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九第七天:道家的焦慮

三九第七天:道家的焦慮

這是「童人語(kidulttalk)」的第一百五十九篇

有人說幸好有道家,不然我們真的要被充滿使命感的儒家沉重死啦。

可是,道家真的洒脫嗎?

道家喜歡逃跑:老子出了關,莊子尋找逍遙。

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所謂的養生,其實背面就是無法保全自己。火熱、水溺、寒暑害、禽獸賊……與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相比,生存是更大的焦慮。

牙齒那麼堅硬,但是最後年老者留存的卻是舌頭。強梁者不得其死,反而是柔弱勝剛強。但是這個弱並不是軟弱無力,而是水一樣的堅韌。這是一種卑下的姿態,是必然彎下的腰,也是必然反彈的強,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隱忍,甚至有時會變成灰頭土臉的笑話。沒有人喜歡這樣,但是這是亂世生存的必須。

一棵樹長的筆挺就要被人砍了做傢具,長的歪扭七八就要被人砍了當柴燒。你說你應該在這樣的社會做有用的人還是無用的人呢?道家告訴你要介於有用和無用之間,這個具體操作起來就比較麻煩,在玄虛之中甚至找不到一個明確的度,也沒有人給你一個範例可供模仿,除了極有智慧的人,大家都在黑暗的未知中摸索。

適性逍遙的「性」就是一個焦慮的根源,物各有性,鯤鵬扶搖九萬里之上,蜩與學鳩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這種巨大的差異如何彌補?心比天高的萬一命比紙薄怎麼辦?便只好通過適性逍遙來解決。

但更大的命題來自於生死,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萬事萬物大小相對,大小又一致,連生死都可以齊一,還有什麼事情不可以看開?莊子鼓盆而歌的時候,消解的就是對生命消失的悲傷與恐懼,他在夢裡變成了蝴蝶,忘卻了現實世界裡沉重的肉身。

如果說儒家的焦慮是一個過程,明明白白地展現給我們看。那麼道家的焦慮則小心翼翼地藏在他們已經想明白的結果的後面,結局有多平靜,開端就有多焦慮。不相信的話,你可以用過《前赤壁賦》倒推,蘇軾想明白變與不變之前,是在為了什麼而愀然變色?

因為儒家和道家的焦慮本來就是同源的。儒家選擇直面焦慮,道家選擇消解焦慮。所以一個在現實世界裡道德倫常,一個在理想世界裡遺世獨立。

為什麼幾千年才有這麼好玩的一個蘇東坡,就是因為他超越了儒家的焦慮,也超越了道家的焦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童人語 的精彩文章:

TAG:童人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