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琴 懷念父親

李琴 懷念父親

GIF

(一)

從我記事起,我和弟弟就是村裡的大人、孩子們稱讚和羨慕的對象,原因是,我們有一位做老師的父親。鄉鄰們常說,老師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樣,懂事、有禮貌、從不和鄰居的孩子打鬧。用現在的一種說法,就是我們的家教好、素質高。

我比同齡的孩子入學早,小小年紀離開了母親,跟隨父親到離家十幾里外的三旺小學讀幼兒班。儘管我是一百個不樂意,但我畏懼父親還是去了,和父親一起住學校的宿舍。每天我們在食堂吃飯,印象中父親像母親一樣,細心照顧我,早上總有大餅油條,盡量讓我吃好一點。他不會給我梳辮子,每天早上,就請幼兒班的老師或是小學的女老師們幫忙梳一下,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我上一年級。

二年級春學期,父親到板土小學任校長,弟弟也上學了。因為離家近了一些,每天都是父親騎自行車送我和弟弟上學,弟弟坐前面我坐後面。才上初中時,由於種種原因,我的住宿問題拖了近兩個月得不到解決。我第一次離開父母,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很不適應,每次只要看見父親來交涉住宿問題,或是送東西給我,我都要在父親面前撒嬌哭上一會兒。正好那一段時間,父親自己要參加學習考試,不辭辛勞,每周日騎著自行車往返於鹽城電大。也正是因為他有了電大的文憑,父親才有了機會被調到鞍湖鄉文衛辦公室任視導員,並且在鞍湖小學裡邊有了一間宿舍、一間小廚房。從此,我不再住校了,和弟弟、父親三人,一起住進了那間宿舍。似乎有了一個新家,母親也可以經常來看看我們,但她仍然以老家為主,都是早出晚歸。我和弟弟每天都是由父親在土灶上燒好了早飯,再叫我們起床。其實,那時父親根本就不會燒飯,但是為了我和弟弟,不得不學著做。他每天早早起床,盡量讓我多睡一會兒。那時,家中還是比較拮据的,但父親從來不虧我的早餐。儘管我不愛吃,等到稀飯燒開後,他總是撈上稠稠的一碗,沖只雞蛋給我吃。說你現在長身體,要多加強營養。

(二)

父親對教師這個職業,懷有摯愛之情。他說,女孩子更適合做教師。所以,上初三沒多久,父親就開始規劃我的未來了。他每個周日騎自行車載我到鹽城師範學校的培訓班學專業。第一年差幾分,未能如願,我呆在家裡不敢出門,不知今後會怎樣,也不知該怎樣。我壓根兒就沒朝教師這個職業上去想。然而父親還是堅持他的觀點,朝我淡淡地說了一句:「哪兒跌倒,哪兒爬起,爸爸讓你再復讀一年,爭取在明年考上。」後來我才知道,除了父親深愛教師這個職業,他更有自己的打算。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考上中專,農村戶口就可以變成城鎮戶口,尤其是農村女孩,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復讀時,父親已經調任中興鄉文衛助理。他的工作,比之前更忙了,有時在辦公室看報告、聽彙報、接待來訪,一坐一整天;有時到各校實地調研,跑上一整天。但不管多累,每逢周日有時間,他一定送我去參加專業培訓。連中考自願都是父親填的。成績出來時,他問我:「如果讓你到南京去讀書,你願意嗎?」這時我才知道,根據我的成績,他已給我填報了省幼師。

讀幼師時,我曾寫過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可能無意之間被父親看到了。因為那時我和父親之間沒有過多的交流,而這篇作文是寫他對教學的鑽研、對工作的執著與勤奮,又是如何從一名代課教師一步步地做到了鄉鎮的文衛助理,以及他做助理後的一些遠大理想(在家時曾聽過他和母親談工作上的事)等。父親說,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感人至深。多少年以後,一次我和父親聊天,父親還提到了我那篇作文寫他的那些話。一直到我為人母之後,才深刻地體會到——父母親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一百次,不一定記得住。而孩子僅僅為父母親做了一次表示,而他們卻是點滴在心。

畢業分配,我想回到鞍湖。而父親為了讓我能夠在留在鹽城市區,顧不得炎炎烈日,帶著我到城裡的一些私立幼兒園,一家一家去應聘。整整一個暑假,也許是父親的付出感動了上帝,經過一番周折後,偶然的機遇,我留在了現在的單位。等到我上班工作了,父親又對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叮囑再三,提出多少個「一定要……」現在回想,也正是他的那些「叮囑」和「一定要」,我一步一個腳印,才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三)

幾年後,父親到鹽城水上小學任校長,趕上福利分房,我們全家一起住進了教師公寓。出嫁離家的那一刻,我回頭看見,父親一個人坐在旁邊,默默地流淚,淚中包含著不舍。他的那種不舍,不是因為我長大了、成家了、離開父母了。當時愛人在部隊,公婆在鄉下,他是不放心我一人住,缺了關照。所以婚後,我依然和父母住。為了照顧懷孕的我,父親讓母親提前退休。生孩子時,趕上農忙,父親擔心我在鄉下給公婆增加負擔,又擔心我有什麼事不好意思開口,自己撐著會落下了月子病……於是,他就跟我愛人說,索性大人孩子都由他和母親來照顧。以後的每一天,父親只要是下班回來,就幫母親照看孩子、做家務,從來不讓我因為孩子而影響到工作和學習。

