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讚賞要回歸,公號推App…張小龍的年度刷屏,你讀懂了多少?

讚賞要回歸,公號推App…張小龍的年度刷屏,你讀懂了多少?

比如,微信即將發布公眾號App;讚賞即將恢復,改版後將針對作者讚賞;訂閱號不做信息流……每一項都是新媒體行業長期關注的焦點。

整場微信公開課PRO張小龍都說了什麼?微信接下來的動作會給內容創業者帶來哪些影響?我們整理了其中最重磅內容,並對話諸多業內人士。

即便刷了一下午的屏,想必這背後還有不少你應該知道的。

張小龍都說了什麼?

這裡摘錄了演講中的9個重點。

1. 微信公眾平台的App即將發布

之前我們做了一個公眾號的App,但還沒有發布,沒有達到預期。公眾號的發布是在PC端,這其實是很奇怪的,因為微信是為手機而生的。

2. 讚賞即將回歸,直接對作者打賞

讚賞很快會恢復過來,並且有很大的改動,目前的讚賞是對公眾號的讚賞,但讚賞的本質其實是對作者的讚賞。我們要改造我們的作者體系,作者會被我們更加重視地重構。

3. 訂閱號不會做信息流

其實我們並沒有想過把訂閱號做一個信息流(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信息流)。如果大家一定要去看所謂的信息流,大家可以用我們的「看一看」。我們只會改善用戶閱讀的效率,不會改變訂閱號本身的形式。

4. 用完即走還有下一句

用完即走的下半句話是,走了以後還會回來。這兩者並不矛盾,只有用戶用得很愉悅、高效,才會再回過頭來使用。本質上來說,用完即走說明了這個產品是高效的。

5. 短內容的產出

我們很早以前就會想到我們應該更多地鼓勵用戶用手機創作,而不是一定要在電腦上寫長文。我們也會想有沒有別的方式使我們在系統裡面產生一些短的內容,這是我們在公眾號體系裡面下一步會思考的問題。

6. 小程序是萬事萬物的一種表達語言

所有的信息都需要有一種方式被人觸達,小程序就是這樣一種信息的載體。小程序最終的目的,不是在線上玩一個遊戲,獲得一個服務,我們希望通過小程序作為萬事萬物溝通的語言。

7. 微信不會給小程序做中心化的導流入口

有人說下拉窗口是一個中心入口,這其實不是入口,而是一個任務欄,一個快捷方式。小程序不是取代App,而是豐富App的使用場景。

8. 下一步微信會去探索線下

下一步微信可能會去探索線下,微信剛出來的時候有一個線下功能,叫附近的人,而相比探索人,我們其實是更多希望能夠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樣的生活設施裡面去。

9. 微信始終是一個工具

微信始終是一個工具。在產品之外,我覺得對微信來說,有一個價值點是我們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戶,尊重個人。

新媒體人怎麼看?

@三表 「三表龍門陣」創始人

「我們還沒被遺忘」

微信公眾號的未來整體上沒什麼革命性的變化。最該令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感到振奮的是:張小龍終於在微信的年終大秀中提到了「微信公眾號」。

是的,我們還沒被遺忘。

@keso 知名IT評論者

打開率下滑不是公眾號獨有的問題

(針對作者的讚賞)很好,很令人期待。但是我有點擔心用戶的讚賞熱情已經被部分破壞了,恢復可能需要時間。

打開率下滑是個問題,但不是公眾號獨有的問題,用戶的興趣和時間被越來越多的東西分流。

@雷斯林「為你寫一個故事」創始人

公眾號App如果能開白名單,會是微信的一大步

因為我經常在外面沒法給人開白名單,我覺得這是很不移動互聯網的事情,而微信又是這麼移動互聯網的產品。

@傅踢踢 「傅踢踢」創始人

給各公眾號寫稿的「寫手」群體會壯大?

App強調了微信公眾號本來應該「為手機而生」,所以期待在移植PC端的功能之餘,多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留言提醒,移動端的簡單編輯,更精確的用戶數據畫像……當然最好有更多神奇的功能。

讚賞給作者,對我們個人號來說差別在哪裡!?

幾個腦洞哈,可能比較外行。

1.單個公眾號的作者會更多。

2.自己的號小乃至不做號,但給各個公眾號寫稿的「寫手」群體會壯大。

3.每個公眾號內部的作者遴選和淘汰會進一步加強。

4.針對每個作者的版塊劃分會更清晰,一段時間後號的整體內容上也會體現出來。

@魏武揮天奇阿米巴基金管理合伙人

公眾號App非常非常好用

關於公眾號App,以一個一年以上的內測用戶,我驕傲地說,非常非常好用。

這個內測快兩年了,管後台消息叫「私信」。我開了App的Push,瞬間就知道有留言可以去精選了,提醒比較及時到位。

不過不能開白名單、不能置頂文章留言,這兩個功能很遺憾地缺失了,當然這是內測版,也許放出來的時候會有。

@大叔愛吐槽創始人

也許,微信已經有了比信息流更好的解決方案

想像空間最大的是張小龍關於「針對個人讚賞」的部分,但我想像不出會是什麼樣,難道轉載時自動帶上原作者的打賞二維碼?

