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路裁縫店定製服裝流行:「服裝顧問」和「老裁縫」差別那麼大?

網路裁縫店定製服裝流行:「服裝顧問」和「老裁縫」差別那麼大?

如果說前兩年,市民對於「做衣裳」還停留在「便宜」「款式老」等印象中,認為扯布做衣裳是媽媽輩才會幹的事,或者最多是旗袍等特殊衣服,那麼從去年下半年起悄悄流行起來的服裝定製尤其是互聯網服裝定製顛覆了這一概念,俘獲了不少年輕人的心。

記者近日走訪無錫服裝定製市場,發現臨近年底原本扯布做衣裳的旺季卻不一定旺,傳統「老裁縫」和時興的「服裝顧問」銷售天差地別,一個月里的銷售差距超過4倍。

反 差

「裁縫店」搬上網路 地鐵站里打廣告

最近路過地鐵三陽廣場站的市民如果留意牆上的廣告牌,一定會看到一家名為「**裁縫」的店鋪廣告,主打的就是個人西服定製。

在淘寶、大眾點評等APP上搜索無錫本地的服裝定製店,該店必定在第一頁就顯示出來。淘寶店內顯示最便宜的定製西服為1580元一套,最貴的2280元,採取的模式一般為上門量體裁衣,也可以自己量後在網上下單,如果不合身可以免費修改。一位體驗過的顧客告訴記者,進店後店員詢問他喜歡的風格,推薦店內的款式。儘管在無錫量尺寸,不過衣服不是在無錫做的,要送到上海裁製,需要15-20天的時間。面料摸起來應該是高檔面料,柔軟舒服。

從該店店員口中了解到,這家店兩年前才來無錫,主打的就是西服定製。現在,一個月銷售額平均有20萬元。店鋪客人主要分三種來源:會員制、老客戶介紹、網上O2O,比例基本在20%、40%、40%。

「布碼頭」大受衝擊 臨近年關冷清清

說起「扯布做衣裳」,無錫人幾乎都會想到一個地方:後西溪布料市場。這個已經有20多年歷史的「布碼頭」,以往每當臨近春節裁縫們都忙得喝不上一口水,今年卻冷冷清清。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後西溪布料市場,市場也經歷了一番調整,一樓增添了一些小吃鋪面。從布料市場的門走進去,一樓樓梯旁邊的店鋪堆著大量的布匹,燈光昏暗。一家裁縫店模特身上穿滿了各類大衣,裁縫鞠曉紅在跟兩位剛來的中年顧客聊天。

再往上就是各類布料市場,原本的老商戶「板藍根」去做了市場管理,辦公室搬到了一樓,他自己的「板藍根」布料由對門的「小潘布料」接手,兩個店鋪一個掛滿了做大衣的羊絨、駝絨等高級面料,一個則以做褲子、西裝等布料為主。「小潘」在這批老商戶里算是比較年輕的一個,會外語,曾經被媒體報道做老外生意的就是她。如今,仍然有不少老外找她定製西服,一套加布料加人工才800元到1000元左右,款式也緊跟流行的商務休閑風格。但饒是如此,如今「小潘」的生意也不好。「比去年差了30%吧」,潘阿姨很無奈,她覺得主要是電商衝擊太大,雖然自己做衣服比商場里便宜,可是比起淘寶等網店來就貴了不少。

原本每到年底都大賣的羊絨大衣,今年卻因為無錫開出了太多的羊絨工廠店而受到了衝擊。這些工廠店裡一件大衣只要兩三百元,雖然布料有差異,但是比扯布做衣裳的加工費都便宜。潘阿姨說,如今一個店的月銷售大概不超過5萬元,主要是中老年人上門。

玩不轉網路,無錫「老裁縫」居多

市場調查

搜索無錫「服裝定製」,涉及「裁縫」、「定製」乃至「改衣」的在淘寶上僅僅有三家,分類網站上卻有58家,分類網站上基本都是以網友創建公共信息,分類網站聚合展現。從中可以看出,在無錫,主動走上網招客的並不多,大部分還是老裁縫,靠著口碑和自然客流吃飯。「一個月能做這麼多?」聽到記者說起前文中「**裁縫」店的月銷售時,無論是「小潘布料」的老闆還是現在做市場管理的「板藍根」都倒吸一口氣。但是,再聽到對方40%銷售都是由網上來的,他們又開始嘆氣。「這個老阿姨都60多歲了,每天在店裡待著,有生意嘛就做,沒生意嘛就待著,」「板藍根」指著後西溪布料市場入口處第二家布店的老闆說,這也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無錫「老裁縫」的現狀:即使是潘阿姨、鞠曉紅這樣相對的年輕面孔,也在50歲上下,不會打理網店,更老的裁縫、布老闆連智能手機也玩不轉。

在無錫,上門量體的更多還只是針對高端市場。「私人訂製」等設計師的品牌的確會成為小眾男士消費者的「心頭好」,很多經濟實力雄厚的男士買衣服時更多的是要求一種服務,購買成了享受服務的過程。以在八佰伴內某品牌定製為例,一件西裝、兩條西褲、兩件襯衫的總價要38000元,設計師上門量體裁衣,而且拿到衣服後還有一系列的售後服務,讓消費者充分享受到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定製當然好,就怕樣式太「老土」

市民聲音

對於服裝定製,老年人接受度很高,「又便宜,料子又好,我都是老顧客了。」正在跟裁縫聊天的朱阿姨告訴記者,兒子結婚自己穿的衣服,還有老伴的唐裝都是在這裡做的,大衣也在這裡做,扯了上好的羊絨布料,比商場里的強多了。

80後李小姐笑稱自己實在無法再做衣服了。前年夏天,她逛恆隆時無意間看到對面的布料市場,進去看見亞麻的布料的確好。想起自己在商場里看到上千塊的亞麻裙子,忍不住買了亞麻布料交給裁縫做。為了怕裁縫做的樣式不合意,她還專門拿了一條自己很合身的裙子去讓比著樣子做。結果最後拿到的裙子,料子是好料子,原本裙子最大亮點就是腰身修得特別好,而做出來的裙子則是穿上就拉不上拉鏈,只得閑置在衣櫃里。最後,她又對羊絨布料心動了,想著大衣應該不會太複雜。於是她帶著母親去,先給媽媽做,選了修身的中長款。「我本來想著即使做得土一點媽媽年紀大了也能穿,沒想到最後的衣服媽媽也不肯穿,完全沒有腰身,只好送人了。」

再翻看一些互聯網裁縫店的評價,「整體剪裁很利落,定製量體裁衣,面料和樣式都很喜歡。」從中可以看出,老裁縫們想要吸引年輕人的注意,除了在渠道上下功夫,「款式」也非常重要。 (晚報記者 景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南晚報 的精彩文章:

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著

TAG:江南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