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伊藤博文為何將談判地選在馬關春帆樓?有一個極其歹毒目的

甲午戰爭,伊藤博文為何將談判地選在馬關春帆樓?有一個極其歹毒目的

1895年2月17日,日本艦隊開進了中國威海衛,這意味著甲午中日戰爭以清軍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而告終。既然戰敗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參加屈辱性的談判,而擔任清朝頭等全權大臣只能是一個人,李鴻章。

大家都知道誰去日本簽訂合約,結果都被國民指著脊梁骨罵「賣國賊」。李鴻章也深知此行去日本凶多吉少,可次慈禧太后不依不饒,最終還是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 加賞黃馬褂。1895年3月14日,李鴻章一行登上了去日本的輪船。

雙方就要談判了,首先就要選擇一個談判地點,伊藤博文選擇了廣島、馬關、長崎三地作為談判地點,最終選擇了馬關。馬關也稱下關,在日本本州島的最南端,而雙方具體的位置則是春帆樓。這是一座位於小山丘上的木質小樓,面朝大海,最開始是一個醫生的私人診所,後來改為家庭賓館。

伊藤博文為何選擇這裡作為談判點呢?伊藤博文是馬關所屬的山口縣人,春帆樓是他最常光顧的地方。這裡有當時日本最出名的河豚料理店,而河豚是伊藤博文的最愛,河豚本身有劇毒,燒制不正確可能吃了後中毒而亡。伊藤博文選擇這裡,也表明了立場:拼了命也要吃下清政府這條「大河豚」。

除了上面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打開春帆樓談判房間的窗戶,就能看到海邊來往的軍艦。我們不難想像,當雙方在談判桌上陷入僵局後時,李鴻章就能看到窗外的海面來往的軍艦。伊藤博文這麼做的目的很明顯,企圖用炫耀武力來擊潰李鴻章,這是心理戰。

馬關春帆樓註定將成為李鴻章一生的傷心地,在割地問題上有一個歷史性的對話,「台灣已是口中之物,何必如此著急?」伊藤博文厚顏無恥地說道,「尚未下咽,飢甚!」談判期間,李鴻章左眼下一寸挨了一顆子彈,昏迷醒來後看到被鮮血染紅的衣服時,仰天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總之,無論李鴻章如何不情願,最後還是在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上籤了自己名字。在登船離開日本輪船的最後時刻,李鴻章對身邊的隨從憤慨說道,「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李鴻章回到天津後,向北京奏報合約已成,並派出官員將合約文件送到總理衙門,自己則稱病留津,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參考資料:《晚清重臣—李鴻章》、《馬關條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女明星因漢奸被抓捕,槍決前說出真實身份,結果當場被無罪釋放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