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年開建!小南山公園改造規劃設計方案出爐!360°效果圖美翻你

今年開建!小南山公園改造規劃設計方案出爐!360°效果圖美翻你

近日,小南山公園改造規劃設計方案

已經市規委會研究原則通過

作為蚌埠的母親山,

小南山的歷史變革

就是蚌埠發展的一個縮影和見證。

但是隨著時光的腳步

小南山公園相較蚌埠其他幾個「小兄弟」

發展明顯滯後

我市高度重視對

小南山公園的改復建

南山兒童公園及周邊地塊景觀提升改造工程

已經列入今年計劃新開工項目

總面積約10公頃,建設年限為2018-2019年

總投資10000萬元,年度計劃投資7000萬元,

市住建委委託東南大學精心設計,

小南山公園的春天來了。

一組效果圖

讓蚌埠發布的小夥伴們先睹為快!

小南山公園改造規劃設計效果圖

規劃總平面圖

規劃保留、復建及新建建築與構築物

四面打開,還山與城

小南山北側效果圖

小南山東側效果圖(自津浦大塘紀念碑亭西望小南山)

小南山南側效果圖(科學館前廣場景觀規劃效果)

小南山西側效果圖

小南山公園歷史沿革梳理

建園以前(1929年前)

開埠之前

小南山是蚌埠的母親山,蚌埠還未成市以前,人們便在這附近聚集。繁衍生息,滄海桑田,乃有蚌埠。

津浦鐵路建設期間

蚌埠集以南的蚌山余脈延伸向淮水的岩石灘,成了架設鐵路建立墩基的最佳位置。正因為有了小南山,火車才能從蚌埠穿城而過,古渡漁村才能成為安徽第一個建市的城市。

1911年——小南山戰役

1911年12月2日,淮上軍在安徽蚌埠布防,阻截張勳,史稱「蚌埠小南山戰役」。正是因為這場阻截戰鬥,讓張勳放棄了佔據蚌埠做整頓後再返南京的念頭,意義重大。

1916年——西麓建「寄園」

寄園,原名奇園,位於南山西麓(原南山賓館處)為蚌埠第一座私人花園該園座東朝西,佔地面積約五畝。園內遍植奇花異草,是蚌埠最早跳交誼舞、吃西餐之處,人們稱之為寄園遊藝場

1924年——民眾教育館

1924年,安徽省教育廳開在蚌埠南山西北麓(現一實小處)正式設立安徽省立通俗教育館,後被改為日本國民小學現為一實小

二十年代——勤民小學

始建於1917年的勤民小學,於二十年代遷入小南山東北麓,該小學以「為辛勤的老百姓辦學」為宗旨,定名「私立勤民義務小學」,成為今天蚌山小學的前身。

建設興起(1929-1949)——民國時期

1929年——建設「中山公園」

1929年初蚌埠建設方案制定後,時任北伐軍第六路總指揮的方振武將軍組織在小南山建設中山公園。小南山辟成的第一座蚌埠城市公園,是城市走向現代文明的標誌。

1931年——山頂塑馬祥斌銅像

「馬祥斌銅像」矗立在蚌埠南山,由近代雕塑家江小鶼雕塑而成,塑像面朝東南,白色大理石基座,像高2米左右。日佔期間,銅像被毀。

1932年——北麓設消防隊,山頂建瞭望台

公園大門西處,由市警察局設立消防隊,山頂處修建一座方形「瞭望台」,實際是方形建築,無頂蓋,四周留有窗孔,上方設警鐘,可環顧蚌埠街市區。這座踞於小南山之巔的「瞭望台」,它與山體一起構成了蚌埠的地標

1932年——北麓建公共體育場

在中山公園門東的空地建成蚌埠第一處公共體育場。體育場東邊,建有一座10米多高的方形鐘樓,這裡成為全市公眾集會的地方。

1933年——南麓建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1933年,第十七軍軍長徐庭瑤駐守蚌埠,於小南山南麓立古北口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公墓建成後,蔣介石率何應欽等國府政要親臨致祭。抗戰勝利後,紀念堂被改為忠烈祠,逐漸成為市民集會、娛樂場所,成為標誌性建築之一

1938年——東麓修建日本神社

1938年2月20日,日軍佔領蚌埠,作為控制全市的制高點,首先佔領小南山。後來,日本人毀壞馬祥斌銅像及烈士公墓,在馬祥斌銅像的位置修建了神社(1945年抗戰勝利後,由日軍自行拆除)。同時,在小南山東南面(老市政府位置)設置日本駐蚌居留會、日本國總領事館,在小南山西南修建了一座祗園寺。現在山的東坡和南坡仍能找到遺留的石碑和被損毀的石雕。

1942年——南山公園再次改名為中山公園

1942年10月10日,蚌埠南山公園再次改名為中山公園,汪偽省政府舉行正名典禮。偽省主席高冠吾為公園題辭。

1944年——大塘沿岸霍亂

1944年夏全市霍亂流行,大塘沿岸的人家受害最為嚴重,居然有的人家死絕戶。昔日大塘公園一帶又成了亂墳崗,有首民謠中說「大塘變成了活閻王」!

