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的名字,與于成龍一樣名聞天下

他的名字,與于成龍一樣名聞天下

「仙井晴霞朝氣散,鶴鳴夜月野煙輕。」自古民風淳厚、詩書成風的蓬溪,孕育了被譽為「蜀中望族」的張氏家族。六百年來,張氏家族在這裡生息繁榮,人才輩出,代代相傳。

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信陽子,四川遂寧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間一代廉吏。他歷任江南學政、河道總督、吏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等職,幾乎擔任過清王朝從建立到走向鼎盛時期內政、外交的各種重要職務。康熙帝稱之「天下廉吏,無出其右」,雍正帝更讚譽其「志行修潔,風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

「一代完人」,張鵬翮是怎樣得到這樣的讚譽?他的為官與為人有哪些值得稱道的地方?跟著小廉一起來看看!

戳視頻~

↓↓↓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喲~)

非土豪版來咯~

【正文】「仙井晴霞朝氣散,鶴鳴夜月野煙輕。」張鵬翮如此描繪他的家鄉四川蓬溪。蓬溪地區自古民風淳厚、詩書成風,被譽為「蜀中望族」的張氏家族在此孕育、繁榮,六百年來,人才輩出,代代相傳。

「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聖后聖,其揆一也。」 少年張鵬翮出賢入聖的志向,在《遂寧張氏家乘》中能夠找到它的來源:「存孝悌之心,行仁義之事,出為忠臣,處為端人」。

「忠臣必廉,而廉者必忠。」張鵬翮在《信陽子卓錄》中的論述和張氏家族「仕宦不得以賄敗官,貽辱祖宗」的家規一脈相承。張鵬翮視廉潔為做官的首要。他強調:「居官要守得窮秀才本色,庶無貪念」。他不僅勤思善著,更躬親實踐,身體力行。

清朝初年,江南一帶科考營私舞弊成風。康熙帝為了扭轉學風,特意任命「清譽久著」的張鵬翮任江南學政。一些紈絝子弟得到京師權貴親寫的「薦函」,想來走後門,但懾於張鵬翮鐵面無私,終「躑躅逡巡,不投而去」。根據舊規,凡上呈學使報冊時,都必須交些「部科費」即手續費,只有張鵬翮「兩袖清風,毫無以應,人亦絕口不索」。他離任後,江南士子懷念他的亢直、廉潔,「每言及輒郗覷流涕"。

張鵬翮任刑部尚書時,康熙帝命其前往陝西查處川陝總督吳赫等侵蝕挪用百姓錢糧案。張鵬翮不畏權貴,秉公執法,拒收禮金,嚴懲貪污。康熙帝對此很賞識,諭其曰:「張鵬翮前往陝西,朕留心察訪,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無出張鵬翮右者。」

從兗州知府平定冤案到江南學政肅清科考弊政,從浙江巡撫摒除一切奢華陳設到吏部尚書在家中設立關公像以拒請託。張鵬翮始終一路櫛雨、兩袖清風。

【採訪】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 譚繼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是要拿來實踐用的。空談是他反對的,所以他的一生就是踐行「修齊治平」的一生,為國為民的一生。

1700年,張鵬翮任河道總督奉命治理黃淮水患。面對前幾任河道總督治河失利,張鵬翮不懼艱險,敢作敢為。治河工程耗費巨大,數以百萬計的銀兩為他調遣使用,但他「不以一錢利己」,全數用於治河工程。在張鵬翮的指揮下,數十萬民工歷時八年,黃淮大治,漕運通達,下河連年大熟,人民安居樂業。

「河定不煩勞再計,民安猶自視如傷。」治河成功後的張鵬翮將治河經驗寫成《治河全書》十卷,為今天研究黃淮治理、運河疏浚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積小流而成其大,行小善而成其德。江河如是,人亦如是。勤政為民的善政義舉在張鵬翮為官生涯中不勝枚舉。他為政五十餘年,剛直不阿、謹言慎行、性情恬淡、樂善好施。在治政之餘工詩善文,著述頗豐,有《張文端公全集》、《信陽子卓錄》、《諸葛忠武志》、《關夫子志》、《治鏡錄》等書籍留世。

「廉潔」作為張鵬翮為官之本,做人之道。清儉恬淡則是他的生活作風。張鵬翮「終身一繭衾;食無兼味,亦無田廬。」是張氏家族「凡我子孫,務須屏除惡習,力於勤儉。」的家規最透徹的體現。

張鵬翮去世後,沒有多餘家產,只有竹樓幾間。大兒子張懋誠「四顧茫然」,無錢安葬父親。幸虧雍正帝賜給1000兩治喪白銀,張懋誠才得以扶柩回家。時至今日,站在這位清代國家重臣的墓地,我們看不到高大的封土和次第的牌樓,但他清廉的情操和清正的家風卻流傳開來。

【採訪】張鵬翮第九世孫、張鵬翮文化研究會會長 張清保:我們祖宗的優良品德:以德傳家,耕讀傳家。乾乾淨淨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張鵬翮兒子張懋誠歷官安徽懷寧知縣、奉天遼陽知州、通政使司通政使,被譽為:「性忠直,有氣節」。孫子張勤望歷官寧國府知府、山東登州府知府,時人稱譽曰:「所至卓有循聲,無愧賢良。」玄孫張問陶,號船山,詩畫造詣極高,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被譽為「青蓮再世,少陵復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

【採訪】張鵬翮第八世孫、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張隆溪:所以家規家風這種東西是個傳統,是可以承傳下來,一代一代承傳下來的。那麼從清代從康熙那個時代一直到後來,到康乾一直到現在,我覺得張家,確實他還是出了很多人才,每個人都有他傳統的這種道德的觀念,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比如說我剛剛講的,講究廉潔,講究勤奮,講究踏實,而不要去虛誇,浮誇,不要去貪腐。如果大部份的人都是這樣的話,那對整個社會當然有很大的影響,這本來是中華文化一個傳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廉潔四川 的精彩文章:

TAG:廉潔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