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豐:蒙古國紀行

羅豐:蒙古國紀行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內容簡介

2006年夏的蒙古國考察,是一次以中國學者為主、多國多學科人員共同參與的蒙古歷史考察之旅,歷時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學者羅豐以詳實豐贍的旅行筆記為基礎寫成此書,生動記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穫。一路上作者筆不離手,不放過點滴的個人感受和生活細節,他追摩前輩科學探險學者的風範,悉心記錄游牧生活特有的風土人情,壯麗蒼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來的鹿石、碑銘、遺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繪圖片,使這部紀行成為一部難得的科考筆記佳作。

作者簡介

羅豐,1962年生,1978年入寧夏固原師專中文系,曾供職於寧夏固原博物館、寧夏博物館,現為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從事北朝至隋唐歷史考古、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青銅文化及北方游牧民族考古研究,著有《胡漢之間——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等,獲全國文博考古最佳論著。

目 錄

自序

7月11日

一、到蒙古去

二、飛機上

三、成吉思汗機場

四、入住阿加特賓館

五、蘇赫巴托廣場

六、廣告牌上的朝青龍

七、蒙古國立民族歷史博物館

7月12日

八、途經色爾騰墓地

九、哈拉和林賓館

十、山上山下

7月13日

十一、哈拉和林市場

十二、額爾德尼召

十三、帝國的首都

十四、鄂布爾哈布其拉回鶻遺址

十五、九姓回鶻可汗碑

十六、卡剌巴拉克斯古城

十七、巴顏高勒——窩闊台的夏宮

十八、石塊羊肉

7月14日

十九、梯卡的文物保護倉庫

二十、闕特勤墓地

二十一、毗伽可汗墓地的殺人石

二十二、看護人家

二十三、和碩柴達木硅化木墓

二十四、搭建蒙古包

7月15日

二十五、前往索勒比山匈奴墓

二十六、呼特格陶勒蓋墓地

二十七、豪華的松德爾賓館

7月16日

二十八、後杭愛省博物館

二十九、布古特碑

三十、蒙古包內的布置

三十一、蒙古人的風俗畫

三十二、博物館院里的鹿石

三十三、塔米爾河谷的巨石

三十四、前往布古特遺址

三十五、垂釣特勤河畔

三十六、索倫格廷達阪

三十七、夜宿大白湖

7月17日

三十八、七棵樹山口的鹿石

三十九、特里亞特碑遺址

四十、采蔥黑高勒突厥墓

四十一、采蔥黑高勒下游的突厥墓

四十二、雨中鬍鬚墓與彩虹照

四十三、風雨之夜

7月18日

四十四、鹿石祭祀圈與積石墓

四十五、扎布汗省博物館

四十六、烏里雅蘇台郊外宿營

四十七、格薩爾廟的黃昏

7月19日—7月20日

四十八、在蒙古住院

7月21日

四十九、前往科布多

五十、科布多省博物館

五十一、總統套房與科布多會議

7月22日

五十二、科布多市場

五十三、又見匈奴墓

五十四、岑格里赫岩洞

五十五、夜宿霍屯達阪

7月23日

五十六、鹿石邊的那達慕

五十七、穿越阿爾泰山

7月24日

五十八、出關回國

選 摘

自序

文 | 羅豐

這本小冊的形成,完全有賴於朋友的多方督促。除去學術會議,我曾有過為數不多的幾次國外旅行。當然,如羅新兄所言,這些旅行都是以學術的名義。在橫跨歐亞大陸的伊斯坦布爾大橋旁,吃過對我來說至今難忘但並不大的一條魚,至於價格現在說出來還有點嚇人;伊朗名城設拉子地毯店幽暗的燈光下,翻淘著華麗無比的波斯地毯,回程中我們遭遇幾位盡職警察的問候和護送;在遊人如織的紐約第十二大道旁斯特蘭德(Strand)舊書店裡,我們共同見識了牆上赫然寫道:本店的書籍有18英里長。使我深深感受到,號稱以書籍為志業的人,僅在一個舊書店面前就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2006年夏,我們又結伴而行。

從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出發,向西,來到蒙古時代的帝國首都哈拉和林,涉過著名的圖勒河。向北去了烏里雅蘇台,一個清代建立的軍事城堡。沿著草原道路西行,隨著綠色的愈見稀疏,向南穿過戈壁阿爾泰,讓有些人魂牽夢繞的阿爾泰山橫亘目前。最後,我們從新疆的青河塔克什肯口岸入境歸國,結束長達3000公里的野外旅行。

與以前的隨意遊盪有所區別,本次考察活動,羅新兄謀划了好長時間。從人員構成、野外路線,到交通工具、行囊裝備、沿途食宿,都有考慮,想得仔細周全。整個活動歷時半個月,過程中除我小有波折,全隊並無大的周折,大家興盡而歸。

過往的旅行,我只有簡單的記錄,並無詳盡的筆記。蒙古國考察略有不同,我覺得屬於半專業考察,應該有合乎一定水準的日誌,方可匹配,不虛此行。考察伊始,便將沿途所見與考察活動的大致情況,分別寫在兩個筆記本上。科布多會議上,大家群情激昂地領取了寫作任務。回來後,卻都是忙人,年復一年,大都不曾兌現諾言。在遭到羅新兄一本書序文中公開批評後,我有點掛不住,翻箱倒櫃,找出筆記,翻開照片,又查點資料,每日抽空整理一點,斷斷續續持續兩個月。事遇偶發,停下。一停又是多年。眼下,至那次活動已近十年,近日才騰出手來,續完。當時清晰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忘了許多。印象最深的只有蒙古醫院和睡帳篷時脊背的酸痛。好在主要以整理日記為主,尚能勾連成一個完整的過程,方有當下的模樣。

細說起來,我們對周邊的興趣並不大,尤其是那些落後於我們的國家。蒙古,就是典型例子。在對歐美包括日本的城市如數家珍的國人眼裡,對自己的左鄰右舍卻置若罔聞。我們經常開玩笑,國人所知蒙古有兩個地名,一是烏蘭巴托,另一叫溫都爾汗。前者拜小學教育所賜,後者則是一個著名的墜機案發生的地方。

蒙古,是一個值得現代中國關注的地方,與它的聯繫,可上溯至數千年前。強盛的蒙古帝國,從那裡興起,橫掃歐亞大陸。百年前還是中國人的屬地。過去是故土,現在是他鄉。漢文化的影響消失殆盡,僅僅用了幾十年。逝去的百年,蒙古發生的事情,超過以往許多世紀。又過了些年,我們步許多人的後塵,來到曾經熟悉的陌生國度。我們短暫來過,記錄下一孔之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的精彩文章:

近代中國人留日精神史

TAG: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