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玉屏風散臨床新用

玉屏風散臨床新用

玉屏風散出自《世醫得效方》,由黃芪、白朮、防風三味葯組成。功能益氣固表,祛邪止汗,為玄府御風關鍵方,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似桂枝湯而不燥。主治氣虛自汗,體虛感冒。中醫學認為,反覆感冒的病人是因為肺氣虛。肺主腠理,腠理在表,肺氣虛的病人也是表虛,故應當先補肺氣以實表。方中黃芪能益氣固表,為君葯,抵禦風邪乘虛而入;白朮補氣健脾,以資水谷之源,助黃芪益氣固表止汗,為臣葯;防風走表祛風邪,為佐使,引葯達腠理,使葯在腠理髮揮作用以實表,從而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就像用屏風將人圍起來,使人免遭風邪之襲,避免感冒發生,故命名該方為玉屏風散。古人告誡虛人易感風邪者,對玉屏風散當「珍如玉,倚如屏」。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玉屏風散能提高正常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對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不僅有明顯的促進效應,還有較強的保護作用;玉屏風散既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還可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

臨床以玉屏風散或散劑、或湯劑加味應用,可治療多種疾病,收到滿意之療效。

一、治胃下垂

中醫認為,胃下垂是肺胃氣虛所致,既往多用補中益氣湯治療,但是臨床以玉屏風散加味治療胃下垂較補中益氣湯效果更佳。玉屏風散加味方葯及治療方法:黃芪20克,白朮10克,防風10克,木香10克,生白芍20克,枳實10克,砂仁10克。每日1劑,水煎成300毫升,空腹服用,每日分3次服,每次100毫升,服藥後平卧半小時。

二、治慢性腸炎

慢性腸炎屬中醫「久瀉」範疇,多由脾氣虛弱,運化失健,日久而成泄瀉。其癥狀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溏,反覆發作,長期遷延。臨床以玉屏風散加党參10克,炒扁豆10克,茯苓10克,以補脾健中止瀉。如久瀉氣虛脫肛者,加柴胡、升麻各10克;滑泄不止加訶子肉、赤石脂各10克。

三、治慢性蕁麻疹

用於肺脾氣血皆虛、正氣不固所致的慢性蕁麻疹,治宜補肺、固正、健脾、益氣、養血。臨床用玉屏風散加味,藥用生黃芪100克,懷山藥、白朮各20克,防風8克,雲茯苓、當歸各15克,白芷12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服。

四、治神經性皮炎

中醫稱為體癬。臨床用生黃芪、白朮、防風,量比為3:1:1,研細末,每次3~18克(視病情及年齡體質強弱),開水沖服,每日1~2次,飯前服用。皮癬癢甚者加蟬蛻10~30克(先煎)、明礬1.5~4. 5克;午後潮熱奇癢者加地骨皮6~12克;奇癢持續時間久者加地膚子6~15克,白鮮皮3~6克;病位在上身加升麻1.5~4.5克,下身加川牛膝3~9克。

五、治過敏性鼻炎

中醫認為多由肺氣虛弱,正氣不固,風寒侵襲鼻竅引起。以連續噴嚏、鼻塞流清涕為主要癥狀。臨床以玉屏風散加味,補肺散寒。藥用防風10克,黃芪、白朮各15克,藿香、辛夷、蒼耳子各10克。若反覆發作者加党參15克,大棗15枚;頭痛者加川芎、白芷各10克。

六、治產後缺乳

產後無乳或乳少多由產後氣血虧虛,或脾胃虛弱、運化不健,以致乳汁生化之源不足而成。臨床以玉屏風散加味,以補氣養血,健脾通乳。藥用黃芪20克,防風10克,白朮15克,党參15克,王不留行、當歸、通草各10克。若兼便溏、納減,加神曲15克;乳房脹痛、精神抑鬱者,可加柴胡、棗皮各10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中醫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鼻子為什麼總發乾

TAG:家庭中醫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