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佛教寺院僧人叩大梵鍾一百零八響的秘密

古代佛教寺院僧人叩大梵鍾一百零八響的秘密

鐘樓俗稱鍾撞堂、鍾堂、鍾台、釣鍾堂,為七堂之一。即寺廟中懸掛梵鍾之堂宇。鐘樓的設計構造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外部的重檐三滴水攢尖頂式不只是增加建築形制的美觀,而且緩和了雨水順檐下落時對建築的衝擊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巧妙地運用了力學原理形成均勻負荷。四角攢尖的樓頂按對角線構築四條垂脊,從檐角到樓頂逐漸收分,使得金頂穩重莊嚴。樓上琉璃瓦的板瓦之間扣以筒瓦,以銅質瓦河固定,更使建築穩固結實,渾然一體。

古代佛教寺院僧人叩大梵鍾一百零八響的秘密

古時與經樓相對,一般與鼓樓分家伽藍之兩翼。蓋鐘樓雖淵源於印度祇園精舍無常堂之懸掛頗梨鍾,然印度及錫蘭等地並無其制,唯我國與日本別設之。此外,依寺塔記平康坊菩薩寺條載,古制以鐘樓建於東邊。

古代佛教寺院僧人叩大梵鍾一百零八響的秘密

梵鐘的外形一般是上端有雕成龍頭的釣手,下端有相對的二個蓮華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稱草間,下緣稱駒爪;以上則分池間、乳間二部分,且乳間有小突起物並排盤繞,又連接撞座,呈直角穿插的條帶稱為袈裟,又叫六道。吊手傍有呈圓筒狀的插通內部。此類鍾多懸於鐘樓,作為召集群眾或遲早報時之用。

古代佛教寺院僧人叩大梵鍾一百零八響的秘密

寺院從早到晚叩鐘一百零八響,涵義眾生能脫離一百零八種煩惱,又鐘聲能令三惡道眾生暫時息苦,故寺院僧眾不惜慈善,遲早叩鐘。叩鐘的時分唱念叩鐘偈,一句一叩,以祈願遭受痛苦眾生聽聞鐘聲之後,可以煩惱輕、才智長、菩提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墓地十二銅人守墓之謎

TAG:歷史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