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原因去結婚

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原因去結婚

GIF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主播春宴朗讀音頻

更多音頻可在喜馬拉雅搜索:遇見張小嫻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一對情侶,只用四個小時就完成了從相見到登記結婚的過程,但24天後男方唐西說:

愛情可以浪漫溫馨、轟轟烈烈,生活則是油鹽醬醋。感謝好友們的關心,但我們雙方都已儘力了,我們走過了一段美好的生活,現在已是該各走各的。

而回顧兩個人離婚的導火索是,男生打算要孩子,女生覺得剛結婚還沒過夠二人世界,然後兩人開始以此為起點,各種爭吵,從作息習慣到個人愛好,再也不是剛見面時的美好。

年輕人的隨性,以自我為中心,別人也許無權評判是對是錯。而當今時代,婚姻大多牽涉到兩個家庭的融合,對於對此事近乎有著使命感的父母來說,出爾反爾的草率分離,心力物力上之於他們都是一場浩劫和傷害。

上面這個例子算是極端,倒也給人們以啟示:閃婚的浪漫迷人,在回歸生活後,瞬間敗給雞零狗碎的日常。

柏拉圖說,未經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幸福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才更需要認真對待。

那麼,不要為了哪些原因而結婚呢?為什麼?

1、不要為了金錢,換言之也就是優渥的物質生活。

現實中,這種類型的婚姻不勝枚舉。看過太多「物慾」傍身的女孩,如同飛蛾撲火一樣奔向物質的一方。可要知道,我們從小讀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從來不是為了相信通過嫁人能夠改變階層,而是為了相信愛情本身。

2、為了留住愛情,但最後可能只是捆綁住了對方的身體。

我們在故事和小說中不難發現,總有一些女孩子費盡心思留住對方,不惜付出身體或未婚先孕,用這種極端的手段留住對方。

最讓我覺得可憎又可憐的一個女人,便是《半生緣》里的顧曼璐,她為了留住男人的心,先是欺騙稱自己懷孕,在被識破之後,甚至不惜獻上了自己的妹妹。如此病態的內心,也未能挽救她和丈夫祝鴻才的感情。

據張愛玲同名原著改編影視劇《半生緣》,顧曼璐靠婚姻改變命運,靠犧牲妹妹顧曼楨拯救婚姻,最終得不償失,也毀了自己和妹妹曼楨的人生。

最終,她獨個兒凋零病死,自己的愛人喜歡上了親妹妹,而妹妹卻失去了跟心愛的人相守的機會,再也回不到從前,戕害自身又殃及他人。

婚姻不是憑一己之私就能成就圓滿的結局,它需要兩個相愛的人共同維護,共同努力。如果不是,終究難以善終。

3、父母的催促,年齡的限制,朋友的對照。

這一條好像是許多人結婚的理由,也是很多悲劇的源頭。我今年28歲,身邊很多人都面臨催婚的困境。

結婚好像不再是一件個人問題,它成了父母的心病。有人迫於壓力,參加相親,結識一個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認識不到半年就訂婚了。可這什麼時候成了結婚的理由啊?多麼的懦弱。

一個人等了那麼久,相信了那麼久,怎麼到了「所謂的快三十歲」,就害怕了?!如果這就是你想要的婚姻,那更早些,你青春最好的時候,是否能嫁個更好的人呢!

如果因此而結婚,那我覺得這可能是對自己和對方最不負責任的決定。

林志玲在一次採訪中自稱

單身不急嫁人:對的人和時間很重要

4、因為愛他,想要通過結婚改變他。

擁有這種想法的根源是愛,但這是過於不成熟的愛。戀愛里容易撞得頭破血流,因為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根本不可能改變一個不想改變的人。

如果你想讓一個浪子變得成熟穩重有責任心,那無異於讓拖延、敏感孤僻的人變得雷厲風行、活潑開朗。他可能愛你,但不見得願意改變自己。如果你結婚的目的是這樣,那你可能會成為自己婚姻的掘墓人。

張小嫻說過:

不要期望婚姻改變愛情,只能期望愛情來改變婚姻。

不管是希望通過婚姻成全愛情,還是通過愛情改變婚姻,這個出發點都有些苦澀,但還好有愛。愛得痴狂也許不一定幸福,但愛會大大增加幸福的可能性。

婚姻被人們賦予了各種不同的意義,人們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去結婚。

有人將婚姻視為愛情的下一站,結婚是為了幸福的延續。有人則將婚姻看做兩個無血緣關係的人,因抱團取暖而聯結在一起的社會關係。

所以,婚姻到底是什麼呢?說到底,婚姻是契約精神,是足夠多的愛,是兩個人達成一種共識——將在此後的時間裡生活上互相扶持,精神上互相安慰。

它跟戀愛不同,戀愛的開端是強烈的荷爾蒙吸引,是乾柴烈火,可以因為某個眼神、某句話、某次表白而決定在一起。它的期限既可以是一眼萬年,也可以是短暫心動的一瞬間。

無數電影替我們描摹過愛情的模樣,它可以是《愛樂之城》里的塞巴斯蒂安和米婭,「你很好,我也很好。你實現了人生願望,我也走到了想去的遠方。我們還愛著,但不會相互打擾,只會彼此祝福。」

電影《愛樂之城》塞巴斯蒂安和米婭道別前的最後告白

也可以是《愛在黎明破曉前》里的傑西和塞琳娜,兩人一見鍾情,談人生、談世界、談愛情,他們經歷了最純粹美好的一個晚上。

而婚姻不是這樣的。它當然有美滿的樣子,少不了磕磕絆絆,但總能給人足夠的力量,就像《摩登家族》里,三對不同的家庭,有觀念的碰撞、性格的摩擦,但最後總有種溫情脈脈的氣質感染著你。

