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陽明為何影響如此深遠?且聽古今名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王陽明為何影響如此深遠?且聽古今名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朱載垕: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因念勛賢,重申盟誓。

徐渭: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 。

朱彝尊:詩筆清婉,書法尤通神,足為臨池之模範。

王世貞:伯安之為詩,少年有意求工,而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於法;晚年盡舉而歸之道,而尚為少年意象所牽,率不能深融而出於自然。其自負若兩得。 文章之最達者,則無過宋文憲濂、楊文貞士奇、李文正東陽、王文成守仁 理學之逃,陽明造基。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飛瀑布岩,一瀉千尺,無淵渟沉冥之致。

李贄:陽明先生在江西與孫、許同時,則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與胡端敏、孫忠烈同舉鄉薦,曾聞夜半時有巨人文場東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見,則在浙江又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誠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間不待請兵請糧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時有一朝廷,若不見有朝廷為胡虜所留者。舉朝晏然,三邊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無有,此則于少保之勛千載所不可誣也。若英宗北狩,楊善徒手片言單詞,歡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時遣人隨善護送上皇來歸。以余觀之,古唯廝養卒,今僅有楊善耳。吁!以善視養卒,則養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則先生與於與楊又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嗚呼!天生先生豈易也耶!在江西為三大忠,在浙江為三大人,在今古為三大功,而況理學又足繼孔聖之統者哉?

張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沈德符:惟王文成以理學建安壤,遂開國封,固書生之希固書生之希構矣...乃知王文成真天植異稟,其用兵幾同韓、白(韓信、白起),而見羅亦以良知余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

黃宗羲: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景昉:王新建(守仁)能用度外人,收羅甚富,如致仕縣丞、捕盜老人、報效生員、儒士、義官、義民、殺手、打手等,皆在籠絡奔走中,即土目亦為心死。大都眼高襟豁,從學問澄徹來。

魏禧: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王士禎: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紀昀:守仁勛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張廷玉:王守仁始以直節著。比任疆事,提弱卒,從諸書生掃積年逋寇,平定孽籓。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當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雖由天資高,其亦有得於中者歟。矜其創穫,標異儒先,卒為學者譏。

鄧之成:陽明以事功顯,故其學最為紮實有用。

嚴復:夫陽明之學,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為其功夫之節目。獨陽明之學,簡徑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梁啟超: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具偉大,軍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勛業。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章太炎:文成以內過非人所證,故付之於良知,以發於事業者或為時位阻,故言「行之明覺精察處即知,知之真切篤實處即行」,於是有知行合一之說。文成之術,非貴其能從政也,貴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

孫中山: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蔡元培: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三島毅:憶昔陽明講學堂,震天動地活機藏。龍崗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

東鄉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陽明。

高瀨武次郎: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

岡田武彥:修文的龍場是王陽明大徹大悟,並形成思想體系的聖地…陽明學最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它簡易樸實,不僅便於學習掌握,而且易於實踐執行。在人類這個大家庭里,不分種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實踐陽明的良知之學。

胡哲敷: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郭沫若:王陽明對於教育方面也有他獨到的主張,而他的主張與近代進步的教育學說每多一致。他在中國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大的影響。

錢穆:陽明思想的價值在於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解決了宋儒留下的『萬物一體』和『變化氣質』的問題…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與物、知與行統一起來,泯合朱子偏於外、陸子偏於內的片面性,解決宋儒遺留下來的問題。

錢穆:陽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暢此愚夫愚婦與知與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業、文章均已冠絕當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講學為性命,若饑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學風淹被之廣,漸漬之深,在宋明學者中,乃莫與倫比。

張岱年:陽明宣揚「知行合一」,強調躬行實踐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學說,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倡獨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義。

杜維明:王陽明繼承和發揚光大了中國儒學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就是要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創造人與社會的和諧;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創造人與自身的和諧。

余秋雨: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並不太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大宋十大開國元勛,這是目前最精彩的評價!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