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跑道上「遠航」

在跑道上「遠航」

求學受挫踏足田徑

遠航出生時窒息難產,「我出生的時候差點死掉……」「媽媽懷孕11個月時,還沒出現分娩跡象。她冒險生下了我,而我卻因為宮內缺氧生命垂危。」從父母口中知悉自己出生故事的遠航,始終感念自己的幸運和母親的勇敢。

被醫生搶救過來的她,直到2歲時才被父母發現右手習慣緊握成拳、右腿行走姿勢奇怪。曹國華說:「一檢查才知道是出生時就有問題,左腦損傷了,沒有及時發現。」「腦癱」,這是當時醫生給他們的「判決」。

但慶幸的是,遠航的父母還是坦然地接受了這個現實,遠航的爸爸工作很忙,平時更多的是媽媽照顧她。她的父母並沒有像許多殘疾孩子的家長那樣,整天催促她去鍛煉,或是帶她去做那些熬人,卻又未必能有多少效果的康復治療。他們更多的是順著小孩子貪玩的天性,讓她在玩耍中鍛煉自己。

小時候,游泳、羽毛球、溜冰,媽媽都會帶著遠航去嘗試、去玩,遠航也很好動、貪玩,每次媽媽一說帶她去玩,她都會迅速去拿來自己的小包包,站在媽媽面前,等著出去,媽媽看著她:「動作那麼快!」

那時候,她的媽媽留著差不多到腰的長髮,為了訓練遠航的右手,媽媽就讓她玩自己的頭髮,學來扎辮子,而遠航也覺得媽媽的頭髮挺好玩的,經常沒事幹就去玩媽媽的頭髮。

到了該讀書的年紀,遠航跟別的小朋友一樣去讀書了,然而,踏進校園的她開始漸漸感受到了大多數殘疾孩子都難以避免的問題——被同學笑,因為她要用左手寫字,而且走路也不方便。從一到三年級,遠航都是班長,4年級以後,因為同學們的「有色眼光」,她的成績開始下滑,也不再擔任班長了。

有一次,遠航又被同學嘲笑,她積壓了許久的情緒終於「爆發」,直接一拳把黑板打了下來,班主任見狀,氣憤地說:「明天把你父母叫過來!」,這時正好校長巡視,路過他們班,遠航見到校長,就大聲地說:「同學們笑我,老師也不管,」校長聽了,二話沒說,把她的班主任直接叫到了辦公室。事後班主任也不好意思再對遠航提讓她父母過來的事情。

10多年過去,遠航依然對這件事印象深刻,她說,那是她人生唯一一次發那麼大火。是啊,遠航說得對,一般人是難以體會一個殘疾孩子面對歧視、嘲笑的心酸與痛苦的。

年幼的遠航也就這樣開始有了自己的心事,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跟別的小朋友會不一樣,但因為知道父母肩上生活的擔子已經很重,她並沒有去問父母這些問題,而是自己憋在心裡。她也漸漸變得自卑。課間時間、做廣播操的時候,她都只是獨自坐在教室里,不愛動,平時也不怎麼跟同學說話。

幸而到了初一,遠航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機,臨近期末的時候,她忽然接到通知,殘聯有教練要來學校選運動員,她原來就已經在殘聯登記在冊,所以也去了。沒想到,屬於肢體三級殘疾,當時連站都站不穩的她卻被教練幾乎是一眼就挑中了,覺得她適合短跑。「可能是因為我當時比較調皮吧。」遠航開玩笑說。她也就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運動生涯。

其實,遠航並不喜歡跑步,但她對田徑隊的新環境感到好奇,覺得換個環境可能也挺好玩的,而且她也希望通過訓練,能改變現在的走路方式,讓自己不用那麼辛苦。而作為她的父母,雖然對運動員這個職業不怎麼了解,卻並不希望女兒去做運動員,他們跟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覺得還是讀書有前途。而遠航自己還是希望嘗試。於是,12歲的遠航離開了父母的悉心呵護,走向了教練的嚴厲指導。

