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餃子里不止是濃濃的年味

餃子里不止是濃濃的年味

又要過年了,過了這雞飛狗跳的本命年,我就五十了。五十而知天命,天命還沒弄清楚,心裡卻明白自己過年的心勁一年不如一年。記得我小時候最愛過年,因為過年不但有新衣服穿,還有香噴噴的餃子吃。

從前歲月艱苦,一年四季老饃老飯。米湯紅薯玉米粥,還有硬棒棒的高粱面饃饃,一盤腌制的咸韭菜,一碗辣子燉酸菜,白面是用來擀麵條的,白面饃是留給爸爸和弟弟吃的。媽媽有時也會把白面扇在外面,玉米面卷在裡面,做成好看又好吃的椒葉花捲。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無論貧賤富貴大人小孩都要吃餃子。

大年三十,媽媽早早的和好了面醒著,接著擦蘿蔔,焯蘿蔔,然後開始剁肉。母親「噹噹當」的剁著肉餡,我和姐姐開始貼窗花,爸爸和哥在院子里寫春聯貼春聯。等一切就緒,媽媽的餃子餡也調好了,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餃子。媽媽擀餃子皮,我用高粱秸稈做成的篦子運餃子皮,爸爸和哥哥姐姐包餃子。弟弟小時候很乖,一個人玩得起勁。

等到餃子煮熟了,我會美美的吃一大碗。因為是過年,媽媽也不願禁止孩子,每一次吃餃子,我都會吃撐了。餃子油份重,加上我從小脾胃虛寒,常常消化不良。

記得那年我九歲,大年三十吃多了餃子,初一出去拜年又著了涼。初二開始噁心嘔吐,接著發燒。大過年的,媽媽拉著我到村衛生所也沒醫生值班。媽媽看我生病難受,心疼我。她拽著我到一家有石榴樹的鄉親家裡,求人家給我一顆石榴消消食。吃了那酸酸甜甜的紅石榴,我果然不再噁心了。從此以後,每逢過年吃餃子,媽媽只給我吃半碗。這件事過去好多年了,媽媽也去世十幾年了。但那天媽媽對我說的話我記憶猶新:「要學會自己經營自己,要不你看別人過年吃好的,我娃卻吃不上。」現在想來,是我連累母親,別人過年享清閑,母親卻為了我去別人家討東西。而母親沒有一句埋怨的話,心裡全是對女兒的憐惜。

記得那天回到家,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李自成的故事:看命的和占卜的都說李自成有十八年的皇帝命。李自成進北京當了皇帝後,對他手下說:「如今是咱的天下了,想吃什麼咱就吃什麼。你說什麼最好吃呢?」李自成的農民兄弟說:「當然是餃子最好吃了。」李自成說:「那咱就天天吃餃子。」於是一連吃了十八天餃子,第十九天他被趕出了京城。

原來這過年吃餃子是有講究的。明代劉若愚在《酌中志》里記載「飲椒柏酒,吃小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明宮稱餃子為扁食,人們現在也把肉餡的餃子稱為扁食。

過年是「更歲交子」,新舊更迭,交於子時。過年的餃子,講究年三十包,晚上十二點後吃。「交」和「餃」同音,又狀如元寶。取喜慶團圓,吉祥如意,招財進寶之意。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這李自成下令天天吃餃子,也就是天天過年了。十八天就享完了十八年的福。

媽媽給我講這故事其實是要告訴我要珍惜自己的福氣,好好吃飯。不可把福氣一下子用完了。一個人一生要吃多少飯都是有定數的。早早吃完了你一生要吃的飯,早早就耗完了自己的元氣。飯還是要一口一口慢慢吃。人常說「吃飯只吃七分飽,留得三分來消化。」

說起過年,有個傳說。「年」在古時候是個怪獸,到了冬天大雪封山。這個怪獸沒有吃的了,就到村子裡吃人。開始人們對「年」這個怪獸非常恐懼。後來發現它害怕火和爆竹。於是每當「年」來到之時,就燃放焰火爆竹,掛起火紅燈籠,貼上紅對聯,鬧得紅紅火火的,怪獸見了就嚇跑了。

古人把年比作怪獸是有道理的,說明逢年過節不僅僅是吃吃喝喝,玩玩樂樂。過節本是時令轉換,是一個個「節節坎坎」。想順順噹噹的邁過這些坎,是需要有智慧,懂節制。

年的腳步一天天近了,年味一年年淡了。過大年吃餃子的風俗雖在,但只要願意,天天可以吃餃子。好日子天天過,覺不出好來,所以我不常吃餃子。在我心裡還是小時候媽媽包的餃子有滋有味,我 從中吃出了媽媽的愛,家的溫暖,濃濃的年味,那才是初一的餃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是個性格有致命缺陷的人,所以只能當一天皇帝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