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冰花男孩」獲捐30萬隻得500元?背後真相是……

「冰花男孩」獲捐30萬隻得500元?背後真相是……

本月初

那個頂著滿頭冰花趕去上學的雲南小男孩

刷爆了朋友圈

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冰花男孩」

這是雲南昭通的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家離學校4.5公里遠,平時要走路一個多小時上學。照片上男孩衣衫有些單薄,頭髮、眉毛、睫毛全部凍出冰花,臉蛋也凍得通紅,讓人看著心疼。

還有人為他畫了一幅可愛的畫像

圖片來自網路

當大家了解了「冰花男孩」的境遇之後

紛紛獻出自己的愛心

一筆筆善款和物資接連送往當地

截至目前

社會捐助已有30餘萬元

然而,一些質疑的聲音也伴隨出現了,有網友發帖稱「捐贈機構收30萬元善款『冰花男孩』僅得500元,無法保證把捐款全部用到孩子手上」。捐助者們不幹了。而一些近親屬也對捐助款項沒有全部送達孩子手中不太理解。

對於這個說法,魯甸縣教育局局長陳富榮16日向記者解釋道,這是一種誤讀。目前王福滿家所收捐款約為8000元,全部來自個人或組織的上門捐贈。而來自全國各地的所有捐款已達30萬元左右。

魯甸全縣跟「冰花男孩」類似情況的還有數以千計。

王福滿本人收到的款項之所以不多,是因為所接受的捐款將用來救助更多類似學齡兒童。魯甸十分感恩社會各界的愛心和幫助,但如果將所有捐贈全部交付給王福滿,這種「一夜暴露」的畸形慈善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辜負了捐助者們的初心。

需要幫助的孩子還很多

王福滿所在的轉山包小學位於海拔2800多米的山頂,冬天最低溫度在零下15℃左右,屬於烏蒙山冷涼片區的高寒山區學校,也是魯甸36個邊遠貧困學校之一。

陳富榮介紹,像轉山包小學一樣,海拔2000米以上的學校全縣有45所

目前,魯甸已對海拔2000米以上的學校,每個教室安裝了2個取暖器;對海拔2600米以上區域的學校,按照每個學生1頂帽子、1件棉衣、1雙手套、1雙鞋子的標準給予保障。對全縣9000多名留守兒童進行了排查,儘力給「冰花男孩」們更好的生活學習條件。

魯甸是國家級貧困縣。2014年6.5級地震發生後,災後重建和脫貧攻堅共同展開,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近110億元,全縣還有3個貧困鄉鎮、4887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尚未脫貧摘帽。

魯甸縣委書記夏維勇坦誠,魯甸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歷史欠賬較多,有網友提出的開通校車等想法,現階段還無法解決。下一步,魯甸將重點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對只有適齡兒童在家留守、「蠶豆帶豌豆」的家庭逐一排查幫扶。

有的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也沒有爺爺奶奶,就是靠大的小孩帶小的,類似這種家庭我們都全面排查,落實監護責任。把父母叫回來一個,有困難了政府可以幫扶,但是不能把孩子都丟在家裡沒人照看。到了農村,有很多具體困難和問題,有的家庭真的是比「冰花男孩」條件還要艱難。

針對網帖質疑,昭通市青基會辦公室主任陳宇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他說,「冰花男孩」王福滿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雲南省青基會面向全省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發出倡議,啟動「青春暖冬行動」。「青春暖冬行動」幫助對象是雲南省受寒潮影響較為嚴重地區的家庭經濟困難青少年、留守兒童,「冰花男孩」王福滿是其中之一。

在捐款倡議書已經表明,幫助更多的孩子也是這個募捐項目的初衷,提出善款將以每名孩子500元的補助標準給予困難孩子。在捐助行動中,如果捐款有明確指定信息,將根據捐助人意願發放。既尊重捐贈人的意願,也兼顧高寒貧困山區學生群體的過冬問題。

公益還需進行公開透明的公示

對此,一直關注公益活動的律師岳屾山告訴記者,從捐贈流程來看,將最後的善款用於該地區困難孩子的處置方法在法律上沒有問題

從最開始的倡議書,能夠體現出捐款的目的是為了這個地區的孩子,我覺得應該按照倡議書的約定來處理,在發起的時候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這個是針對地區的而不是針對個人的,捐款人應該是注意到,並且在了解了這個信息之後才進行的捐款。

對於此類募捐活動,岳屾山建議,要做到完全公開透明,從而減少來自各方的質疑。

不管說公開募捐也好,還是私人募捐也好,只要是涉及到公益的,還是應該進行公開透明的公示

比如說我收到三十多萬,那這三十多萬的構成是什麼,對這三十多萬是如何進行支出的,管理費用,行政成本,包括具體到每個孩子給多少,每個孩子的情況大概進行一下介紹,這個孩子是不是符合他們所救助的條件等等,這些都應該進行公示。而不是簡單地說,收到三十多萬,分配給多少孩子,每個孩子多少錢,公布一個總數,這樣的話可能不夠公開,難免引起質疑。

大家都在看

來源:央廣網綜合中國之聲《新聞縱橫》、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央視新聞

央廣網記者:李騰飛

本期編輯:張燕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廣網 的精彩文章:

累!三級醫院醫生周均工作超50小時

TAG: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