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初心後心,六即顯是

初心後心,六即顯是

約六即顯是者。為初心是後心是。

答。如論焦炷。非初不離初。非後不離後。

若智信具足。聞一念即是信故不謗智故不懼。初後皆是。

若無信高推聖境非己智分。若無智起增上慢謂己均佛。初後俱非。

為此事故須知六即。謂理即。名字即。觀行即。相似即。分真即。究竟即。此六即者。始凡終聖。始凡故除疑怯。終聖故除慢大(云云)。

理即者。一念心即如來藏理。如故即空。藏故即假。理故即中。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議。如上說。三諦一諦非三非一。一色一香一切法。一切心亦復如是。是名理即是菩提心。亦是理即止觀。即寂名止即照名觀。

名字即者。理雖即是。日用不知。以未聞三諦全不識佛法。如牛羊眼不解方隅。或從知識或從經卷。聞上所說一實菩提。於名字中通達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是為名字即菩提。亦是名字止觀。若未聞時處處馳求。既得聞已。攀覓心息名止。但信法性不信其諸名為觀。

觀行即是者。若但聞名口說。如蟲食木偶得成字。是蟲不知是字非字。既不通達。寧是菩提。必須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華首雲。言說多不行我不以言說。但心行菩提。此心口相應是觀行菩提。釋論四句評聞慧具足。如眼得日。照了無僻。觀行亦如是。雖未契理觀心不息。如首楞嚴中射的喻。

是名觀行菩提。

亦名觀行止觀。

恆作此想名觀。

餘想息名止。(云云)。

相似即是菩提者。以其逾觀逾明逾止逾寂。如勤射隣的名相似觀慧。一切世間治生產業不相違背。所有思想籌量皆是先佛經中所說。如六根清淨中說。圓伏無明名止。似中道慧名觀(云云)。

分真即者。因相似觀力入銅輪位。初破無明見佛性。開寶藏顯真如。名發心住。乃至等覺。無明微薄智慧轉著。如從初日至十四日。月光垂圓闇垂盡。若人應以佛身得度者。即八相成道。應以九法界身得度者。以普門示現。如經廣說。是名分真菩提。亦名分真止觀分真智斷。

究竟即菩提者。等覺一轉入於妙覺。智光圓滿不復可增。名菩提果。大涅槃斷更無可斷。名果果。等覺不通唯佛能通。過茶無道可說。故名究竟菩提。亦名究竟止觀。

總以譬譬之。譬如貧人家有寶藏而無知者。知識示之即得知也。耘除草穢而掘出之漸漸得近近已。藏開盡取用之。合六喻可解(云云)。

問。釋論五菩提意云何。

答。論竪判別位。今竪判圓位。

? 會之發心對名字。

? 伏心對觀行。

? 明心對相似。

? 出到對分真。

? 無上對究竟。

? 又用彼名名圓位。

發心是十住。伏心是十行。

問。住已斷。行云何伏。

答。此用真道伏。例如小乘破見名斷思惟名伏。

? 明心是十迴向。

? 出到是十地。

? 無上是妙覺。

? 又從十住具五菩提。

? 乃至妙覺究竟五菩提。

? 故地義雲。從初一地具諸地功德。即其義也。

問。何意約圓說六即。

答。圓觀諸法皆雲六即。故以圓意約一切法悉用六即判位。餘不爾故不用之。

? 當其教用之胡為不得。而淺近非教正意也。然上來簡非。

? 先約苦諦升沈世間簡耳。

? 次約四諦智曲拙淺近簡耳。

? 次約四弘行願。

? 次約六即位。

? 展轉深細方乃顯是。

? 故知明月神珠在九重淵內驪龍頷下。有志有德方乃致之。豈如世人麁淺浮虛。競執瓦石草木妄謂為寶。末學膚受太無所知。

文章|智者大師

圖片|玉泉禪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近蔑時輩,遠輕昔人,藐視清規,鄙薄凈土,膽則大矣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