如果微信不能讓優質內容獲得更多機會,那可能就是走微博的老路。希望微信能夠推出切實的推動內容(的創新)而不是營銷的政策出來。

也許微信已經有了比信息流更好的解決方案。

@鼠老大蝴蝶新媒社創始人

更重視作者,而不是賬號

感覺微信未來會更重視作者,現在大的營銷號已經佔據話語權,反而很多好的作者不容易出來,蠻期待微信能有好的政策,傾斜給優質作者,而不是那些流量大的營銷號。

因為營銷號賺的錢,無非是微信本來自己要賺的錢,但作者不一樣,優秀的作者是給平台加分的。

@雷磊 「真實故事計劃」創始人

「讚賞作者」功能上線,我們很想試試

讚賞這一塊的話,我們一直沒有開通或者讓讀者進行打賞。等到這個功能上線,我們很想試試。我們的作者寫作一篇文章的成本可能會比同行高一些,如果有打賞的話,這樣也能很大程度幫助作者增加收入了。

@范致行 「一條」合伙人

的確應該讚賞作者,而不是公眾號

我一直認為「用完即走」這個說法不對,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無需安裝」。

讚賞的事情蠻好的,而且也的確應該是讚賞作者,而不是公眾號。但是一個好的微信圖文,往往除了作者之外,也有編輯的工作,有的還有圖片作者的工作,有聲優的工作,所以往往是一個集體創作,難以用一個作者來衡定。希望微信在讚賞修改時,能考慮到這一點。

張小龍沒有說的話

每年一度的微信公開課,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盛事。張小龍的演講也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佈道時刻。雖然精彩紛呈,但在今天的演講中,張小龍語焉不詳之處,還是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想像空間。

1. 公眾號不會改成信息流,那會怎麼改?

年前,公眾號將改版做信息流的消息不脛而走,面對未知改版的不確定性,整個行業陷入焦慮之中。

靴子落下,張小龍稱「自己不知道什麼是信息流」。微信上做信息流的探索落到了另外一款實驗性產品「看一看」上。這無疑給諸多紮根在微信上的內容創業者吃下一顆定心丸。

但公眾號面臨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打開率下降已經不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新榜發布的《2017年中國微信500強年報》,微信公眾號整體平均閱讀數下降了24%。

如果考慮到大部分公號的粉絲在過去一年還在正增長,那麼打開率的下降無疑非常令人吃驚。

不改成信息流不代表一切安好,而圍繞著「提升用戶的閱讀效率」,改版如何落實仍然沒有答案。

2. 讚賞的對象將改成作者,但流量怎麼來?

在兩年前的第一個公開演講中,談到公眾號由來時張小龍提到的那個盲人按摩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尊重個體,尊重創造,是微信的基本價值觀,也是微信公眾平台能夠繁榮的根本原因。

從原創聲明功能的推出到讚賞功能的上線,微信大大推動了中文互聯網的版權保護事業。此番讚賞的回歸,無疑是利好,而讚賞對象從公眾號向作者的傾斜,非常「張小龍」。

但現實中存在幾個問題:

1.微信不做流量分發,但大號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公眾平台信息分發節點,而大號和優質原創者往往不是重合的。

2.微信公眾平台整體格局已經比較固定,小號的向上流動性喪失,依靠百萬級爆文一夜走紅的案例不是沒有,但屈指可數。

3.在信息嚴重過載的情況下,爆文越來越多地和情緒煽動能力掛鉤,流量和價值的相關性很多時候並不成正比。

優質創作者想要通過讚賞獲得更好的收益,不容易。

手握粉絲和流量的大號與掌握優質內容生產能力的作者,如何做好利益分配、實現雙贏,將會成為考驗這個行業智慧的問題。

也許創作和分發將會又一次分離,創作者好好做內容,大號好好做平台,優勢互補,各取所需。就像曾經專欄作者和雜誌的關係一樣。

3. 「公眾號App」不是你理解的那個App

今天很多微信公開課的報道,題目中都出現了「微信將推出公眾號App」的字眼。乍一看,好像是說公眾號將會從微信中剝離出來單獨做一個App,然後我們就可以專門拿這個App刷自己喜歡的公眾號內容了。

But,完全搞錯了。根據新榜向微信官方相關負責人求證的信息,張小龍演講中提到的「公眾號App」只是早已內測中的微信公眾平台後台管理App。

據相關參與內測者告訴新榜,測試中的公眾號後台管理App體驗頗為不錯,尤其是及時回復後台留言、評論方面,非常便利。

但內測中的公眾號後台管理App尚有很多不足,比如仍然無法開白名單。不知道正式推出的時候是否會解決這個問題。

4. 長文之外,將探索公眾號上的「短內容」可能性?

公眾號上長文興盛和後台只有PC端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事情:面對手機屏幕,人的表達慾望就是快速爆發,在有限的文字內表達一種態度、情緒或者觀點,可以對比的是微博;但因為公眾號後台一開始只有PC端,坐下來寫東西,創作的心態就會悄然變化,寫得更多、也更深。

某種程度上,早期只有PC端的現實塑造了公眾號的內容形態,與微博迥然有異。而移動端公眾號後台管理App的上線會帶來變數,但具體如何影響已有的內容生態,很難判斷。

與此同時,微博上「短內容」興盛的另一個前提是發布次數是不做限制的,公眾號要想鼓勵「短內容」,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從2012年8月17日上線至今,微信公眾平台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媒體內容生態。五年半之後,在眾人都以為公眾號已經僵化之際,「微信之父」張小龍看上去想要開啟公眾號的第二春。

也許一切都才剛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榜 的精彩文章:

2017年的爆款小程序都在這了!

TAG:新榜 |