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國有一塊自認為最恥辱的中國石碑,韓國國王見了它都要祭拜

韓國有一塊自認為最恥辱的中國石碑,韓國國王見了它都要祭拜

我們與朝韓之間的關係很是微妙,其實韓國最早的政權箕子朝鮮來自於紂王的王叔箕子,建都在平壤一代,後來箕子朝被燕國人衛滿所滅,後來漢武帝滅了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設立了樂浪等漢四郡 。也有很多文物、史書的證據證明整個朝鮮半島文化受到中國影響極大,甚至有一說,當年楚國被滅,有大量楚人逃難到了朝鮮半島。

而到明清來往更加密切,高麗每年都有使節團來訪,甚至祭祀或者重大節日的時候也會派出使節團使節團。其實整個半島的文化氛圍是以說中文、寫漢字或者用中國的東西為榮,像今天首爾原名就漢城,而在首爾附近有一塊篆刻著「滿、蒙、漢」三種文字的石碑,上面清朝的寫著「大清皇帝功德碑」7個篆體漢字。但是對於現在的韓國來說,他們覺得是恥辱,因為韓國現在一直想擺脫中國文化影響的痕迹,即使在文物、史書記載等證據都願意承認。那為何韓國首爾有這塊碑呢?

這就要說到1637年時,皇太極出兵征服朝鮮,並要求國王為他立碑表示朝鮮歸順清朝,同時也是為了震懾朝鮮的統治者。被打敗、征服,當時的朝鮮仁祖只能下令修建了這塊石碑。完成之後,朝鮮國王還要對它行三拜九叩的大禮,因此他們才將這塊石碑視為「國恥碑」。

而在滿清之前,韓國就是明朝的藩屬國。明朝末年,皇太極派兵攻打朝鮮,佔領了朝鮮的首都漢城(今首爾),以確保自己無後顧之憂。國王被迫降清,最後就成了滿清的附屬國。到了清朝末年,腐敗落後的清王朝成了西方列強的瓜分對象,國力漸弱。在1894年,中日之間的甲午戰爭以日本勝利告終,日本也是搖身一變為亞洲最強的國家,日本也成為朝鮮的新宗主國,此時的親日派便趁機投靠日本,在1895年2月韓國的親日派推倒了這塊石碑;1913年,石碑又被重新立了起來;1956年,韓國將這塊石碑稱為國恥碑,重新埋到地下;1983年,韓國為警醒後人,又把這塊石碑立了起來;2007年,韓國的激進主義者,給這塊石碑噴上紅漆。

結語:對於韓國對於這塊恥辱碑的反覆行為,你是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就點關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號當鋪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7號當鋪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