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1895年4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清政府不斷割地賠款的行為,引起了許多學子憤怒,於是在5月2日的時候,康有為聯合在京參加會試的1000多名舉人,上書清政府,要求拒和、遷都、變法。譚嗣同聽到這個消息後,同樣擔憂著民族未來的他自然也反對簽訂合約,拒絕割地賠款,於是,第二年就進京加入梁啟超的隊伍。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的頒布《定國是詔》,決定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同年8月,譚嗣同被人推薦給光緒帝,參加變法,但此變法嚴重地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貴族的利益。然而好景不長,同年9月底,慈禧太后便趁光緒帝去天津閱兵時發動兵變,廢黜了光緒帝,此時的譚嗣同本欲求救於袁世凱,卻不料被其告發,百日維新就此結束,慈禧太后下旨捉拿維新派。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許多人曾勸譚嗣同離開,但他卻回答:「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最終譚嗣同被抓並被處死,英勇就義前他還曾在監獄上留下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這是我們眼中的譚嗣同,愛國英雄,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認為國家的興亡勝於自己的生命。但維新派的失敗不光是在於慈禧太后的抵制,還在於維新派的處事方法,做事操之過急而不以實際為本,妄想改革朝政而非審視整個朝代背景進行起義推翻,並且本身維新派的勢力,官位均不如頑固派,失敗是必然的。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同時,維新派的處事行為也不盡如人意,就說譚嗣同,其在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期間,譚嗣同曾上書「我們將外蒙古、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割讓給俄國,每平方公里收取五十兩銀子,加起來有十億兩白銀,兩億兩給日本,剩下的用來變法圖強。」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這無疑是在未戰敗時候,就將自己的土地拱手讓人的行為。倘若此事被光緒帝同意,那麼如今的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大片土地將不再為中國所有,這這一點上,譚嗣同不能說是一個英勇之人了。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從這個角度來看維新派的行為,不難發現維新派的行事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不能著眼於未來,行事過於激進,無大謀略,在這樣一幫人的帶領下,「戊戌變法」自然會失敗。

他是清末愛國英雄,為何卻建議將這一大片土地以10億兩賣給俄國?

參考文獻:《譚嗣同簡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卻起念 的精彩文章:

TAG:無風卻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