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暖寶寶燙傷癒合慢,冬季小心「低溫燙傷」!

暖寶寶燙傷癒合慢,冬季小心「低溫燙傷」!

冬季是發生燙傷的高峰期,家裡隨處可見的電暖氣、暖手寶等取暖設施都有可能是導致燙傷的隱患。尤其是危險防範意識較弱的兒童非常容易燙傷。

據了解,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今年冬天燒傷中的患者中兒童所佔的比例有所增多,特別是1至1歲半「學步兒童」燒傷增加較多。目前,兒童燒傷病區的住院人數嚴重超員,住院人數已經達到了70多個人,比往年同期多岀20多人。

燙傷處理不好會落下一輩子的疤痕,嚴重了還會引發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應該提高警惕,防止取暖「兇器」帶給我們傷害。

45℃數分鐘內即可燒傷

盡量遠離取暖設備

據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科主任婁季鶴介紹:一般45℃數分鐘即可燒傷,糖尿病及老人低於45度也可被燒傷。資料顯示,有些供暖比較好的小區,冬天暖氣片的溫度高達55℃左右。其他常見的電暖設備中,最低的對流式取暖器,表面溫度已經達到了84.2℃,而最常見的「小太陽」最高可達354.4℃!

因此,如果暖氣片在床邊,不要挨著暖氣片睡。取暖設備可以用,但一定要離遠一點。就算是已經關上的小太陽,表面鐵網的溫度也非常容易引起燙傷。特別提醒的是,電取暖器表面溫度過高,周圍也不要放床單、衣服等易燃物品。

「低溫燙傷」癒合慢

甚至需手術

還有一種燙傷叫「低溫燙傷」。冬天大家常用的熱水袋、暖寶寶就是低溫燙傷的最大元兇。婁季鶴告訴記者:「如果皮膚持續接觸60℃左右的溫度超過5分鐘,就會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往往深迖皮下組織。癒合很慢,有時甚至需要手術治療。兒童老人及糖尿病,腦中風、麻醉術後等是低溫燙傷的多發人群。」

因此,暖水袋能用,但一定要買無異味、密封性好,別買充電的。我們用的熱水袋,水溫不宜過高,稍微有些暖就可以。睡覺前,用暖水袋把被子弄熱,進被窩前拿出來就好。

那麼,一旦發生燙傷,我們該怎麼第一時間自我急救呢?婁季鶴說如果真的發生燙傷,一定要嚴格按照「燙傷急救五步法」

被燙傷後,要馬上逃離致傷環境。

傷後要立即用自來水沖洗,注意,超過1小時以上就不要再沖洗了。

在沖涼水的同時,把遮蓋著傷口的衣物往下脫,就用剪刀剪開,避免衣服的纖維會粘在傷口上,防止餘熱繼續燒傷。

用清潔的毛巾覆蓋保護傷口處。

如果被燙的地方,已經有了明顯的破皮和水泡,或者燙傷面積比較大,要立刻送醫院,讓專業醫生進行下一步的處理。

如果你問問周圍人,「燙傷後如何處理」肯定會得到各種各樣奇葩的回答,比如塗醬油、牙膏、紅藥水,還有人說把傷口插在麵粉里。真的是這樣么?

燙傷後處理誤區

//

塗醬油、牙膏、麵粉?

//

如果只是一度燙傷(沒有破皮,只有一點點紅),擦什麼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二度燙傷(已經有明顯的紅腫或水泡)以上,再塗亂七八糟的東西,既不會緩解疼痛,還會加劇傷口感染。

//

用冰敷?

//

燙傷的傷口會有火辣辣的疼痛感,冰敷會導致傷口下的血管強烈收縮,加重組織的損傷。

除此之外,更要杜絕外用鹼麵食鹽酒紅汞等。

//

燙出水泡就挑破?

//

如果被燙出水泡,一般暫時不要去掉,有很好保護和止痛作用。如果挑破容易感染、留疤;但有些比較大的水泡,或者在關節處比較容易破,也不要自己處理,需要專業醫生消毒後再處理才行。

以上緊急處理措施,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保護自己。

版權說明:我們旨在分享,尊重原創!

所有轉載均標明原始來源與原作者,如儘力核查未能發現原始出處和原作者,則默認「來自網路」。若有疏漏歡迎原作者聯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被燙傷,自己處理後醫生罵寶媽無知…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