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的集團憧憬科技驅動,製造業轉型看向智能製造

美的集團憧憬科技驅動,製造業轉型看向智能製造

「未來,我們希望真正轉型成為一家具備消費家電、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四大塊業務的科技集團,靠科技來驅動,而不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公司。」1月13日,在佛山舉辦的「2018中國製造論壇」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達了企業發展的願景所在。

可以看到,在繼去年市值突破3000億後,美的集團再上新台階,於幾日前市值首超4000億。且據其財報顯示,美的集團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869.49億元,同比增長60.64%;凈利潤149.98億元,同比增長17.1%。《財富》五百強榜單中美的集團入圍並排名第450位。這一切成績背後,在方洪波看來,是資本市場對於美的集團轉型路徑的認可。縱觀全球製造業風向的轉變,中國也並未落下,《中國製造2025》的發布也為企業指明著方向。一時間,製造企業的轉型升級成為了火熱的話題,其中,美的集團的發展也成為了這場變局中的一個「縮影」。

回首過往,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製造業才算是真正崛起。依靠我國的低成本優勢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成本差異,從低端製造業切入的中國製造迅速發展。而伴隨人口紅利的減弱、隱形成本的上升、粗放式管理弊端的顯現等因素的影響,製造業開始面臨挑戰,傳統模式優勢已不再。

「當傳統模式失去競爭力,我們就必須要探尋轉型升級後的新模式,尋找能夠持續發展下去的能力。」方洪波認為,製造業轉型的路徑可概括為尋求新的成本優勢、培養建立差異化的能力以及實現產業間的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成本優勢是製造業十分重要的競爭力,建立成本優勢可選擇轉移到低成本地區,而受到管理能力、資本力量及戰略限制等約束,絕大部分企業無法實現轉移,此時建立效率驅動基礎上的新的成本優勢尤為重要;差異化能力的建立也是競爭能力提升的要點,這背後便需實現產品方面的領先、技術層面能力的優勢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而產業間的轉型則意味著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的升級。

以美的集團的發展來看,其近年來的確沒有追逐「花哨」的口號與「時髦」的理念,而是在現有產業上建立新的成本優勢,增強盈利能力後,利用現金流進行商業模式的變化。從布局全球再到產業間轉型,美的集團踐行著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下的轉型實踐。

下一步,為實現推動深化轉型,據方洪波介紹,企業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了新一輪的實踐。這次的轉型就是以技術創新打造全球化的全價值鏈卓越運營,過去的兩三年美的在做數字化1.0,而現在企業則進入了2.0版本的演進。方洪波稱,美的集團2017年全年預計凈收入在2300億元至2400億元之間,海外市場佔比達50%。

事實上,美的集團只是製造企業尋求改變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員,轉型升級成為了眾多企業的著力點。而面對現實,創新能力不足,企業利潤低下,無法投入新產品研發成為著許多製造企業陷入的惡性循環過程。尋找到適合自身的突破點尤為關鍵。

再回到宏觀層面來看,「中國製造2025」強調三大核心問題在於數字化製造、網路化製造和智能化製造。這對於企業而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譚建榮認為,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成為著轉型升級的兩個主要方向。

概括而言,互聯網離不開製造業,同時在促進著製造業,製造業的轉型也同樣也離不開互聯網。而智能製造作為如今很「熱」的話題,其實就是智能技術與製造技術的融合,用智能技術解決製造的問題。與方洪波產品領先觀點不謀而合的是,譚建榮也表示:「現在做智能製造業,例如打造數字化車間等,都離不開機器人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當然也首先要用好數字化技術和網路化技術。這些先進技術都不能替代產品實際的技術本身和產品製造技術本身,它可以幫助提高產品設計效率,提高產品質量,而不能替代實際製造技術的本身。」

作者丨中國商網記者 呂途

編輯丨欣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商產經 的精彩文章:

溫氏股份「公司+農戶」模式制約全產業鏈拓展?

TAG:中商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