,中國首艘大陸航母下水。

殲-20戰機已進入中國空軍服役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

「2017年是中國軍事力量大踏步前進的一年,2018年,這樣的勢頭料將延續。」近日,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載文稱,過去一年,作為世界第三大武裝力量的中國軍隊列裝了殲-20隱身戰機,第一艘完全大陸的航空母艦順利下水。中國軍隊「硬體」素質的穩步提升,意味著中國主要軍工企業擁有更強大的技術水平及財政實力。

國內外的許多公開報道及防務分析人士做出了相似的預測:2018年,若目前的趨勢保持不變,中國軍事工業系統將在以下四類裝備上進一步向國際頂尖標準看齊。

超級衛星

2017年12月,新華社報道稱,中國海南省的一家遙感研究機構擬於2019年至2021年發射10顆衛星,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將在該計劃中扮演關鍵角色。

報道指出,衛星星座發射完成後,將成為「罩」在南海上空的巨大天網,獲得超大範圍觀測能力,滿足對實時動態觀測、南海地區開發和有效管控的重大需求,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準確、快速響應。

《福布斯》分析稱,這10顆衛星中的一部分能夠以「像素級」精度分析拍攝的照片,從而發現目標或進行偵察,其餘的衛星可以對地面進行三維攝影。在分布著數以百計的島礁的南海地區,這樣的能力意義重大。設在台北的「南海智庫」負責人喬納森·斯潘格勒表示,如中國能夠藉此收集到「獨佔性」數據,那顯然是一種「戰略性進步」。

大陸航母

香港《南華早報》曾稱,中國第一艘完全自製的航母於去年4月下水後,位於上海的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很可能在2018年再開工一艘航母。這家企業始建於1865年,隸屬於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一直負責為中國海軍建造主力艦。

中國新型航母或將彙集上海和大連這兩大造船重鎮的技術資源,排水量大概在8萬噸左右,遠大於中國海軍目前唯一在役的航母——由俄羅斯建造的「遼寧」艦。

055型驅逐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高瑞連(音譯)分析稱,中國海軍首艘萬噸級導彈驅逐艦將於2018年服役。這艘造價7.5億美元、長180米的戰艦去年在上海露面,由中船集團精心打造。該艦的造價低於美軍現役主力「阿利·伯克」級Flight IIA型驅逐艦,而排水量比後者大。高瑞連稱,中國的驅逐艦將迅速融入以航母為核心的作戰體系,這意味著新艦試水後不久,就有望出現在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展開的例行訓練中。

軍事情報網站「Southfront.org」認為,這款代號055的驅逐艦將在上海和大連同步建造。

新型戰鬥機

《福布斯》稱,美國情報官員和軍事分析家多年前就預言,中國將在2018年前後擁有更多先進戰機,其綜合作戰能力堪比美國空軍的F-22「猛禽」戰機。目前看來,這種新型戰機還沒有升空,但殲-20戰鬥機去年已形成戰鬥力。分析人士並未指明哪一家企業會負責生產中國最先進的戰機,但殲-20製造商的母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很難被排除在候選名單以外。該公司擁有各類航空器的製造能力,包括教練機、直升機、無人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舊日本海軍航母(十四):飛鷹 雙胞胎姐妹同途殊歸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