遠航當時雖然身體條件並不太好,但就是這樣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看在識人無數的教練們眼中,卻暗藏著可被挖掘的巨大潛力。如今已經帶了遠航12年的鄒建成教練說,當時他們是把所有適齡的,登記在冊的殘疾運動員都集中在一起集訓,在集訓中,他們發現,遠航這孩子雖然完全沒有訓練基礎,跑步100米要跑30多秒,但她訓練起來特別刻苦,有培養潛能。於是,教練便將遠航留下了。很順利地,遠航沒有經過市隊的培訓,被來自廣東省隊的教練直接吸收到了廣州。

初到田徑隊,跟所有人一樣,遠航對田徑隊的訓練和生活不怎麼適應,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教練和隊友,很是想家。作為教練,鄒教練一方面在訓練上耐心指導她,另一方面教育她:「不要老想著自己是殘疾人,要人照顧,你在『殘疾人』後面還有三個字——運動員,殘疾人運動員的要求是跟一般殘疾人不一樣的,你要對自己有所要求,要堅強,要能吃苦,要經得起失敗。」在教練和隊友們的幫助下,遠航逐步適應了隊里的生活。鄒教練說:「訓練腦癱運動員需要比訓練一般的肢殘運動員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心血,因為他們本身身體的很多地方都是不受自己支配的。同時,運動員自己也要付出更多,吃更多苦。」的確,對於遠航來說,她之前完全沒有訓練基礎,而且還要面對自己右肢的缺陷,剛開始訓練的艱難可想而知。

田徑雖然看起來只是下肢在跑,但其實是要訓練全身各組肌肉的力量的,這樣才能使身體協調,跑出更快的速度。他們用不同重量的鐵餅來訓練手的力量,當時教練給遠航右手的訓練方法,是讓她右手拿鐵餅的重量比左手減半。但那時的遠航右手都拿不了鐵餅,於是她自己想了個辦法,把右手插進鐵餅中間的洞里,這樣就可以拿起鐵餅了。

遠航的家在高明,她平時在廣州訓練,一年都回不了幾次家,她經常晚上跑到宿舍外面的電話亭打電話回家,電話經常一打就一個多小時——今天幹了什麼,教練說了什麼,自己吃了什麼……全部一一向媽媽「彙報」,電話那邊的媽媽聽著她的「長篇大論」,經常忍不住說:「我都挺服你的,說那麼多,口不幹的?」遠離家的孩子,也只能通過這種「煲電話粥」的方式緩解對家的思念。

遠航就這樣度過了1年多。

(本文刊登在《蝶變——南粵優秀殘疾人運動員風采錄》)

(需要轉載本文請註明出處)

作者簡介:陳楠,廣州市作協會員,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會員、廣州殘疾文學愛好者協會副秘書長,2004年開始文學創作,作品散見於《三月風-廣州殘疾人文化專刊》、《羊城晚報》、哈爾濱《新青年》雜誌、廣東省殘疾人作家文學作品選《花開有聲》、《東莞日報》、《珠海特區報》、一加一(北京)殘障人文化發展中心的《有人》雜誌,共發表作品近50篇,出版和發表文章近20萬字。

2008年12月出版個人專輯《路在腳下 夢在遠方》。

2016年9月參與廣東省作協殘聯分會組織的報告文學集《蝶變——廣東省優秀殘疾人運動員風采》采寫工作。

2016年11月起任廣州殘疾作家(文學愛好者)協會年刊《珠江左岸》責任編輯。

2016年12月,個人專輯《我思 故我在》入選廣州市殘聯「詠心集」系列叢書,2017年已出版。

獲獎情況:

2012年4月,《給生命寫個嘆號》獲廣州市殘疾人第十七屆世界讀書日讀書心得徵文優秀獎。

2016年1月,《光彩照人的背後》獲廣東省殘聯「讀書益智」徵文比賽一等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楠木青青 的精彩文章:

TAG:楠木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