為了我和弟媳上班近一點,可以更好地照顧我們,父親決定舉家搬遷,賣房,買房。特意選擇了那種兩套對門的複式套房。那時,弟弟在外地工作,我愛人還沒轉業,而此時父親正好工作退二線,所以兩套房子的裝修事務,近乎全部落在他一人身上。資金不足、精力嚴重透支,那段時間,父親的艱辛,我們都清楚。然而,父親他從不說一句。因為我們的父親一直都是堅強的,他也經常對我們說,人只有自強,不管遇上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他。

住進新房,父親負責買菜,接送我孩子上下學,母親燒飯。再後來,弟弟回來工作,我愛人轉業了,父母才稍微輕鬆一些。侄子上小學,平時弟弟一家,就住在另一處小套間里(為了小孩上學,父親又動心思,貸款購置了學區房)。而我們一家三口,依然和父母親住在一起。一日三餐,都吃現成的。如果我們倆有事時,還要由父親幫忙接送孩子。但不管怎樣,父親一邊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一邊他自得其樂有了自己的安排,或游泳,或打牌、或與老友們聚會,退休生活豐富多彩。

2015年底的一天傍晚,父親從外面回來,還沒到樓梯口,就像個孩子一樣,興奮地大聲喊母親和我的名字,告訴我們,他終於找到失聯多年的嫡表親了,現在人就在曉庄。他還笑著說,他也算是有娘家的人了。此時,外面在下雪,父親他明明知道,我愛人還不到下班時間,卻不停地打電話,催他早點回來。說要他開車,陪著去曉庄和嫡表親相聚,並把他們帶到市區來。晚上回來時,已經很遲了,我們還在聽他講那些往事。那一晚,父親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父親珍愛教師的職業,是個工作狂。退休後閒情逸緻,則有了自己清淺的快樂。為了充分利用屬於我們樓頂的空間,父母兩人每次上樓時,都挖一些泥土帶到六樓的樓頂,日積月累,被父親整出了一塊蔬菜地——他們將其稱之為「空中菜園」。從此,蔥、蒜、青菜、辣椒、番茄、蘿蔔等……一季一季地換著栽種。除了蔬菜,家裡的其他綠色植物、盆栽的花草也很多。父親還用報紙和水泥,製作假山、盆景等,不僅僅孤芳自賞,常常倒騰出詩意,發表文章。日積月累,已經有了厚厚的一搭子,聚集成冊。我曾笑侃:「爸爸,你自己那麼的優秀,怎麼就沒遺傳一點點給我呢?」有時晚飯後,父親也會跟我聊聊天,聊天的內容,都是聊夫妻之間的相處、兄弟姐妹間的相處、對父母的孝道、對孩子的教育、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等等。父親興趣廣泛,和我們一起出去旅遊,他還是一個很棒的攝影師,回來後整理相冊、製作美篇、小影集等送給我們和友人。父親喜歡釣魚,經常跟著我愛人和弟弟他們一起去野釣。我不太喜歡吃魚,也不會吃。只要我說想吃魚了, 父親肯定會把魚身最中間的那一部分留給我,久而久之但凡家裡燒魚吃,那一部分就是我的專利。父親還是父母親兩邊親戚的主心骨,不論誰家有什麼事,總是找他商量。即便左鄰右舍找他幫忙或者商量事情,他都誠心相待,鼎力相助。所以,父親的人緣極好,朋友很多。

我結婚後,跟父母住一起的時間比弟弟他們還要多。即使和弟弟家住對門十幾年,和和睦睦,沒有矛盾。一大家子,逢年過節、大小生日、各種紀念日等,不讓父母親忙碌,相攜而行,一起去飯店裡搓一頓,其樂融融,日子雖平淡但很開心。父親在別人面前總說:「不求大富大貴,家庭和睦。孩子在自己身邊,現在我們照顧他們,將來我們老了,他們照顧我們,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四)

那天晚上,父母兩人聊天,父親說,人要想開些,健康第一,趁現在身體好,要多出去走走。他又說,他明年七十歲生日,要請所有的親戚來慶祝。看他高興的那個樣子,母親在一旁助興,也幫著出主意……正當我們一家,享受著最平淡的幸福時,災難毫無徵兆突然地降臨了,眼睜睜地看著,畫面定格在第二天早晨,卻無力回天,頃刻之間,天崩地裂,撕心裂肺,無法面對,無力承受……

去年冬至,我第一次包菜糰子,父親吃的時候說:「沒想到我姑娘還會包菜糰子。」的確,在父母身邊,我已經被「寵」得不會幹家務活了。

今天冬至,菜糰子依然有,卻不再有那樣的場景。

今天剛好也是父親的農曆生日,如果在以往,我們一家人又該在一起慶祝了,可是今天,以後所有的日子,父親都缺席了。

311天的思念,太過沉痛了。

每當想起那一幕,我就淚流滿面。回憶所有的所有,發現最令我內心疼痛的是,父親在我身上付出的愛,是何等無私又何其多,而我一直在自私地享受著,還未來得及回報他。

「子欲養而父不在」,於我來說又是何等的殘酷?

想到父親,我就想寫些什麼,可一直寫不下去,怕觸到痛。

這幾天我剋制自己的情緒,每天寫一點,今天終於完成了,因為這是我送給父親的生日禮物。

不過我想,父親最想要的禮物應該是——我們要好好活著,善待身邊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懷念父親,懷念他的音容笑貌,懷念他的言談舉止,懷念他的一切的一切。

(作者單位:鹽城師範學院幼兒園)

本文首次發表於瀟湘夜雨微信公眾平台,若轉載本文需註明原作者名稱(李琴)和微信公眾號(xiaoxiangyeyu-jcr)為其出處。

GIF

《瀟湘夜雨》投稿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夜雨 的精彩文章:

史宏春 評說曾國藩

TAG:瀟湘夜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