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記憶里的童年遊戲

我們記憶里的童年遊戲

50後、60後、70後、80後:我們記憶里的童年遊戲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朗朗上口的跳皮筋歌謠曾是專屬於父輩們的童年回憶。在父輩們的童年,陪伴著他們的是跳皮筋、滾鐵環、扔沙包……這些「經典」的傳統遊戲。如今物質生活極為豐富,可現在的孩子反而找不到父輩小時候的那種快樂感了。一邊是漸行漸遠的傳統遊戲,一邊是層出不窮的電腦遊戲。在傳統遊戲的沒落中,孩子們的體質也逐年下降。

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本報選取了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市民,重現他們童年玩過的遊戲,找出他們腦海中的快樂記憶,希冀傳統遊戲能夠重新煥發生機,讓更多的孩子重溫父輩們童年的快樂。

50後

男孩子最愛「搗拐」

楊濟澤 徐帆「在我小時候,男孩子們最常玩的就是『搗拐』。」家住連雲區院前社區的王義春回憶起小時候的遊戲,嘴角不自覺地上翹成半月形,青春的光彩,似乎又重新回到了他那張被歲月刻滿了年輪的臉龐上。

搗拐

「我出生的時候,物質生活極為匱乏,孩子們閑暇時就會聚在一起玩『搗拐』。我家周邊和我一般大的孩子特別多,大家分成兩隊,找塊草地,隨著臨時充當裁判的小夥伴一聲令下,比拼就開始了。」今年63歲的王義春說,所謂的「搗拐」,就是每個人將一條腿抱在腰間,單憑一隻腳蹦跳,用抱起來的那條腿與對方互相撞擊,誰先鬆開腳或者倒地就算誰輸了。「說起來簡單,真正玩起來那可是要考驗一個團隊的整體水平的。先要選一個威信高的隊長來安排戰術,然後還要分出主力隊員和輔助的隊員,單打獨鬥不聽指揮的,那絕對要吃虧。安排好後,要在下場的第一時間分析出對方隊伍里誰最弱、誰最強,分別用一對一和車輪戰應對。像我們7個人一隊的,每玩一次都要花上十幾分鐘,遇到雙方實力相當的時候,比拼半個多小時也是常有的事。」

「因為我年齡稍大,所以每次玩這個我都是隊長,率領一隊人『衝鋒陷陣』,尤其是當小夥伴們用充滿信任的眼神看著我時,責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王義春告訴筆者,雖然那時的女孩子愛玩老鷹捉小雞、跳方格、捉迷藏之類的遊戲,但大多數男孩子最喜歡的還是「搗拐」。當年小夥伴們一起「搗拐」,不僅是一份美好的回憶,更是友誼建立的基石。一群孩子在一起蹦蹦跳跳、打打鬧鬧,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增進感情。

鏈接  搗拐,又稱撞拐,北方多地稱之為斗拐,南方多稱之為鬥雞。據考證,搗拐起源於5000年前,來自於一種假面具舞蹈———蚩尤戲,最早在河北涿鹿一帶流行。後來經過演變,逐漸形成了一種與摔跤類似的角力遊戲。

60後 滾鐵環是流行遊戲

武娜 周音紅

昨天中午,家住新浦區振東社區的張文宏吃完午飯後,又一次將他的老玩具「鐵環」拿了出來,輕輕擦去上面的浮塵,用布滿老繭的手掌輕輕摩挲著。這個通體泛著鐵鏽色光澤的鐵環,給張文宏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而這個承載著張文宏童年記憶的鐵環,也被他一直珍藏至今。

「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就是『滾鐵環』了。」張文宏回憶說,那時候每家都比較貧困,誰家能託人用鋼筋焊一隻鐵環,一定會引來小夥伴們艷羨的目光。由於滾鐵環是同齡人最新潮的遊戲,很多孩子上學時,都是從出家門開始便一路滾著鐵環進學校,「在路上互相碰見了,個個還比賽呢。」說起滾鐵環比賽,張文宏特別興奮。 他記得一次在上學路上碰見幾個同學,大家決定誰先到學校而且鐵環中途不倒就算贏,輸的人則要給贏的人背一天書包。正當張文宏玩得特別高興的時候,他看見身旁有一名面帶羨慕的小夥伴一直跟著他,原來這名小夥伴家境特別困難,家裡沒有人給他做鐵環,他特別希望能玩一次鐵環,張文宏毫不猶豫地就將鐵環借給了這個孩子玩,儘管張文宏因此輸掉比賽,但是他和這個孩子成了好朋友,贏得了珍貴的友誼。

在張文宏的印象中,童年時代的男生女生體質都很好,因此耗費體力較大的滾鐵環遊戲,成了少數不分性別的流行遊戲之一,無論是上學、放學路上,還是課間活動時,到處都能看到同學們比賽滾鐵環的熱鬧場景。

