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OpenStack走過「七年之癢」 ,中國門徒的陣營如今更龐大了

OpenStack走過「七年之癢」 ,中國門徒的陣營如今更龐大了

GIF

人們常用「七年之癢」來形容婚姻中出現的疲勞期。從問世至今的7年來,它逐步從青澀走向成熟,途中經歷了CloudStack的淡出、Nebula的隕落、Docker的崛起等眾多決定行業走向的里程碑事件,甚至不乏有唱衰OpenStack的言論夾雜其中。但事實證明,這項開源技術和它的眾多擁躉們依然處於「情感上升期」,OpenStack正在逐漸變成一種流行的使用規則。

在企業級市場上,OpenStack無疑是最受人關注的開源細分領域,它甚至被很多業內人士比作是開源領域的安卓,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企業級IT操作系統的主流。

來自OpenStack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OpenStack已經在超過78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中使用,管理著超過500萬個處理器核心,全球50%的財富100強企業正在使用OpenStack。

回到中國市場,OpenStack正在加速落地,僅去年一年,OpenStack的部署數量就實現了44%的增長。

OpenStack基金會主席兼SUSE行業創新、新興標準和開源總監Alan Clark表示:「2021年,預計我們市場收入會超過67億美元。」

OpenStack在亞洲市場的發展,主要來自於中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而像華為、浪潮、新華三、中興、九州雲、EasyStack、烽火通信等中國企業在OpenStack中的席位和地位正日益提升,受到全球市場的關注。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OpenStack七年發展開花結果

2006年,亞馬遜正式推出其第一個雲計算服務。由此,雲計算以星火燎原之勢開始在全球鋪展開來。

4年之後,OpenStack作為網路主機服務商Rackspace和NASA聯合推出的開源項目正式誕生,其在打破雲計算壟斷方面意義非凡,成為開源雲計算IaaS的事實標準和擁有全球最多開發者的開源社區項目。

技術變革的浪潮任誰也無法阻擋,OpenStack通過強大的社區集結了幾乎所有雲計算相關廠商相互支撐,構建了全面的生態系統。

在七年時間裡,OpenStack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發展目標,成為一個優秀的開源私有雲架構平台,而且還帶動了開源SDN和SDS的快速發展,促成了OpenFlow成為標準SDN協議之一以及Ceph成為主流分散式存儲。僅從這幾點而言,OpenStack社區及其自身軟體開發無疑是非常成功。

如今,OpenStack已經發展到包含虛擬化管理、網路 SDN、SDS 服務編排和容器管理等功能覆蓋全面的開源項目集合,並且被主流操作系統、硬體伺服器、存儲、網路、安全廠商等全面支持或集成,其將成為未來企業面向互聯網轉型時的最佳架構。

目前,已有百思買、寶馬、Comcast、迪斯尼、沃爾瑪等11個財富100強企業正式將OpenStack用於大規模生產環境部署,從而使其在市場上變得更有活力,為企業帶來革命性的轉型契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2013年Docker問世,由於其簡單易用,性能無損耗及沙箱機制,很快就流行了起來。當時就出現了容器會取代虛擬機的聲音,因此OpenStack面臨巨大壓力。

為了應對這種快速的技術革新,OpenStack基金會後來將項目管理變成了「Big Tent」模式。從此OpenStack的子項目數量發了質的飛躍,也促進了大量優秀OpenStack子項目的誕生。

在Gartner發布的《競爭格局:2017年OpenStack分發和支持服務市場》報告中這樣寫道:OpenStack和Kubernetes等主流容器編排技術的集成,將可以獲得靈活性和雲原生應用發展能力,使得OpenStack發揮更大價值。

報告強調了容器,特別是Kubernetes和OpenStack從社區、技術、企業到案例上的緊密配合,將可以從業務應用和基礎設施兩個層面來共同配合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同時,隨著OpenStack基金會關注更多地開源社區和項目,如Cloud Foundry、Kubernetes、Apache Hadoop/Spark等,頭部OpenStack企業的戰略也在趨於多樣化,為其他開源項目和產品提供更多的支持服務。

因此,未來是否具備競爭力取決於企業將OpenStack與其他相關軟體垂直整合的能力,以及產品化能力和方案組合的能力。

OpenStack的中國門徒

全面擁抱開源加速崛起

從近兩年OpenStack的發展中可以看到,在其產業版圖中來自中國的力量開始加速崛起。

去年,OpenStack基金會中白金和黃金會員新增了8個,其中就有5個是來自於中國的企業。在OpenStack基金會的24個董事成員中,包括中國台灣在內已經佔有5席,其中有兩名獨立董事。與此同時,中國還誕生了一批提供OpenStack實施服務的初創企業。

