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豪門出身的何猷君橫掃「最強大腦」,但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阻礙

豪門出身的何猷君橫掃「最強大腦」,但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阻礙

《最強大腦》第五季正在熱播,看過這個節目的人,一定對何猷君這個名字不陌生,他是「賭王」何鴻燊四房兒子。在首播的節目中,他在100名選手的腦力晉級賽中,展現超強實力,連續在「數字華容道」和「層疊消融」兩關中,連奪第一,表現極其亮眼。

節目播出後,何猷君成「腦王」熱門人選,一度佔據微博熱搜榜TOP1。

何猷君在節目中評價自己是「一個好勝的人」,他也確實有好勝的資本,除了顯赫的家族背景,他身上的標籤,自帶光環。麻省理工最年輕的金融碩士、連續五年獲英國數學奧林匹克金牌、愛書小青年、離家獨立創業……哪個不讓人望塵及。

雖然出身豪門,但何猷君在很多場合強調「不靠家裡」。他很努力,在MIT讀書時,熬夜讀到兩三點是常有的事情。當被問到為什麼要這麼努力時,何猷君給出的理由也很硬氣——「因為我想讓世界知道,我可以用我的雙手達到一個正常麻省理工高材生也很難達到的目標,因為我就是我。」

何猷君這種發自內心覺得我生下來就是要努力比別人強大的想法和覺悟,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

上一輩積累的財富給了他們接受優質教育,躋身精英階層的機會。但說到底,能夠擁有這種想法,最終靠的不是財富,而是來自教育。賭王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何猷君自稱,小時候沒有零花錢,但在對財富還沒有概念時,父親的資產就已高達5000億港元。儘管個人財富已經富可敵國,但是何鴻燊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他知道他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們,唯一給不了的就是學問。因為學問要靠自己去學、去問、去努力汲取。所以,他對孩子管教極其嚴格,為孩子安排補習較弱的科目,孩子們必須拚命讀書,用漂亮的成績單換取新款遊戲機。

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中,都少不了爸爸媽媽講的故事。吃飯時,何鴻燊會和孩子講自己的許多經歷,譬如小時候讀書不用功,後來家裡破產了,付不起大學學費,於是拚命把所有教科書背完,考上香港大學,拿到獎學金。

「沒有什麼事是你做不到的。」長大的何猷君沉思著說出這句話,他覺得這就是父親想要在故事中傳遞給他的力量。

這個信念貫穿著傳奇「賭王」跌宕的發家史。何鴻燊20歲時,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他為了躲避戰火逃到澳門,身上僅有10港幣。青年何鴻燊下定決心,要干出事業,風裡來雨里去,遇到過海盜劫船,也曾被日艦追擊,還被競爭對手扔手榴彈。這些常人絕難忍受的艱危如利刃懸頸,何鴻燊見招拆招,22歲成為港澳最年輕的百萬富翁。

正是這種精神的傳承和饋贈,養成了何猷君不服輸的性格。而賭王的豪門背景,也意味著何猷君可以接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千萬不要小看家庭背景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多時候基因的重要性比你我想像的重要的多。

中國人常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但學者雷格·克拉克(Gregory Clark)告訴你,窮人要趕上富人可能需要十代左右。克拉克在其所著的《子孫照常崛起》(The Son Also Rises)一書中,從家族的角度探討了階層的流動性。考慮到基因的影響,作者認為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社會的公平程度和代際流動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高。雷格·克拉克通過考量和研究發現這個代際相關係數大概在0.75左右,也就是說實現階層的徹底跨越需要十代左右的時間。

真正的名門望族,即便歷經社會變革,家族沒落,但後代子孫逆襲,再創輝煌的幾率也是大於普通平民。

比如,巴菲特的兒女,因為有視野、資源、觀念等關鍵因素存在,哪怕不能如他一樣輝煌,也是精英一族。他的孫子可能衣食無憂,重孫子可能生活小康等,即便在不斷下滑,依然有更大可能,活在社會頂端。

而窮人的崛起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好的隨機性只能讓窮人走的快一步,但錯誤卻可能讓窮人回到起點。

這話聽來很殘酷,卻是事實。信息的不對稱、資源的不對稱、教育的不對稱,讓寒門子弟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但寒門難出貴子么?

當然不是!

英國導演邁克爾·艾普特(Michael Apted)拍過一部很牛的BBC紀錄片《人生七年》(《56UP》)。從1964年起,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一直到56歲。這些孩子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來自於貧困鄉村,有的來自於有的出身上層社會。結果發現,幾個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學校,找到了體面的工作。而出身較差的孩子最終也止於平庸,艱難度日。

唯一改變自己的命運是Nick。

Nick是農民的兒子,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21歲考上牛津,讀物理。28歲移民美國,在威斯康辛大學擔任教授,成為片子里唯一一個打破階級壁壘,由底層晉級精英的人。

他是怎麼做到的?

其一,觀念。

Nick在7歲時,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地方。當其他底層孩子每天的想法是能少罰站,少被打,吃飽飯。Nick已經有了目標——長大以後能研究月亮。上了寄宿學校,對數理化開始感興趣。但是他不想在小地方接受教育。他想上牛津,上劍橋,去最頂級的學府。

也許他的所接受的信息、資源遠不如富裕階層的孩子,但是他的信心和眼界早已打破了貧困孩子認知局限。

其二,努力。

光有改變的觀念是不夠,還必須有執行力。Nick小時候上學,學校離家很遠,每天上學要走三英里的路,但他堅持了下來,並通過自己的努力,考進牛津大學。一個貧困人家的孩子考上牛津,這當中付出多少的艱辛和努力,可想而知。

要戰勝貧窮,需要努力。努力是為了獲得更多有用信息和知識。當你所掌握的有效信息和知識越多,你越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越能扭轉自身劣勢。逆襲的從來都不是屌絲,而是那些有目標、有意志、有堅持的「強者」,他們或許在物質和資源上不夠強大,但在精神上卻沒有輸給任何人。

···

V小妹覺得其實不管是豪門也好,寒門也罷,努力才是不二法門。教育更應該是一輩子的事兒,因為生活縱有貴賤,但教育從來不分階層!努力和堅持一樣能有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再來人留學 的精彩文章:

HSBC 全球報告揭秘留學的意義

TAG:再來人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