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

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

農曆十二月為「臘月」,古時候也稱「蜡月」。

臘月的由來

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余月、極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即南北朝時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漢族民間都要獵殺禽獸舉行大祭活動,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這種祭奠儀式稱為「獵祭」。

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此風俗起源於秦漢時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下令制定曆法,將冬末初春新舊交替的十二月稱為「臘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臘日」。

臘月的習俗

老年間,「春節」是專指立春而言,農曆元旦叫「正旦節」,後來俗稱新年,北方人叫「大年初一」,除夕叫「大年三十兒」。從籌備到結束這段時期叫「年關」,總稱「過年」。

一般年前的準備階段有二十多天,自「臘八」至除夕,這些日子裡北方人是很忙乎的,即所謂「家無虛丁,巷無浪輩」。

臘月市

一進臘月,市面驟現繁榮,這是一年內的特有市場,叫臘月市。先是賣鹹肉(即臘肉)和粥果的,為「臘八」做準備。

過了初十,開始賣衛畫門神、掛千、金銀箔、燒紙、等等。

二十日以後,以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等物,是為「祭灶」準備的。

二十五日以後,貨物齊全,琳琅滿目,為除夕之夜做準備,價格也相對的漲高,京師諺語有「臘月水土貴三分」之說。

臘八粥

臘月初八,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臘八粥。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又稱「大家飯」,到宋代,傳說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漢族民間爭相效法,都在農曆十二月初八熬臘八粥,象徵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臘月詩詞

《臘月》

【宋】陸遊

今冬少霜雪,臘月厭重裘。

漸動園林興,頓寬薪炭憂。

山陂泉脈活,村市柳枝柔。

春餅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臘月二日攜家城東觀梅夜歸》

【宋】張栻

前日看花正薄陰,重來晴日更精神。

莫教容易飛花片,且放千林自在春。

《漁家傲·臘月年光如激浪》

【宋】歐陽修

臘月年光如激浪。凍雲欲折寒根向。

謝女雪詩真絕唱。

無比況。長堤柳絮飛來往。

便好開尊誇酒量。酒闌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餉。

休悵望。瑤林即日堪尋訪。

《臘月》

【清】朱士稚

今年臘月歸未得,獨在烏程縣可憐。

隔岸橫飛西塞雁,前門數纜下江船。

高城哀柝兵戈側,短布單衣雨雪邊。

笑語逢迎隨契托,故園何處淚潸然。

臘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

臘月二十六,春節傳統漢族民俗「燉大肉」。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

臘月二十七,過年的前夕,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等。

臘月二十八,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製過年的麵食,貼窗花。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大年三十兒,除夕是新舊交替的時刻,這天夜間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各行各業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裡打著如意算盤,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運氣。除夕夜的活動也是千姿百態——辭歲、守歲、迎歲……這種慶祝活動一個接一個。午夜一到,臘月就結束了,新的一年也隨之開始了。

臘月里,應著各種民風民俗,中國人的「年」越來越近了。一年的收穫還滿意嗎?回家的車票買到了嗎?給家人的過年禮物準備好了嗎?雞年的最後一個月了,收拾心情,準備回家過年了!

來源:唐詩宋詞元曲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

擊進入

嶺南盆景分享最有價值的盆景文化

盆景投稿:微信lnpj178

書畫交流:微信tyzw1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盆景 的精彩文章:

TAG:嶺南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