「那時候,同學們都非常團結,尤其在玩滾鐵環遊戲中,互助精神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回憶起當初的遊戲場景,張文宏十分感慨。

鏈接

滾鐵環就是用扁鐵或鋼筋彎成一個直徑約40厘米的圓圈,或是直接找一個桶箍,另用鋼筋做一支有彎鉤的把手就行。操作時,用鐵鉤推動鐵環向前滾動,以鐵鉤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彎。滾鐵環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一定的技巧。

70後 遊戲項目豐富多彩

李德銳 薛玉平 章瑩瑩

「在我的記憶中,我們童年沒有現在的各種高檔玩具,但那時的遊戲項目特別多。一塊普通的木頭經過刀削、打磨,就成了陀螺;一塊丟棄的布頭經針線縫製就是沙包;樹枝在手裡能變成精美的彈弓……我們女生愛玩的遊戲有『跳房子』、丟沙包、踢毽子和翻花繩等,男生們最愛玩彈玻璃球、摔泥巴、打彈弓、摺紙飛機……這些看似簡單、廉價的傳統遊戲,卻讓我們度過了快樂而幸福的童年時光。」「70後」的李紅說起童年時的遊戲,彷彿一下子又回到了快樂的童年。

李紅說,上小學時,女生們都愛玩「跳房子」,有些地方叫「跳格」,算是最廉價的遊戲,只要一支粉筆、一塊石子就「搞定」了。每天放學的路上,隨便在地上畫出一個長方形,裡面再分成八個或十個小方格,小夥伴們手拿一塊石子或沙包,往小方格「房內」扔石子時,必須站到線外,如果扔的石子壓住「房」內的線就算輸了。接著,其他小夥伴再扔,扔准了,屈起一條腿,再用另一條腿跳。一個房一個房地轉一圈,然後,再繼續扔、再跳……

「玩累了『跳房子』的小夥伴們,還可以坐在教室里安靜地翻花繩。」李紅回憶說,「我那時翻花繩都著迷了,一口氣能翻十幾種花樣,不重複。」李紅感慨道:「我懷念兒時的單純,童年模糊而天真的記憶,讓我們淡淡的愁緒隨著日曆紙一頁頁被撕去,隨著『跳房子』回到那個無欲無求的時代……」

鏈接

跳房子,是用一隻沙包或者一塊瓦片石塊作為遊戲的輔助物,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點,然後蹦蹦跳跳把沙包拾回來便大功告成。跳房子有幾十種玩法,如六格房、十格房、寬大房、圓頂房、大樹房、飛機房、圓房、梅花房等。它的精粹乃在於跳躍,保持身體平衡和彈跳能力。運動量雖不算大,卻鍛煉平衡技巧。

80後 一根皮筋帶來無窮樂

袁春梅 李肖娜 邵沛源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我在地上看北京……」家住新浦區新潮社區的劉潔出生於1980年,說起這些熟悉的歌謠,感覺仍舊親切。

在劉潔的童年時代,不管是校園裡、街巷邊、家門口,都能看到女孩們三五成群地蹦著、跳著,在一根充滿韌性和彈性的繩子上變換著無窮的花樣,雙腿上下左右跳動、雙臂順勢擺動的同時,唱著朗朗上口的歌謠,感受音韻和律動的魅力。

「上小學時,下課或是放學後,大家就不約而同地聚到一塊空地上,通過手心手背的方式分兩隊,然後再推選兩個高手做頭兒,帶領兩隊比賽。」劉潔至今還記得「點、邁、挑、繞、掏、擺、勾、壓、踩、踢、甩」等跳皮筋的主要技巧。

劉潔告訴筆者,那時每個女孩都想有一條自己的皮筋,這樣的話,不僅玩的時候可以召集人手,還可以作為領頭者。

雖說只是一個遊戲,但劉潔一直認為,這個遊戲,教會了他們這一代孩子很多東西。從遊戲角度講,跳皮筋要膽大心細,身心協調,才可以玩得好;從鍛煉角度講,它的活動量較大,起到了良好的鍛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大家協同合作,同甘共苦,在歡笑中讓彼此的情感變得更加深厚。

在劉潔的心中,那根跳躍玩耍的皮筋一直留藏在記憶的深處,與之相伴的還有吹肥皂泡、跳格子、滾鐵環、踢毽子、砸沙包。而「80後」的男生們,玩得比較多的則是彈弓、陀螺、溜溜球、玻璃彈子等。

鏈接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自編的歌謠。跳法是皮筋高度從腳踝處開始,到膝蓋到腰到胸到肩頭,難度越來越大,跳者用腳不許用手碰皮筋。

夢想作文分享平台小學生作文頻道將為您提供最新的小學生作文100字,小學生作文100字範文,小學生作文100字範文大全等內容!

夢想作文分享平台歡迎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ylirim 的精彩文章:

TAG:oylir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