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東北民族喪葬習俗
古代東北各個民族的喪葬習俗各不相同,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喪葬習俗是表現其對世界的理解與展現其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窗口。這裡我就粗略的介紹一下古代東北各個民族的喪葬習俗。
肅慎—挹婁系的民族喪葬習俗主要以土葬為主,但是在細節上又有非常多的不同。
《魏書》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冢上作屋,不令雨濕;若秋冬,以其屍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
《舊唐書》死者穿地埋之,以身襯土,無棺斂之具,殺所乘馬於屍前設祭。
魏書中記載的勿吉人父母如果在春夏兩季過世的話,會將其屍體埋入土中,並在其墳冢上建造房屋,用以遮蔽起到防水的作用。如果父母在秋冬兩季過世的話,就會將其屍體置於荒野之中,讓貂吃光屍體。貂在勿吉人的信仰系統中有很高的地位,勿吉人認為屍體被貂吃了之後死者的靈魂將會在另一個世界得到幸福。
舊唐書中記載的靺鞨人在埋葬死者時候會直接將死者埋入土中,並沒有棺槨一類的物品,但是會殺掉死者生前所乘坐的馬匹給死者陪葬。靺鞨人並不注重棺槨但卻要將死者的馬匹陪葬,這顯示了馬在靺鞨人社會中是顯貴的象徵,但是在這時靺鞨人作戰時並不會依賴馬匹實行騎射戰術,在新唐書中有記載勿吉人「人勁健,善步戰」。
但是根據近年來的考古成果,發現受高句麗影響的一部分靺鞨人會實行火葬,並且火在薩滿教系統里是神聖的象徵,靺鞨人在將死者火葬以後會把死者的骨灰再次下葬,這是一種廣泛流行於北方地區的二次葬。
《後漢書》扶余…死則有槨無棺。殺人殉葬,多者以百數。其王葬用玉匣,漢朝常豫以玉匣付玄菟郡,王死則迎取以葬焉。
《後漢書》高句麗…金銀財幣盡於厚葬,積石為封,亦種松柏。
後漢書中記載扶餘人在埋葬死者時候有槨但是無棺,並且會以奴隸殉葬,數量多的會有數百人陪葬。在吉林市的帽兒山墓群中可以發現三種墓葬方式,積石墓,石穴墓,土坑豎穴墓。後兩種墓穴都是扶餘人在埋葬死者時候的方式,並且在史料中記載扶余和其他濊貊系民族習慣將死者葬于山的南坡,這一點在帽兒山墓群中也有體現。
由扶余衍生出來的高句麗也實行土葬,但是墓的形制與扶余有所不同,高句麗及東夷中的一些民族都選擇實行積石墓這種方式來埋葬死者,這裡我認為是高句麗南下之後與其他東夷民族融合之後產生的結果。在考古挖掘中我們可以得知,積石墓的墓壁與墓頂都以石頭砌成,並且內部會有數量不等的陪葬物品。積石墓在我國遼東及以東地區比較常見,細分的話有很多種形制,但大致都為圓形或橢圓形,位於山坡處。
《三國志》東沃沮…新死者皆假埋之,才使覆形,皮肉盡,乃取骨置槨中。舉家皆共一槨,刻木如生形,隨死者為數。
東沃沮實行的是二次葬,將死者埋入土中,等到屍體腐爛只剩下骨架時再挖出來放入槨中,一個家庭公用一個槨。
《三國志》鮮卑…貴兵死,斂屍有棺,始死則哭,葬則歌舞相送。肥養犬,以采繩嬰牽,並取亡者所乘馬、衣物、生時服飾,皆燒以送之。特屬累犬,使護死者神靈歸乎赤山。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以死之魂神歸泰山也。至葬日,夜聚親舊員坐,牽犬馬歷位,或歌哭者,擲肉與之。使二人口頌咒文,使死者魂神徑至,歷險阻,勿令橫鬼遮護,達其赤山,然後殺犬馬、衣物燒之。
《魏書》烏桓…俗貴兵死,斂屍以棺,有哭泣之哀,至葬則歌舞相送。肥養一犬,以彩繩纓牽,並取死者所乘馬衣物,皆燒而送之,言以屬累犬,屬累猶付託也。
鮮卑與烏桓同出東胡系統,葬俗在史料中的記載幾乎相同,都為土葬。鮮卑烏桓人以在戰鬥中被兵器所殺的人為尊貴之人,他們會將死者放入棺中,在下葬時會以歌舞來告別死者。並且會將一隻狗養肥,用彩色的繩子將其牽上,並將死者所乘的馬匹與衣物及其他遺物燒給死者。並且會囑咐所養的狗,讓它護送死者的亡靈回到赤山。到下葬日的時候,死者的親戚朋友圍坐一圈,牽馬和狗到位置之後,歌者和哭泣的人要扔肉給狗吃。還有兩人要口念咒文,引導亡靈順利的回到赤山,待亡靈回到赤山之後就會殺掉馬和狗,並且燒掉死者生前的衣服。
《隋書》奚…死者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
《新唐書》死不墓,以馬車載屍入山,置於樹顛。子孫死,父母旦夕哭;父母死則否,亦無喪期。
同屬東胡系統的奚和契丹則與烏桓鮮卑不同,這兩個民族實行的是樹葬。他們會將死者置於樹上,這也是天葬的一種。
《北史》室韋…父母死,男女眾哭三年,屍則置於林樹之上。
《北史》南室韋…部落共為大棚,人死則置其上。居喪三年,年唯四哭。
室韋民族多實行樹葬,這一葬俗在解放前的赫哲族與鄂倫春族與鄂溫克族也有遺存,他們會將死者用樺樹皮或者草席包裹上,然後選擇合適的樹將死者置於其樹頂,有的鄂倫春族還會將死者生前所用的物品置於死者身邊。烏德蓋人會用布把死者包裹起來,放入船型的棺材裡,外面在裹上一層樺樹皮,再將棺材置於兩個木墩上。木墩上再用樺樹皮製作一個簡易的棚子,以防雨水。
在東北亞及北亞各民族裡,夭折的幼兒都是實行樹葬,因為他們認為幼兒人生經驗尚淺,死後會找不到去陰間的路。赫哲人會將幼兒用樺皮捲起,或放入樹洞,或掛在樹枝上面。達斡爾人則會將幼兒放入筐中掛在架子上,等到百天之後再埋入土中。
樹葬這一習俗應是原始蒙古語族的共同葬俗,上面說過契丹與奚都都是樹葬,而在這之前的各個民族卻沒有這種習俗。這裡我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是與室韋這個民族共同體形成有很大關係的,室韋民族是在肅慎系民族東進,濊貊系民族消亡,東胡系民族西進南下這個東北亞民族大洗牌中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的較大民族共同體,甚至一部分北亞的民族南遷也會被歸入室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室韋理所當然的會融合各個民族的習俗與特點並且形成新的民族特點。
還有一些鄂倫春族有一種名為「風葬」的習俗,他們首先將死者實行樹葬,等到死者腐爛之後,再將死者放到地上,以碎石樹葉覆蓋。
還有一些蒙古族實行「野葬」,將死者置於車上,由牛或馬拉著車無目的的跑在荒野上,死者會在途中掉在地上,如果3天之內屍體被野獸吃乾淨則表示死者升天,如果屍體未被吃凈,則要請喇嘛念經超度,並且在屍體上塗抹牛油,以求儘早被野獸吃掉。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