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多少夢想,死在聽說的路上

有多少夢想,死在聽說的路上

文/蜜媽

1

娃已戴了兩年的角膜塑形鏡。卻從未親自動過手。全是由具有二十餘年隱形眼鏡實戰經驗的老爸代勞。

兩年後,娃第一次嘗試自己動手戴。從清潔準備到收拾妥當,不到半小時,打破塑形鏡很難戴的神話。

遲到兩年的親身實踐,被耽誤在「聽說」的路上。

2

兩年前,從朋友處得知角膜塑形鏡的功能時,生活的小城,對此還很鮮見。

塑形鏡原裝進口,可以抑制近視的速度,甚至對視力的恢復有所幫助。只需晚上睡覺時佩戴,白天無負擔。技術在國外已很成熟。

當時正為娃眼睛近視太快發愁,這款眼鏡的出現,不啻於為娃量身打造。在朋友的熱心幫助下,急切地帶娃去檢查、試戴,得知娃適合佩戴後,毫不猶豫地當場訂購。

定製的眼鏡很快拿到手,佩戴成為一個難題。考慮到娃從小鮮有動手的機會,操作能力明顯低於同齡人。加之又聽朋友說起,她家孩子自己練習佩戴的艱難,前期每晚得耗去一兩個小時,直叫人抓狂的經歷,讓人望而生畏、卻步。

為降低眼睛的安全風險,同時亦便捷省事,便將錯就錯,讓娃繼續缺失動手鍛煉的嘗試,由隱形眼鏡佩戴經驗豐富的老爸代勞。

這一包辦替代,便是兩年。

3

今年,娃離開生活十二年的小城,為著夢想而遷徙。

這一改變,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娃的眼睛佩戴。因為「聽說」的困難,一次也不曾給娃學習試誤的機會。

老爸要為生存留守原地,娃的眼睛也是大問題。不得已,只能兩地奔波,每晚,或者間晚,專程駕車兩小時,趕來給娃戴眼鏡,第二天一大早,又得匆匆趕回單位上班。疲累不堪,成本高昂。

由於未能按時佩戴,娃的度數陡增。正好到期該換眼鏡,省會城市的近視矯正中心,要求無比嚴格,必須由娃自己佩戴。為此中心專門集中進行培訓,分解過程步驟,突出注意事項,形成一套固定的操作流程。

方法正確,指導有效,娃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掌握了要領,很快便上手。在又一個人生的「第一次」面前,實現零的突破,戰勝畏難的自我。

4

只是,這一步的跨越,因為「聽說」的障礙,足足遲到了兩年!

生命,有多少個兩年,被如此人為的設限,耗損?!

如果沒有這一次外界環境變化的逼迫,娃會不會,一生都畏難,自己動手實踐;一生都圍困,自我的認知局限,如籠中獸般?!

「聽說」的殺傷力,竟然如此巨大,甚或,會由此改寫人生!

5

一年前,剛剛接觸到微信公眾號,為這一新媒體所吸引。遊走於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各個平台,刊發自己和娃的小文。

漸漸,不滿足於別人選稿、編輯、發布的偏愛,熱切地期待開設一個自己和娃獨有的平台。自己寫,自己編,自己發,完全聽從自己的意願。

為著如此夢想,與好友,一次又一次,交流,碰撞,甚至通宵達旦地暢談,論辯。向先行者虛心請教,經驗淘寶。尋找同盟者,試圖團隊作戰,抱團取暖。

一大圈的努力,真誠學習,雷厲踐行。信誓旦旦的決心,最終,在各種「聽說」來的困難中,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從此,在新媒體的邊緣,徘徊,遺憾,裹步不前。

直至一年後,外在環境的改變,帶來的視野拓展,終能重拾夢想,在邊學邊實踐中,踉踉蹌蹌,達成願望。

結果很傲嬌,過程也煎熬。但,並沒有聽說的那般財狼擋道。只是需要學習一些,該領域的基本門道和技巧,就會讓你,豁然開朗。

親身操作新媒體,在這互聯網+的世界,會帶給你,前所未有的體驗,與思維方式的改變。

好險,因為道聽途說,差一點,與這新時代擦肩!

6

我們的人生,有多少夢想,死在了聽別人說的路上,自己卻可能永遠都不知道!

升學時,我們聽說,進名校難以登天,最終的幸運者寥寥,怎能輪上你我凡夫庸常?於是降低檔次,謹慎選填少風險的學校。最後卻發現,比自己低幾個分數段的同學,卻進了原本屬於自己的理想學校!人生沒有重播,遺恨終身也於事無補!

就業時,我們聽說,一線城市人才濟濟,競爭慘烈,生存維艱。被嚇退,求其次,甘願蝸居蟄伏於二線、三線甚至N線小城,自詡為務實,不好高騖遠。最後卻發現,自己與此環境格格不入,違和痛苦,並不滿足,亦不幸福。

擇偶時,我們聽說,太優秀的人太搶眼,即使上蒼垂憐,有幸牽手,也難長廝守。為避免感情傷害,我們寧願將就,退而求其次,降低要求,以為如此,就上了保險。當為之付出昂貴甚至慘痛的代價時,才知道,低就湊合的情感,更不牢靠!

7

為何「聽說」,對我們的人生,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究其實質,我們把別人的信息,當作一種價值判斷;我們把別人的人生,直接照搬過來。

我們為何,會在各種各樣的聽說中,亂了陣腳,難以識別自保?

關鍵在於,我們有無建構自己內在的價值體系。

只有系統的價值體系,才能幫助我們,刪繁就簡,透過雜亂無章的現象,看清深藏不漏的規律本質。

只有特色的價值體系,才能有利我們,因事為制,對症霄壤有別的人生,做出深厲淺揭的策略應對。

8

人生短暫,歲月有限。我們沒有時間,把每個領域,都去涉獵一遍;我們沒有精力,事無巨細,都去逐個體驗。

對於「聽說」,最好的態度,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不信,因為信息、傳說,往往來源於別人的實踐和體驗。總有一些相通的體會、認識、規律,可參考,可借鑒。

不可全信,每個人的閱歷、見識、認知,都有差異。哪怕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轉述出來,也會不知不覺,加上主觀判斷與個人感情色彩。究竟是否屬實,是否適合你,需要應用自己的內在價值體系進行綜合判斷。

願我們歷經風霜的夢想,不再死在,眾說紛紜的路上!

攝影/楊學棟

小治癒|小成長|小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娃蜜媽 的精彩文章:

哪怕你是莫言、賈平凹,做平台運營也超不過夏知涼

TAG:福娃蜜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