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層微課堂-流感與經方

基層微課堂-流感與經方

導讀

當前這個流感,雖然癥狀纏綿,但只要抓准了病機,治療起來也並非難事。

分享地點:基層中醫之家

分享時間:2018-01-14

分享醫生:湖南省雙峰縣健民中醫館 張健民

最近兩個月以來,流感在全國大面積流行,病情頑固,高燒反覆不退,咳嗽纏綿,有的還引發了系列慢性疾病,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對流感的治療,西醫主要是採用抗病毒和對症支持療法,而中醫治療流感卻更有特色,特別是應用經方治流感更有利於縮短療程、減少費用、減輕患者痛苦,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今晚由我和各位老師、各位同仁一起來共同探討流感的經方治療思路,也算是我應用經方的一點分享吧,不妥之處,望各位指正。

先來看這個醫案。

病例

某女,2歲半,2017-12-16診。感冒發燒咳嗽一周,經市中心醫院檢查診斷為「支氣管肺炎並支原體感染」,輸液治療三天仍高熱達38.8℃,且咳嗽,喉中痰鳴,哭鬧不寧,乾嘔,喜喝水,四肢涼,無汗,納可,大便2天未解,腹不痛,小便可,舌質淡、苔白膩,指紋紅浮過風關。

六經辯證:太陽陽明太陰合病

病機:寒邪束表,水飲上逆,上焦鬱熱。

方葯:小青龍加石膏湯

麻黃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白芍6克乾薑5克半夏10克細辛3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3克石膏20克。2付。

12-18二診。沒再發燒,咳嗽減半,痰鳴消失。原方去石膏加浙貝母10克 紫菀6克 款冬花6克,五劑。

按:《金匱要略.肺痿肺脹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云: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傷寒論》: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這兩個條文所反映的病機即是寒邪束表,水飲上逆,上焦鬱熱。與該案病機相吻合,故療效彰然。

從這個病例可以看岀,當前這個流感,雖然癥狀纏綿,但只要抓准了病機,治療起來也並非難事。

本次流感的基本特點

而要抓准病機,首先還得從癥狀入手,弄清楚這次流感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我們知道,感冒是四季都可發生的疾病。流行性感冒則是因季節性流感病毒而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頭痛、肌痛、乏力和咳嗽等,重症患者可出現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等多種併發症,嚴重者可致人死亡。

中醫自古以來就沒有流感之說。先人把這一類似疾病稱之為「疫厲」。認為感受寒邪的為「寒疫」,感受溫熱之邪的稱為「溫疫」。其實寒疫也好,溫疫也罷,都屬於外感病的範疇。《溫病條辨·寒疫論》云:憎寒壯熱,頭痛骨節煩痛,雖發熱而不甚渴,時行則里巷之中,病俱相類,若役使者然。《傷寒論》第6條亦云:「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從這兩個條文可以看出這麼幾層意思:第一、流感是外感病的一種;第二、流感有寒疫與溫疫之分;第三、溫病與溫疫不可劃等號。溫病的特點是發熱口渴而不惡寒;溫疫是感受溫熱之邪後引發的具有流行、傳染、人群普遍易感的傳染性疾病。

再結合當前流感的癥狀特點可知,此次的流感不是溫疫,也非溫病,而是寒邪所致的「寒疫」。其根本原因是秋冬季氣侯反常,至而不至、不至而至所造成的季節性疾病。

搞清了這一點,對流感的治療就會有了方向。

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癥狀可能有區別,但總不出陰陽二端。正如《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所言:「六經為病盡傷寒,氣同病異豈期然。推其形狀原非一,因人類化故多端。明諸水火相勝義,化寒變熱理何難。漫言變化千般狀,不外陰陽表裡間。」這次的流感自然也不例外。初期在表屬陽;失治誤治日久入里屬陰。三陽多見,少陰太陰也不少見,到目前為止,我尚未發現厥陰病變。

流感治療中的部分治療思路

這次流感雖為寒邪所致,但有相當一部分人,特別是小孩,經過西醫輸液或口服退燒藥後,常出現汗出口渴高燒反覆的情況,這是典型的誤治,此時癥狀就如陽明外證,《傷寒論》第182條云:「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那麼在治療上,我們用白虎湯或白虎加人蔘湯就會有很好的療效。

還有一類病人,表現岀高熱,惡寒,身痛,咽痛,扁桃體腫大,甚或化膿,口乾渴,舌紅苔黃,脈弦滑等三陽合病情形,這種病人是不宜發汗而治的,我常用陶氏柴葛解肌湯加減,療效不錯。

再有一類病人,高熱伴嘔吐腹瀉癥狀,我將其視為協熱下利,多釆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半夏,泄瀉重者加入升麻、車前子,取升麻升清解毒、車前利濕之作用,上下分消,同時配合中藥敷臍效果很好。

另有一些體質壯實的病者,除高熱外,身痛表現得尤為突出,而且無汗,那麼大青龍湯又是首選,往往一劑汗出、熱退、痛止。

其次便是老年人,其臨床表現除一般感冒癥狀外,最為明顯的是精神極度疲乏,脈微弱,追朔這類病人平素大多是陽虛體質,那麼麻附辛湯就是其基礎方。

在這次流感治療中,作為一名中醫,我充分發揮中醫的長處,採用多種中醫適宜技術也得到了很好驗證,一般對於嬰幼兒我常先採用耳尖、少商放血,足底敷貼以解決高熱,然後再辨證選方用超微中藥研粉貼敷大椎、肺俞、神闕等穴位,或中藥溶水後經直腸注入,或艾灸穴位等基本能取得預期療效。

當然,應用經方治流感僅是流感治療中的一種方法。國家衛計委在2018年1月10日發布了流感治療指導意見,他們將中醫治療流感分成五期處治,即風熱犯肺、熱毒襲肺、毒熱壅肺、氣陰兩虛和正氣虧損。把這次流感完全當作了溫熱病來治,這雖有專家們的理由,但驗之臨床卻並非有多大的代表性。中國地域寬廣,氣侯環境有很大差異,對疾病影響自然是很大的。而中醫是講究整體觀的,所以作為一名中醫人,就應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牢固樹立中醫思維,而不應以西醫觀點來對待中醫,搞得中不中,西不西。只有這樣,中醫之花才會在我們心中盛開,中醫之果才會入口甘甜,讓你時時感受到中醫的無窮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貫基層 的精彩文章:

基層微課堂-如何學好《傷寒論》

TAG:醫貫基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