劇中傑和歌洛莉亞是典型的老夫少妻組合,兩個人的觀念想法不同,第一季第六集里,兩個人還就兒子曼尼穿不穿斗篷去上學而產生了矛盾。

曼尼是媽媽歌洛莉亞帶來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意識,想要讓新同學了解哥倫比亞文化。但成熟的傑認為這樣做會讓曼尼受到嘲笑。他不贊成這樣。

可歌洛莉亞卻說自己經常穿一些奇裝異服,別人很膜拜。劇情到後面,發生了反轉,在歌洛莉亞把斗篷送到學校給曼尼時,胖胖的曼尼穿著斗篷給同學們表演排簫,那場面多少有點滑稽,歌洛莉亞此時才明白當初傑的用意,於是暗示傑幫忙毀掉排簫並阻止兒子的這場表演。

他們就是在這樣細微的生活中,磨合著彼此的觀念,不一定一開始就都是理解,但這不妨礙後來溝通後的認同。

走入婚姻和家庭,彼此性情並非全都合拍,有人有不同的堅持,有人願意去了解,有時會爭吵,有時也會緊緊相擁。

正如劇中另一對夫妻中的克萊爾所說:

我們常常為了深愛的人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我們對他們撒謊,我們為他們撒謊。也許生活中難免坎坷顛簸,但我們總希望他們過得盡善盡美。就像是肩負著最沉重的負擔,但卻是世上最甜蜜的負擔。

幾乎影響了一整代美國人的幽默喜劇《摩登家庭》

選擇嫁給一個人,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模式,女孩子要先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戀愛的試錯成本低,但婚姻的代價要大得多。戀愛是磕破皮肉的疼痛,時間久了傷疤就會好,但婚姻是傷筋動骨,時間再久,也不會撫平那段經歷。

人們在婚姻里,也是在逐漸學習的。比如,契約精神、家庭責任感。而學習的過程免不了交學費,這也是要做好的心理準備。

不夠好的婚姻,它有充滿刀鋒和尖刺的一面。就像是《消失的愛人》里,曾經的纏綿被日復一日的頹敗磨損不見的狼藉,是昨日白色砂糖的甜美變成今日砒霜的苦澀。

電影中,前半部分是關於一段男女主相識的回憶,非常的甜蜜。女主是顏值高、智商高、情商高的優質女性,但她喜歡上了浪漫得甚至有點不切實際的男主,在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就嫁給了他。

一開始他們住在紐約,但漸漸的,因為男主不怎麼上進,兩個人負擔不起城市的昂貴生活,便搬離至郊區。她和男主的感情第一次出現了裂縫。後來,男主出軌,戀上了自己的女學生。

女主為了報復,運用了自己本來正向的三高能力設計了一出大戲,最終令丈夫身敗名裂陷入囹圄。這絕對是一種警示,如同一把匕首,刺穿了婚姻深處腐朽的靈魂。

電影《消失的愛人》困守在婚姻的圍城中

沒有人是幸福的,也不是所有人都付得起代價

當然,它也是《家族之苦》里,那種堆積起來的不滿。即將迎來金婚的富子不忍丈夫的不解風情和頑固不化,幾十年里心中積攢了太多不快,哪怕在旁人看來有點兒戲,她還是鼓起勇氣,毅然提出了離婚。丈夫聽後生病住院,兩個人有了緩和的契機。

可這個告誡我們,婚姻不能是一方強勢,一方忍讓,不然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沒有足夠理解和愛的婚姻脆弱得像一張薄紙,根本抵擋不了生活嚴苛的考驗。

有人反對婚姻,覺得它在考驗人性。男人的基因里就決定了他們容易出軌、容易動心。但婚姻不就是一個規範嗎?應該專一、有擔當、有責任心。

我拒絕替男性開脫,也不打算替女性說好話。因為婚姻本身就是兩個有優點有缺點、有時勤奮有時惰性的人,相互付出和相互收穫的過程。

記得《圓桌派》里有一期話題是竇文濤、梁文道、馬家輝等人討論家庭主婦和安全感的問題,核心也討論婚姻。馬家輝談起了自己跟太太的相處模式,我覺得可以借鑒。

其內核是「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我能做什麼,我不懼怕什麼。」很多人覺得在一段婚姻里女性做全職太太是非常不穩定的模式,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羅子君,就因為長期困守婚姻,遭到了拋棄。

而馬家輝說:

我太太是寫作的,她說香港不需要寫作的人,所以她頂多做一個工作,很辛苦,賺個很起碼的工資,可是整個精神的消耗、折騰,不見得對我們的關係有好的幫助。反而有幫助的是,她在家看書、寫作、思考、看電影。結果是,假如說我在生活上面、經濟上面養她的話,是我太太精神上面養我。

這是某一種婚後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

《圓桌派》關於婚後相處方式,馬家輝坦言

重點不是誰養誰,不要好像全職媽媽就是一個毀滅的東西

我們有一萬個不結婚的理由,可以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但只要你真心愛著對方,也能確定對方愛你,這一個原因就足夠你說那句「我願意」了。

而你也需要知道,婚姻不是某個人的一勞永逸,更不是兩個人對家人的交代。它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後面有更嚴酷的考驗。

化用一句大師的名言,「幸福的婚姻大多相似,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互動話題

你覺得最不應該為了什麼原因而結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張小嫻 的精彩文章:

主動去愛和被人所愛,哪個更幸福?

TAG:遇見張小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