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8年大陸晶圓製造產業競爭升級,12英寸月產能逼近70萬片

2018年大陸晶圓製造產業競爭升級,12英寸月產能逼近70萬片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諮詢最新《中國半導體產業深度分析報告》指出,高資本支出的晶圓廠建設項目備受業界關注,尤其是近期士蘭微、粵芯等新一批晶圓製造項目的出現,將使得產業競爭升溫,並且帶動產能擴增,預估至2018年底中國大陸12英寸晶圓製造月產能將接近70萬片,較2017年底成長42.2%;同時,2018年產值將達人民幣1767億元,年成長率為27.12%。

2018年大陸晶圓製造產業競爭升級,12英寸月產能逼近70萬片

根據集邦諮詢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自2016年至2017年底,大陸新建及規劃中的8英寸和12英寸晶圓廠共計約28座,其中12英寸有20座,8英寸則為8座,多數投產時間將落在今年。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製造產業是內資、外資及合資三種方式並存的模式,其中合資及外資部分幾乎佔去一半以上的產能,並且在先進技術對比方面,外資廠商也佔有絕對優勢。

觀察廠商布局動態,以中芯國際為首的本土晶圓廠最先進量產製程目前仍處於28nm Poly/SiON階段,雖然在28nm營收佔比、28nm HKMG量產推進及14nm研發方面皆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台積電(南京)、聯芯(廈門)、格芯(成都)等外資廠商的同步登陸布局也進一步加劇與本土廠商在先進位程的競爭。

同樣,在國際巨頭長期壟斷的存儲產業領域下,作為新進者的長江存儲、晉華集成、長鑫存儲三家本土廠商,未來也會長期受到來自國際巨頭廠商在技術專利及價格等多方面的挑戰。

大批的晶圓製造項目集中落地,考驗資源優化分配及地方資本承擔風險能力

另外,從中國政府透過產業基金推動半導體發展的策略來看,集邦諮詢預估,未來包含一期與二期在內的大基金,與地方投入資本總額將逼近人民幣1萬億元規模。

大基金目前在晶圓製造端的投資,包含企業及項目的部分有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長江存儲、士蘭微、耐威科技等,還有一些重點項目仍在積極對接中。

相較於地方資本在晶圓製造的投資,大基金參與或是準備參與的新建重點晶圓製造項目,具備相對更高的避險能力。

集邦諮詢指出,對於地方資本來說,目前真正能落地的資金相對有限,而晶圓製造項目對資本的連續性投入要求最為嚴苛,需要同時考慮初期設廠的大規模投資,以及投產中可能存在的產能利用率不高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地方政府換屆時對當地重點項目傳承性影響的不確定因素,對僅有地方資本及企業參與的晶圓製造項目來說,恐會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或領英公司頁面(全球半導體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半導體觀察 的精彩文章:

完善產業鏈 廈門半導體與台灣封裝載板企業簽署合作協議

TAG:全球半導體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