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應台與安德烈

龍應台與安德烈

安德烈是龍應台的大兒子,按照現在的年紀,應該是33歲的成年人了。

但是在安德烈18歲到21歲之間,處於青春期間的安德烈卻與母親龍應台之間採取了3年的書信往來,往來的內容是在探討尚未成熟的個人價值觀和世界觀。

(龍應台文學家與他的前夫,德國博士生、外交官,共同撫育兩個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優遇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背景)。

書的內容就不介紹了,但有幾個觀點需要分享。

1、

首先是,龍應台與安德烈在探討18歲青年的世界。18歲,在歐洲國家、在安德烈的價值觀里他們這代群體,嗑藥、搖滾、音樂、女人;而在龍應台出生於1958年的個人價值觀里,學習、讀書、升學。

我想表達的是,兩個不同年代的人,在經歷著不同國情背景、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生活質量,彼此是無稽之談的對比。但母子之間卻通過對彼此之間時代的故事描述,很好的將彼此的生活有了相互之間的認識,促進母子感情的同時,也是拓寬了視野和對於彼此舉動的了解。

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觀後感,不僅反思自己。

18歲,處於足球選擇的動蕩期,堅持和放棄。在成年之際成為了困擾這個年紀的煩惱。繼續足球,卻看不到下一步,放棄足球,卻又害怕闖入社會的無助。在碾轉數月之後,還是決然放棄足球,正式步入社會,開始成人世界的生活。

不同的是,那時候,我的世界還是那麼單純、那麼無知、那麼多的不明白、那麼多的擔心和憂慮,加之足球生活的閉塞和學業的早早中斷,走出社會是需要鼓足勇氣和堅定信念的一種人生轉折選擇。

羨慕安德烈的幸福,在選擇之際有一條路始終亮著燈,很多的不解與困惑,為之打開。可以很安定、很從容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不惑。

這些,我認為是父母給予兒女最好的愛,不需要全權安排妥當、需要的只是打開兒女的心結,撒手讓他們勇敢的挑戰內心的未知。

2、

生活在德國,走遍數多過國家的安德烈,在就讀2年的香港大學生活後,有了對於香港文化與歐洲文化的對比,與母親龍應台討論過程中,從生活對比中說明兩者的不同。

「德國的餐飲中午2點-5點之間所有餐廳都關門,香港則24小時有著繁榮的餐飲文化;

德國的朋友圈在小鎮範圍內,從小學開始的朋友一直會陪伴至你高中畢業;而在香港卻不同,可以是學校里的同學,也可以是生活周圈的人;

德國的學生3點中下課後,幾個朋友可以找個咖啡店吹吹牛,喝著咖啡打發時間,等到夜幕降臨再去酒吧喝點小酒,而在香港所有的人出了工作學習外,都忙忙碌碌的,街邊找見咖啡屋很難,即便找見了也是工作方面的交流;「

這是安德烈的認識,母親龍用了文章公開的方式,讓生在香港的讀者、和不同國度的讀者們共享了安德烈的觀點(是徵求安德烈同意之後),讀者們站在不同的背景中解析歐洲文化與香港文化之間的差異。

這是一種辦法,不同角度的觀點,為安德烈提供一個去判斷、討論和認識問題的平台。

個人認為,每個年輕人都是帶著很多很多的未知逐步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世界有不同,不同的不是人的膚色和語言的障礙,不同的還有歷史背景、人文教育和生活習慣,但是這麼多的不同,都是需要我們一步步學習和碰撞,需要我們用我們的步伐去丈量和證明彼此之間的不同。

回想,現在的我們,被牢牢的枷鎖在一個環境里,習慣性的思考著所謂的人生。有沒有曾經想過,這些生活的背景和未來,我們每個人得角色又是什麼?會不會像安德烈那樣,有人告訴你,世界有所不同,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呢?又有沒有人鼓勵你,大膽的向你不知道的世界邁進呢?

3、

而這些都是對於個人價值觀的調整,18歲-21歲正式我們心智成熟的重要階段,初入社會,個人價值觀沒有穩固,需要更多的是真實世界與個人世界的碰撞。

在成長的過程中,要經歷個人價值觀與世界觀天翻覆地般的調整,這個階段,又是誰成為了我們形成的重要角色,像安德烈一樣的龍應台媽媽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9在路上 的精彩文章:

TAG:19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