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墓究竟在什麼地方

劉備墓究竟在什麼地方

原標題:劉備墓究竟在什麼地方


三國時蜀國皇帝劉備,其死後所葬的惠陵,至今仍然依傍在旁。從現有的材料看,從未見惠陵被挖掘過的文字記錄,甚至還有盜墓者進入惠陵被神鬼嚴懲之傳說。這就讓後人產生了疑問:歷來皇帝陵墓鮮有不被盜挖的,為何此墓卻完好無損?難道真的有神仙保護嗎?顯然這只是後人杜撰出的無稽之談。為此,早在兩宋時期就有人懷疑惠陵並不是真的劉備墓,而只不過是紀念劉備的衣冠冢。


那劉備真正的陵墓是在哪裡?有人堅持惠陵即是真的劉備墓。史書記載,關羽敗走麥城,為東吳所殺,劉備為了給死去的兄弟報仇,親自帶領軍隊攻打東吳,然而不幸大敗。兵敗後的劉備退回到了白帝城,在公元223年四月病逝。

五月,諸葛亮扶靈柩回到成都,八月下葬。這說明劉備的陵墓確實就在成都的,並且今天的內確實也還有劉備陵墓的建築。《三國志》記載說,劉備死後,屍體由奉節運回成都,後與甘夫人合葬在惠陵。《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仟蜀漢的觀閣令史,專門負責文獻檔案的管理工作,則他關於劉備墓地的記載必定是可靠的。


1985年,陳劍提出劉備應足葬在奉節。他認為,劉備死於四月,八月時下葬,並且是由奉節(即白帝城)運往成都。這裡的四月和八月按照古時汁月方式應是農曆四月、八月,則此時的四川,正是酷熱的夏天,溫度極高,屍體最容易腐爛發臭。更何況,白帝城與成都之間相距千里,又都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和崎嶇難行的山路,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即使是單行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若是大軍扶靈柩而行,該用多長時間才能抵達成都?


此外,當時幾乎沒有防止屍體腐爛的保鮮技術,一些民間的所謂的可以防止屍體腐爛的方法經專家的鑒定其實都是沒有效果的。這樣分析,劉備屍體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必然已腐爛不堪了。諸葛亮怎麼可能拉著腐爛的帝王屍體,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時間去長途跋涉,非要劉備葬於成都?這顯然不合情理。陳劍還指出,宋元以來的典籍和地方志大都記載說甘皇后葬仵奉節,而據《三同志》所載,劉備是和甘皇后合葬的,然而在惠陵中卻沒有甘皇后。這就表明劉備應該是和甘皇后一起葬在奉節。


此外,歷史上還有很多關於劉備葬於此地的傳說,近代還曾在奉節城內發現了多處人工隧道口,很像是墓道。文物驚測隊曾經使用超南波開展物探,發現在隧道所通往的當地人民政府大院內的地底深處,埋藏了兩個建築結構,分別為18米到15米,高5米,專家分析認為它們很可能就是劉備和甘皇后的真墓。

堅持惠陵說的學者又對此提出反駁。他們引《三國志.先主甘皇后傳》關於甘皇后的記載說,甘皇后死後,被葬在今湖北江陵,後追謚為皇思夫人,並欲遷葬於蜀。然而甘皇后的靈柩還沒有到,劉備就死了。之後護送劉備靈柩歸成都的諸葛亮在途中給後主上奏章述及此,認為甘皇后「宜與大行皇帝合葬」,並告太廟。可見劉備確實是和甘皇后合葬於一處的。


此事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有非常明確的記載,陳壽生在蜀地,又在蜀國為官,怎麼會把國君的墓記錯?另外還有人說,秦始皇於酷暑死亡卻也千里迢迢地運屍歸葬成陽,劉備為何不可?並且如果說秦始皇時期還沒有較好的防腐技術,400年後的三國時期,防腐技術必然是大有發展的,因而說因天熱而不可能運屍回成都,理由並不足信。更何況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說劉備歸葬成都。


近來,又有人提出劉備墓是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地處牧馬山、彭山腳下的蓮花村依山傍水,並且向來被看作是風水寶地,是古人墓葬的最佳選擇之地。並且,牧馬山當時是劉備的養馬場,劉備手下有四名心腹都是彭山人,因此說蓮花村是其墓所在具有可能性。此外,牧馬鄉的蓮花村自古就有皇墳的傳說。附近的農民也說他們村裡大部分都姓劉,都說皇墳里躺著的是劉備。


但是僅從地理位置的優越來判斷劉備墓就在蓮花村也不充分,明顯的疑問在於:就是蓮花村與成都相距很近,劉備屍體運往成都安葬不合理,難道運到蓮花村就合理嗎?


歷史上還有一個傳說,認為劉備當年病死在白帝城,就在那裡被安葬。對此人們解釋說,二三國時期正是歷史上的亂世,這個時期的皇帝,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他們都要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破壞以及被後世盜墓者所毀。出自這樣的心理,在劉備出殯時便四路進行,以求死後能得安生。

帝王都願意自己死後依舊能享受到安樂的生活,然而他們的神秘和歷史對其葬地的記載卻讓後人陷入迷霧之中。至今,各種傳說虛虛實實,撲朔迷離,人們對劉備的陵墓依然在猜測不已,來揭秘吧不妄下定論,只能等待考古學者的進一步發現方能撥盡眼前迷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傳說中南美大隧道寶藏有哪些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