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陰陽五行-氣傷痛、形傷腫,寒勝則浮

陰陽五行-氣傷痛、形傷腫,寒勝則浮

《黃帝內經》: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由此可知,虛胖、浮腫皆由寒而生。

一、寒勝則浮-《內經》之解讀

1、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

形:指形體;氣:指氣機。寒為陰邪,故傷人形體,這個形指津液一類,與後面的熱傷氣相對應,寒為陰,形為陰;熱為陽,氣為陽,這就是所謂的「同氣相求」;熱為陽邪,故傷人氣分,擾亂氣機。

氣受傷,不通暢、阻滯了,不通則痛;氣不足了、虛了,就會虛痛、空痛。津液受傷了,不能夠正常代謝,寒邪所傷,水液不化,就可以出現浮腫。

因此說:「氣喜宣通,氣傷則壅閉而不通,故痛;形為質象,形傷則稽留而不化,故腫。」

2、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氣傷形:指氣先受傷,形後受的傷,而不是氣去傷的形。同理,形傷氣:指形先受傷,氣後受的傷。

3、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

按五行看此為五氣,外邪五氣會致病,體內五臟也有五氣,脾虛而導致濕、腎陽虛而導致內寒等等;無論外邪風熱燥寒濕(暑),還是五臟所化五氣,都有致病的典型特點或徵象:

-風邪勝產生動的癥狀,如動搖、肢體的抽搐;還有自我感覺的動,如頭暈目眩等等,這些動搖不定的癥狀,都是由於風引起的特點。

-熱邪致病的癥狀「熱勝則腫」,這個〖腫〗指的是紅腫熱痛之腫,是由於熱邪侵入了血脈,導致血脈運行逆亂而產生的癰腫。

在臨床上出現的癰腫、癰瘡,處方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必須活血涼血,而且還要理氣;否則,只開清熱解毒的葯,那痛腫是消除了,但會留下一個小疙瘩化不了,會永遠留下一個結,或者身體虛弱熱毒再襲時,又會在此發作,接著長瘡,因為氣血沒有通暢開,那些清熱解毒的都是些寒涼的葯,凝住了。

-燥邪致病的典型特點是干,「燥勝則干」,傷了津液則干。因干而傷了津液,津液不足而轉化成熱象,而不是燥本身產生熱。因為燥邪傷陰很快,所以熱象出現也很快。因此燥最大的特點就是傷津液。

-「寒勝則浮」,浮就是浮腫。寒邪傷了陽氣,陽氣不能蒸化水津,使得氣化無法正常運行,致使水液停留而出現浮腫。

-濕邪致病的典型特點就是腹瀉,「濡瀉」是指粘濁、大便不爽的瀉泄,是濕邪導致的。濕邪傷及了脾胃、腸胃,導致泄泄而大便溏薄。

二、人虛則腎虛,腎虛則生寒。

「人」字一撇一捺,從陰陽五行而言,也就是一陰一陽。生命來源於先天,成就於後天;先天指的就是我們的腎氣,後天指的是我們的脾氣,因此一撇一捺也可理解為我們的兩個生命之根:先天之本、後天之本。

先天之本-腎根:主一切能量的收藏,如果把人作為一部機器,它相當於兩塊電池。人之所以能運轉、運動,就是靠藏在腎中的電力;天體運轉靠的是陽,生命的運轉也是如此,而生命的陽就藏在〖腎〗中,正所謂「六陽之氣,皆發於腎。」腎是把能量藏住、閉住,然後再輸送出去,而腎中的能量來自脾胃所生 。

後天之本-脾根:人是一部機器,腎是兩塊電池,那脾就是一台發電機,脾所發的電由腎來藏,然後腎再將能量輸布到全身五臟六腑中去。

我們人體中的陽(火),藏於腎中,腎的陽(火)經過肝的提升,即肝的作用就是把腎中的能量一直提到最高的時候(午),此時真正的火就顯現出來,有了這把火,就把能量給予脾胃(火生土),因此,只有腎氣足了,才能化火;火足了,才能化土;土足了才能受納五穀。

先天之本-腎、後天之本-脾,它們之間就是這樣一個關係。人活著無外乎「吃、喝、拉、撒、睡」,「吃、喝」就是補充能量,「拉、撒」就是排出垃圾,「睡」就是積累,這五件事中「吃、喝」最關鍵,五味、五氣太過會直接傷脾胃之氣。尤其夏天,如果吃的太寒、太涼,不僅傷害胃陽之氣,而且直接傷害腎中之陽,換句話說,就是消耗了脾胃之能量不說,還直接調用珍藏在腎中的能量,因此脾胃不好的人,直接消耗腎中之真氣。

因此,飲食上要遠離生冷寒涼,否則,人一虛,腎氣就虛,腎一虛則生寒,所以,【傷於寒】,除了外感寒邪,五臟也內生五氣。寒勝則浮,虛胖、浮腫的朋友就要自省一下自己的飲食了。

三、艾灸護命三要穴-命門、關元、足三里

腎虛生寒以後,用什麼辦法治療最好?古人直接用艾火化寒,養先天。後天脾土,按五行之「火生土」,因此古人也用艾火重新建立後天脾土。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中年以後,腎氣開始衰弱,脾胃功能也就隨之下降,這時就要及時「添火」,保持腎氣充足,從而有足夠的火來使脾土生化,生生不息,這才是健康的根本。

先天、後天是人之命根,腎為先天之本,人體的火和氣藏於其中,我們首先要用艾火來補足腎氣,補腎氣選第一大穴〖命門〗;〖命門〗,生命的門戶,腎中能量藏於此,所有的火氣也由此生髮,氣是沿督脈上升至巔頂,然後再下至關元,艾灸關元-小腸募穴,即把氣收起來關住。

當腎氣充足後,我們就要養後天之本脾胃,胃之募穴-〖中脘〗就是養後天之要穴,除此之外,艾灸「足三里」,其重要性在於:

1、〖三〗代表上、中、下,左、中、右,即五臟六腑的一切疾病,都與足三里有關,同時也都可以通過它來協調。為什麼?因為人體所需氣血都由脾胃生化,而「足三里」是脾胃之大穴。

2、足三里是胃經之合穴、本穴,胃是土,而只有火能生土,火能克金,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一方面火能溫補,足三里熱了,火便能生土;另外一方面,足三里熱了,火能克金,金主秋,秋天就是衰老的開始,因此,艾灸足三里,火氣足了,就可以防寒冬,預防早衰。

艾灸順序,從上而下,先背後胸,先陽後陽,因此,就這三個護門要穴而言,先灸命門,再灸關元,最後灸足三里。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找專業艾灸人士採用「一旋、二定、三啄、四擺」之灸法;如果平時在家,也可直接用艾灸盒或者隔姜灸等方法,大家各取所需。

「寒勝者陽氣不行,為脹滿虛浮之病」。綜上所述,寒傷形,這個寒,一方面來自外邪五氣六淫之寒——外寒,比如:冬傷於寒,冬季天寒地凍卻不知保暖避寒、大熱天怕熱長時間呆在空調房、或者熱的受不了,跳進冷水中;另一方面來自飲食之寒——內寒,吃生冷寒冷之物,使胃陽受損傷及腎氣,腎虛生寒,寒勝則浮,道理便在其中了。

版權聲明:文章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傷痛 的精彩文章:

「即使生命如玫瑰註定枯萎」,願桃樂絲在天堂繼續歌唱,再無傷痛

TAG: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