在擁抱OpenStack的中國門徒中,既有EasyStack、九州雲這樣的創業型公司,也有華為、浪潮、新華三這樣的老牌廠商;同時,像中石油、中海油、中國移動、國家電網、中國銀聯、中國銀行等一批國字頭的大型企業也都紛紛加入部署OpenStack的陣營,這充分表明了OpenStack在中國的強大影響力,以及中國企業積極擁抱開源的態度。

對於這些企業而言,OpenStack的最大意義就是在於完整的架構和成熟的IT的生態,給用戶帶來很多開放共贏的機會,通過整合上下遊資源,讓用戶有機會跟更多廠商合作,而不是被某一家廠商綁定。

另外,OpenStack也帶來了基礎設施的敏捷性,資源可以按需供應和按需進行調度,業務可以按需進行靈活擴展。在成本方面,也實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去年3月,華為晉陞為亞洲首個OpenStack白金會員。在此之前,只有AT&T、惠普、IBM、英特爾、紅帽和SUSE等國外企業才是OpenStack白金會員。

華為於2012年加入OpenStack,對OpenStack Juno及其後續版本的代碼貢獻持續提升。截至去年2月底,華為對於OpenStack社區核心項目的代碼綜合貢獻,在國內持續保持在第1位,其在全球建設了眾多基於OpenStack的多種部署模式的雲,推動了OpenStack作為企業級平台的快速成熟。

華為在全球為電信公司、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建設了許多基於OpenStack技術的雲計算平台,其旗艦產品FusionSphere是一個基於OpenStack的雲操作系統,具備基於OpenStack的私有雲、公有雲和NFV雲等各項功能。

具體項目上,比如為德國電信構建基於FusionSphere的開放電信雲、為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搭建公有雲服務的平台Open Cloud、幫助中國電信打造的天翼雲等等,這些OpenStack落地應用都是華為所承擔的。

另一老牌廠商浪潮自2014年加入OpenStack社區後,短短兩年就躋身基金會金牌會員,在OpenStack O版本,Sahara、Rally、DragonFlow等模塊貢獻全球前五。

圍繞開源,浪潮推出「雲圖計劃」, 該計劃從技術的研究與研發、方案的驗證與優化、服務的便捷與完善三個維度入手,通過平等、開放的「合伙人」框架,全力構建融合、開放、安全、共贏的雲生態版圖。

在OpenStack的技術路線下,浪潮雲海OS雲數據中心操作系統,從4.0版本開始融合OpenStack架構,囊括了InCloud OpenStack發行版、雲管理平台InCloud Manager等在內的組件,實現私有雲、公有雲、託管雲的融合。

去年4月,浪潮發布雲海OS 5.0,雲海OS 5.0全面基於OpenStack架構,並提出「F.A.S.T」雲計算產品設計理念,即功能性(Functiona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安全性(Security)和工具化(Toolchain),進一步擴展雲服務目錄,採用微服務架構,支持docker快速部署,實現用戶業務的自動感知,資源的智能管理和服務的自動化交付。

作為2017OpenStack競爭格局新晉八強之一的EasyStack,其以最初200萬融資的背景在短短三年內,與巨頭比肩這不得不讓人眼前一亮。

在OpenStack眼中,企業用戶已經不僅僅需要單一的開源雲產品,而是多種組合起來的開源雲技術構建軟體基礎設施,從而滿足企業不斷發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開源雲市場上多種技術的軟硬一體化大集成,因為降低了雲技術的應用門檻走向普及市場,而掌握了核心技術和工程化能力的開源企業將贏得市場。

基於此思路,EasyStack在開源和客戶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即通過ESCore這個由計算網路存儲核心組件+高度定製的Linux OS雲內核來滿足開源技術的發展,又採用 EsCaaS、ESCloud,ESCloud+等平台化的產品來最終解決客戶場景化難題。

EasyStack希望用簡約的產品化交付實現更多的功能,比如EasyStack基於Kubernetes+OpenStack+Linux的操作系統,垂直向下兼容各種硬體、橫向兼容多雲和混合雲、向上還能夠支撐應用,這是EasyStack產品化的重要戰略。

OpenStack在中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家戰略和創業浪潮,自主可控的政策導向極大地推動了國內企業級市場向開源的靠攏。同時,正由於OpenStack的開放與融合,讓未來企業的IT建設有機會汲取各家精華,這不僅是中國眾多企業實現雲計算戰略的基礎所在,同時也更奠定了中國在雲計算領域的影響力。在未來的道路上,OpenStack也將因中國廠商的參與而煥發出更加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科技雲報道原創】

轉載請註明「科技雲報道」並附本文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雲報道 的精彩文章:

直播答題搶百萬獎金?你的對手可能不是「一個人」

TAG:科技雲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