1946年——山頂東側建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碑」

1946年10月10日,市政籌備處為紀念抗戰勝利,命工務局在日軍拆除神社處(馬祥斌墓舊址),山頂東側建立「抗戰勝利紀念碑」,其氣勢似可與瞭望台相比。依山勢還建上下兩層平台各一方,大燈兩座,小燈14座,磚砌欄杆176米長,花牆191米長,台階一座,至今遺存尚在。

1946年——山南開闢「勝利路」

市政籌備處主任李品和在籌備建市過程中,重視市政建設。1946年5月,在小南山以南開闢了一條貫穿蚌埠東西全境的馬路,為紀念抗戰勝利,命名為「勝利路」。

1946年——提議將津浦大塘開闢為公園

1946年3月,城市的生態綠化工作提上日程。轄屬蚌埠市工務局的園林事務所,在同年12月,提出將津浦大塘開闢為蚌湖公園。但因時局動蕩,經費無著,原先的計劃不了了之。這段時期內,在大塘南岸陸續形成了一片棚戶區。

1947年——蚌埠正式設市,體育場舉行慶祝大會

1947年元旦,經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批准,蚌埠市政府即日成立,李品和擔任市長。蚌埠正式設市,成為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當日上午10點,在小南山北麓的體育場舉行了慶祝大會,晚6時舉行了提燈遊行大會。

短暫復興(1949-1966)——建國初期

1949年——體育場慶解放

1949年3月3日下午,蚌埠全市5萬人集會體育場隆重慶祝蚌埠解放。這一解放大會同時又是動員全市人民支援前線,支援全國解放的動員大會會後舉行了提燈遊行

1951年——整修南山公園

1951年蚌埠市人民政府成立「公園整理委員會」,開始修整公園,在山西側修建四角亭,在山東側水塘種植荷花,山南建花房、金魚池等。同時,在山南開闢兒童樂園

1952年——開通中榮街

1949年至1952年經濟恢復時期,以勝利路、緯三路為主幹道,大馬路、二馬路、交通路為次幹道,開通了勝利路至二馬路的南北道路中榮街。

1956年——進一步擴建南山公園

1956年,公園面積由6.6公頃擴建到12公頃,打開了勝利路的南大門開闢門前廣場紀念堂(忠烈祠)成為公共會客廳,11月建成噴泉,同年建花房2幢,小型游泳池2個,面貌煥然一新。

1957年——大塘公園初成形

1957年秋季,市委市政府組織全市人民義務勞動,大塘的土方被再次挖填,並堆置到塘中間形成小島。1958年7月,公園初具雛形,8月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1958年——劉少奇親臨南山公園

1958年,在小南山東南坡正式成立小山公園動物園。同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劉少奇在蚌埠曾親臨南山公園觀賞。

停滯混亂(1966-1980)——文革時期

1966年——更名「延安公園」

「文化大革命」以後,大塘公園也受到影響,不僅更名為延安公園,更一度被迫停止開放,直到1970年。1973年,在多方努力下,這裡恢復了大塘公園的名字。

1971年——南山賓館建成

1971年,南山賓館建成,地處市商業中心南段,毗鄰風景秀麗的珠園和南山公園,曾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接待賓館。這裡曾多次接待過黨政國家要員,舉辦過國家級、省級大型會議。

1972年——建市電視台、辦公樓

1972年,在公園舞廳處建造市電視台和辦公樓。

1975年——開挖地下人行通道

1975年9月,在南山公園和大塘公園之間開挖的地下人行通道竣工,長164米,高3米,寬3.2米。1976年2月4日,因發生造成踩踏事件而關閉。

最後回暖(1980-2000)——八十年代後經濟復甦

1981年起——更名「南山兒童公園」,進一步完善

1981年6月,市政府批更名為南山兒童公園,也是全省第一座兒童公園,先後建成桂花園、兒童樂園。 1985年6月,北門內的大型群雕「戲珠」落成,山頂茶社及長廊亦同時建成。7月,山南盆景園建成,內有涼亭、長廊、花房、曲橋、水池、花台和假山等建築。此後,園內又修建了圓球餐廳等設施。

1981年——大塘公園建設突飛猛進

同一時期,大塘公園的建設也突飛猛進, 1981年,建成遊船碼頭。1982年,在塘中島上建成鋼筋混凝土的八仙亭。1983年,建成九曲橋三角亭,在公園東南角建梅園。1984年,時任省政協主席張愷帆為公園題寫「大塘公園」園名。1985年2月,溜冰場改為童車場。此後相繼建設具有傳統古典建築特色外觀的醉仙樓餐廳,與西南側八仙亭遙相呼應。

1993年——大塘公園清淤

1993年5月大塘公園進行了建園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徹底清淤。

1999年——更名「珠園」

1999年,市政府對大塘公園及周邊地區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並將大塘公園更名為「珠園」,實行免費開放,還綠於民。園內改造後的主要景點有風荷橋、八仙亭、醉仙樓,東三亭兩廊、西三亭兩廊、南大門牌坊等。

走向失落(2000至今)

自南向北望小南山現狀

全面復興 2017起

改造後整體鳥瞰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蚌埠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蚌埠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